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部近日传出的关于养老金个人账户即将调整的消息,一石激起千层浪。论争的焦点在于把个人账户的规模统一由本人缴费工资的11%调整为8%之后,到底会不会影响养老金的支付标准。
《第一财经日报》带着这个问题采访了研究社会保障的专家,虽然专家给出的答案和理由都各不相同,但他们普遍认为,中国目前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确实应该作出调整。
安徽财政大学劳动社会保障系主任王洪春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采访时表示,根据目前养老金的计发办法,如果缩减个人账户的规模,领取养老金的标准肯定会降低。
业内把参加养老保险的人群分为三种:一是“老人”,指养老制度改革之前已经退休的职工,他们按原定标准支付;二是“中人”,指改革之前已经参加工作,但还没有退休的职工,他们的养老金分为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过渡性养老金、补助性养老金;三是“新人”,指改革之后参加工作的职工,他们的养老金按基础养老金加个人账户来核发。
“很明显,如果社会统筹不增加,个人账户减少,那总数肯定是会降低的。”王洪春说。
但他同时也表示,这种改革是迟早要进行的,原来的制度设计在可持续性上非常欠缺。
“国际劳动组织都认为中国的个人账户太慷慨了。”王洪春说,“现在制度规定缴费满15年就可以领取养老保险,而平均寿命又只设定为70岁,个人缴的养老金在10年内就领完,超过70岁的人就要从社会统筹中领取。这使养老保险的收支缺口更加严峻。”
“这次调整更强调效益而不是公平,虽然从短期来看,会对个人有所影响,但从长远来看,对于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有利的。”王洪春说。
没有太大影响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研究员唐钧表示,这次调整主要基于要做实个人账户,“个人账户规模小一点,财政负担就会轻一点。对于个人来说,影响不会很大。”他说。
唐钧认为,影响到养老金标准的关键因素并不在于个人账户规模的大小,而是将来发放的时候政府会采用什么计发办法。比如,现在个人账户是按人均寿命70岁也就说退休之后10年来计算的(个人账户的总金额除以120个月),但如果是按人均寿命80岁计算,那就是个人账户的总金额除以240个月,钱当然就会减少。
东北三省试点中,已经不再按10年而是根据当地的平均寿命来计算了。王洪春专门计算过东北的数据,“试点中,按60岁退休的,那么他个人账户的养老金将是11.58年而不是10年领完,这样平均到每年就会少领一些。”
“养老金是几十年之后的事情,没有人说过这么长的时间内政策不会发生变化,而实际上,政策已经开始变化了。”唐钧说。
唐钧还表示,大家认为个人账户由11%变成8%是个人权益受到影响,但当前并没有政策表明,每个人对于自己的个人账户是拥有产权的,“这3%是在社会统筹,还是在个人账户,对于个人来讲,并没有什么实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