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毕业十年,很少在民企工作,原先工作的科龙集团是集体企业兼上市公司,不具有民企的色彩。相反,在科龙感受到了他包容、大气、敦厚、内敛的企业风格。“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人也开始适应科龙的企业文化并逐渐的被他同化。离开科龙之后涉足民营企业,从开始的不习惯甚至偏激,到渐渐的理解、宽容以至追求平常心,花去了几年的时间。
民企老板喜欢什么样的经理人?不同的老板自然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行业也会有不同的要求,不同的企业发展阶段及发展规模也会有不同的要求。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因此,写这个题目很容易导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或”群起而攻之".但笔者仍想努力一试。
不过,本文所述的内容也许仅适用于“一言堂及家族管理色彩较浓的中小型民企".
笔者和不少民企老板打过交道,个别也逐渐成为商场上的朋友。杯酒之后吐真言,往往“实话实说",谈到对下属经理人素质的要求。从老板的口中,从同道朋友的口中,确实发现不少共同点。
那么,上述所定义民企的老板,他们心中到底喜欢什么样素质的经理人呢?依笔者所见,排在前四位的是忠诚、专业、默契、察色。
一、忠诚
首先是对企业的忠诚度。为什么中国的多数民企家族色彩较浓?企业氛围是一言堂?你可以认为这是华人社会的普遍现象,也可以分析中国文化的土壤,但这是一个事实。你可以分析这种现象的种种弊端,但他至少有一个好处,那就是“自己人放心".用一个词来概况就是”忠诚"二字。笔者有次去某企业面试,问完一些专业问题后,老板突然话锋一转,问道:你认为经理人最重要的几项品质是什么?笔者未加详细思考,列出了专业能力、管理能力、战略能力几项。未等笔者全部说完,老板说,其实我最看重的是忠诚度,然后解释云云。中国民企的老板起家多不容易,奋斗的过程也许充满了各种各样的艰苦。俗话说“百年成之不足,一旦坏之有余".创业容易守业难。民企的老板本能的对职业经理人不放心也就是这个原因。因此,要取得企业的信任是很不容易的事情。
如何做到忠诚呢?改用范仲淹的一句话就是”先老板之忧而忧,后老板之乐而乐",企业老板操心什么,你要比他还操心。你能让老板感觉到你在夜以继日的操心着他所操心的问题并采取行之有效的行动。自然而然的会获得老板的信任。忠诚的另外一个表现是无私心、无贪念。为老板防微杜渐。民营企业由于一言堂及家族管理风格较浓,有他不少的弊端。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其中最大的弊端是管理漏洞较多,因此也给不少的职业“经理人"(其实是职业混混)钻空的机会。许多民企经理人(混混)在工作上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偷偷打起自己的小算盘,等捞得盆满钵满后,在东窗事发前溜之大吉。很多民企的老板这样的亏吃多了,不是从完善管理上入手,防患于未然,而是更加收权与任人唯亲。从而限制了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作为职业经理人,有时候面临着两难的局面。即忠诚于企业还是忠诚于老板?一般来说,忠诚于企业也就是忠诚于老板。老板自然是一心为了他的企业。但有时老板主观上的决策及行为虽然是为了企业好,可客观上却对企业造成了不利的后果。这时候经理人怎么办呢?是忠诚于老板,还是忠诚于企业?我个人的参考建议是,事先引导老板,注意表达的技巧,晓之以理,诉之以事实。如果老板是达理之人,是明君。自然会虚心接受意见。毕竟大家的目的均是为了企业好。如果老板一意孤行,是昏君。看你怎么决策了。有道是“俊鸟登高枝,大将保明主".你有能力,自然知道如何办。没有能力,那你就看着办。
二、专业
其次是专业化程度。专业可以说是所有岗位,所有职业中最具说服力最可贵的职业素质之一。他是胜任所有岗位的必要且充分条件。能力的大小,即一个人专业化程度,靠天赋、靠积累、靠实践、靠学习,除天赋是与生俱来的以外,其他三项都是后天形成的。因此,只要一个人努力,不断的挑战自我,寻求突破,就一定可以向更专业化的程度迈进 专业在这里是一个形容词。所谓专业,通俗的理解就是胜任工作的能力。更是掌握了熟练技能,在同样的岗位比一般人更优秀,甚至被称为专家的水平的人,才可以说是专业。作为职业经理人,面对的老板形形色色,但对专业的要求却是共同的。没有一个老板不希望自己的人才完全胜任岗位素质的要求。人在江湖,不可没有一技之长,这就是专业。当一个人一无所有时,至少还有一技之长可以安身立命。专业化程度,也是“宁为鸡首,不为牛后",是做什么都要做得最出色!
