当经济不景气、工作不好找时,员工暂时不换工作,并不等于满意所在公司目前的工作环境,企业想要长期留住人才,仍需重视企业经营的品质,否则这些员工终将只是一群“尚未离职的人”,无法强化组织竞争力。
两年前到一家乡镇企业,那位在当地小有名气的企业家、公司董事长正坐在办公室生闷气。原来,上午在董事会上他再次提出上果汁生产项目,又被否决了。
聊起企业的管理问题,他连连抱怨:现在的企业越来越难管了。他说:“企业刚创立的时候,虽然规模小,员工文化素质也不高,但干什么都比较顺心,我指东,没有人往西。现在倒好,规模上去了,效益也翻了几番,又招进了大批高学历的人才,按说,工作应该更得心应手了,可实际上呢,我的话现在不灵了,常常有人唱反调。就说生产果汁这件事吧,你知道,一瓶汇源或是茹梦,饭店卖十几、二十元。咱这个地方有的是果子,要是上了果汁生产线,你想想那利润!可几个副总愣是不同意,说果汁眼下走俏,但从长远看是长线项目……”
今年再见到他时,我问他那个果汁加工项目后来是否上了,他长嘘一口气,说:幸亏当初没上,如果上了的话,现在可就背包袱了。邻县上了一家,老本都搭了进去。
他感慨地说,看来企业里有人说“不”,并不见得是坏事。
我国的乡镇企业,从小到大发展起来,大都经过了一个艰苦的创业历程。确实,一个成功的企业背后,都有一个能人。创业伊始,这些能人凭个人的胆识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为企业赢得了市场份额。但不少人成功后,忘乎所以,有的甚至到了刚愎自用、独断专行的地步。
乡镇企业发展的初期,采取家族式管理模式很管用,因为员工来自本乡本土,有的甚至是自己的亲戚朋友。那时的市场竞争,也远没有现在激烈。随着改革的深入,经济体制日趋完善、经营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新知识、新技术大量应用,竞争日趋激烈,经营风险也进一步加大。现实逼迫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向高层次转换,而高层次的企业需要高层次的人才相匹配。由此,管理方式也必须进行变革,那种靠“亲情、忠心”为纽带的传统管理方式显然不行了,必须代之以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方式。“以人为本”,就是要事事处处尊重人,调动人的积极性,强调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
我们知道,大部分乡镇企业家起自垄亩,知识结构和文化素养有限。要想继续驰骋商场,靠单打独斗显然不行了。企业家首先要战胜自我、超越自我,从知识结构到经营理念进行全面更新。战胜自我的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摒弃自我为中心,察纳雅言,博采众长。
可以设想一下,如果上面提到的那位企业家,骄横跋扈,惟我独尊,你不同意我上项目的建议,我就先“解决”了你。那么,企业的结局会是怎样?
所以,作为老总,员工在你面前唯唯诺诺,并不一定就是好事。当有人向你说“不”时,应该高兴才对。现在,在不断有企业倒闭、裁员的压力下,很多老板、主管都发现员工变乖了,不但不会公开唱反调,也不会恃宠而骄要求加薪、升级,因为摆在员工眼前的现实是:工作实在不好找,最好把眼前的工作做好,免得被视为冗员或成为优先裁员的目标。
员工表面上变乖了,对老板、主管而言,似乎是降低了管理成本,但对优秀的人才而言,这种暂时的现实,并不能防止他们环顾四周,寻找更好的工作环境。因此,企业对改善经营管理品质,仍然不能因经济状况不佳而放松,否则员工能有更好的选择时,将毫不留情地离去。
根据美国一项调查显示,员工在更换工作时,认为“非常重要”的考虑因素依次是:自由开放的沟通环境、对个人及家人生活的影响、工作性质、管理品质、主管管理风格、学习新技能、对工作内容的掌握、工作保障、共事者的工作品质、有激励的工作及薪资。
由此可见,当经济不景气、工作不好找时,员工暂时不换工作,并不等于满意所在公司目前的工作环境,企业想要长期留住人才,仍需重视企业经营的品质,否则这些员工终将只是一群“尚未离职的人”,无法强化组织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