日本国民中广为传颂着一个动人的小故事:许多年前,一个少女来到东京帝国酒店当服务员。这是她涉世之初的第一份工作,也就是说她将在这里正式步入社会,迈出她人生第一步。因此她很激动,暗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她想不到:上司安排她洗厕所!洗厕所!实话实说没人爱干,何况她从未干过粗重的活儿,细皮嫩肉,喜爱洁净,干得了吗?因此,她陷入困惑、苦恼之中,也哭过鼻子。她不甘心说这样败下阵来,因为她想起了自己初来时曾下的决心:人生第一步一定要走好,马虎不得正在此关键时刻,同单位一位前辈及时地出现在她的面前,他帮她摆脱了困惑、苦恼,帮她迈好这人生第一步,更重要的是帮她认清了人生路应该如何走。但他并没有用空洞理论去说教,只是亲自做个样子给她看了一遍。首先,他一遍遍地抹洗着马桶,直到抹洗得光洁如新;然后,他从马桶里盛了一杯水,一饮而尽喝了下去!竟然毫不勉强。实际行动胜过万语千言,他不用一言一语就告诉了一个极为朴素、极为简单的真理:光洁如新,要点在于“新",新则不脏,因为不会有人认为新马桶脏,也因为新马桶中的水是不脏的,是可以喝的;反过来讲,只有马桶中的水达到可以喝的洁净程度,才算是把马桶抹洗得”光洁如新"了,而这一点已被证明可以办得到。同时,他送给她一个含蓄的、富有深意的微笑,送给她一束关注的、鼓励的目光。这已经够用了,因为她早已激动得几乎不能自持,从身体到灵魂都在震颤。她痛下决心:“就算一生洗厕所,也要做一名洗厕所最出色的人!"从此,她成为一个全新振奋的人;几十年光阴一瞬而过,如今她已是日本政府的主要官员――邮政大臣。她的名字叫野田圣子。
有意思的是”专业"一词在21世纪上升到“专业主义"层面。”专业"本是具体、很实操、很微观的一个词。而“专业主义"却赋于了”专业"宏观的、战略层面的、理想主义的、形而上的色彩。近年的畅销书《专业主义》便是这种理念的源头。作者是有日本的经营管理之父称谓的大前研一。《专业主义》一书认为,专业主义者不仅是那些掌握了专业技能、常常被称为“专家"的人,在他看来,无论一个专业主义者处在哪种职位上,他在从事任何工作时都首先明确自己的”顾客",并发誓为顾客做出贡献。哪怕是政府或公司里的行政人员,也要明确自己的“顾客"(将上司或某个对应负责部门当作”顾客"可以防止官僚主义),并在心中自问“我能为顾客作出什么贡献",通过这种自我追问所激发出来的主动性,创造性,以及开放性眼光,是一个人通向专业主义者的必要素质。
三、默契
其次是与老板之间的默契。什么是默契?简而言之,就是老板没说什么,你知道下一步应该做什么。老板说了上半句,你能领悟下半句。与老板之间的默契减少了沟通的成本与障碍。有时候,与老板之间的默契是一种感觉。是相互之间的投缘。有一个企业规模一亿元的老板托我为他介绍营销副总一职。在此之前,他己通过猎头公司物色不少对象。我在帮他看简历时,发现单纯从简历是看,优秀者也不少。但老板沟通几次后总是迟迟不敢拍板录用。到后来,他连自己到底想要什么要的副总都不清楚了。原先猎头介绍的两个副总,或试用期没过就离职。或干了不足一年就拍屁股走人。最早和他白手起家的副总倒是十分有默契。和他一起创业差不多十年的时间。但由于此老板始终不肯给合作者股份,最后合作者摸准项目,被竞争对手以更高的承诺挖去做营销总经理。最后此老板无耐的说,也许就是一种默契,决定了老板与经理人之间的合作融洽程度。
老板也是人,也有人的喜怒哀乐,也有人性的优点与人性的弱点。你不能指望老板英明神武,完全做到公平公正公开,人尽其才,唯才是举。事实上这样的老板过去没有,未来也不会有。即使历史上开明的领导手下也少不了怀才不遇者,如汉文帝时的贾谊,一代雄主汉武帝手下的李广,一代贤相诸葛亮手下的魏延。不都是怀才不遇、郁不得志者吗?一个人对另外一个人的感觉有很大的主观性,是非理性分析的结果,没有对与错之分。笔者经历的企业常有不少才华横溢者,但常不得重用。最后遗憾的离开。也碰到不少才疏德浅者深得老板重用。如果你能找到赏识你的老板,那笔者恭喜你,这是你命中的贵人,是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当然你也可以不选择做经理人。笔者有位朋友说得好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处处不留爷,爷当个体户。
四、察色
最后是察色的能力,察色者,察颜观色也。被笔者界定的“一言堂及家族管理色彩较浓的中小型民企"的老板,少有雄才大略、极具长远眼光者。但也不是碌碌无能之辈。人性的优点与弱点往往都特别突出。于是这就给一些”企业政客"留下了可乘之机。唐明皇时期的杨国忠,明武宗时的刘瑾,明熹宗时的魏忠贤,清乾隆时的和坤,红楼梦中的薛宝钗都是此类“察颜观色"的高手。俗语说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怠。 要做到知己知彼,就得处处留心,察颜观色,从细微处透析对方的喜恶,爱憎,摸清对方的脾性,进而对症下药。 现在市场上不少有关推销术的书,不少章节就是介绍如何察颜观色,以投其所好,拉近关 系。 "察颜观色"是在社会活动中成功者的基本素养。但说来简单,实则艰难,如果没有一定的修养,往往视而不见。红楼梦中的宝钗改宝玉诗"绿玉"为"绿蜡",既是宝钗善观察,也是宝钗的修养浑厚。只会逢迎是不够的,如果不能准确察颜观色,没有一定素养,搞不好,还要弄巧成拙哩,即所谓"拍马屁拍到马腿上".察颜观色,就要明白”颜色"后面的“真色"(本质)是什么。 比如,一般企业都免不了一个特点,那就是说得比做的好听;比如”以员工满意为最高满意",或“顾客满意最大化",还有诸如企业老板喜欢追求社会奉献。在企业内部推广”爱"、“感恩"等煽情的字眼。企业宣传这些比较崇高的目标自然是一件好事,我们大可不必报之以冷眼。不过,在中国民企的现阶段,如果认为企业真的会去认认真的实践这些东西。一般说来,那就太天真了。老板与企业的本质,就是唯利是图。所以,如果有机会你看到你的老板在外界或内部会议上慷慨激昂的大谈社会奉献、大谈爱与感恩的时候,大可听之任之、一笑了之。
察颜观色其实是一个中性词,只是说明一个人领悟环境、判断形势的能力强,对人性的深刻了解而己,并不含道德上褒贬之意。只不过我们见到太多小人善于察颜观色,仕途一帆风顺。而见到太多有才之人恃才傲物,郁不得志者,才给“察颜观色"染上负面的道德评价。其实,任何人善于察颜观色都是好事,《菜根谭》上说得好:”势利纷华,不近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机械智巧,不知者为高,知之而不用者尤高。"一个人精通察颜观色,只要不是用来满足一己之私,而是追求企业的发展那也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好事。察颜观色虽不是具体的谋略,却是所有谋略的出发点;许多书只谈谋略,而不讲研究具体 环境的重要性。兵无常势,水无常形。不会"察颜观色",奢谈谋略,只能是纸上谈兵。
五、结语
笔者信马由缰的写了这么多,并不代表笔者也具备这些品质。实际上恰相反,笔者追求的境界无非是“平常心"三字。台湾作家高阳写过一本很著名的财经小说《胡雪岩》,被外国人誉为”与中国人打交道作生意的必读书".《胡雪岩》一出,一时洛阳纸贵。书中将中国商场上的厚黑之道、权谋之计、算计之心、经营之法、人事之微演绎的淋漓尽致、入木三分。十分有趣的是,高阳本人却被朋友认为是个胸无城府,天真可爱,财务状况一塌糊涂者。 本文给一个朋友过目的时候,他说我有传播潜规则与厚黑之嫌。笔者今天抛出自己的想法,也只是努力陈述一个事实。至于这个事实是让人振奋还是让人无耐,是说出了部分真相还是胡说八道,那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事实上,就笔者主观的感觉,在中国现阶段的民企成为职业经理人是一件幸福的事情也是一件悲哀的事情。言其幸福是因为相对过去,我们国家的生存环境好多了。相对普通的劳工阶层,经理人毕竟是令人羡慕的职业,不管这种羡慕的背后有多少无耐与辛酸。言其无耐,则是因为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我们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形成一个职业经理人阶层。
从经济模式上说来,我国是以生产制造为主体的经济模式,有“世界工厂"之称。在国际大分工中居于产业链的末端,这种经济模式特点是:低工资、低赋税、低成本、高能耗以获取比较优势。但获取的利润也是最低的。这种产业特点决定了企业的风格,也决定了他的人员素质要求更倾向于听话、关注执行力、消灭个性追求共性,讲究纪律,思想统一、服从性等等。而欧美国家的产业特别是高端产业,更需要关注人的创造性、以人为本、追求个性、思想活跃等等。两种产业模式,必然造成对经理人素质要求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