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心就好。
文 / 树熊
上周六,表妹约我在体育西那边吃牛肉火锅。
按照经验来说,有些人很久不联系。
一旦主动找了,基本都是需要你帮忙解决一些问题。
表妹今年在珠海的一所二本独立学院毕业,读工商管理。
按照她自己的话来说:“万金油专业,什么都会一点。”
“什么都会一点”这句话的另一个意思是:什么都只会一点。
懵懂中,她在招聘软件上找到一份前台行政的工作。
那是广州一所300多人的中型企业,试用期4500元,转正5500元,住房补贴500元,双休,正常缴纳五险一金,年底双薪,加节日大小福利。
做了4个月,她意识到自己开始讨厌行政机械化的工作。
而又特别地,她知道哪怕这样做2-3年下去,很难在这个公司有升迁。毕竟公司的核心部门是销售、是产品研发、是运营,但怎么算也不会轮到前台行政。
所以她想要离职,进入其他行业碰碰机会。
毕业后的迷惘,大概是一种常态。她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更不知道自己喜欢做什么。
她问了很多。
从我的大学,第一份实习工作;转行时看过的书,租在BRT沿线的上社城中村;再到怎么进杂乱的开始写东西。
加班时拍的广州塔
“那你觉得我该做什么行业比较好?”她终于问出憋了很久的问题。
我给到她一些自己目前的观察,关于新媒体、内容、运营、产品经理,也有关于BAT(百度、阿里、腾讯)、TMD(今日头条、美团、滴滴)这些大厂的。
“能不能更具体一点?”
“你想要怎么样具体?”
“就是,能不能直接告诉我以后该怎么做,职业,发展各方面。”她顿了下,看了一圈体育西横街里排着长龙的餐饮店。
“就像能有一个软件,提前告诉我这个餐馆好不好吃,哪道菜好吃,让我避坑。”
听到这句话的时候,我才发现:
她想要的不是建议,而是答案。
一个关于“未来该怎么走,我的路才会顺利”的标准答案。
其实,想要“标准答案”的不止是表妹。
公众号后台留言里,部分对大学里本专业迷惘的读者;身边那些转了几次工作,但依旧不顺利的朋友;还有曾经投了20多封简历,但始终没有获得面试机会躲在出租屋的自己。
那会,我经常问自己:“是不是自己太笨了,所以没能找到标准答案”。
大概,自己在过去很长的时间里,习惯把“迷惘”看成了一道填空题。
每当卡在毕业、实习、工作这些选择关口,每当陷入自我怀疑的时候,我会密集地看书,去听很多线上线下的讲座。
听到公众号可以赚钱,立马去开一个公众号胡乱地发几篇文章;
看到一些博主说未来时代是“运营为王”,但当成功应聘后的两三个月,才发现运营原来是一个“打杂”岗位;
看见广告策划公司的人每天手里捧着星巴克,进出甲级写字楼,等真正入行发现熬夜写PPT被客户退回10多次方案是如何的痛苦。
于是开始自我怀疑:我是不是又选错了?怎么办?
路过珠江新城时的人流
这可能是大部分人都会遇上的“阵痛期”。
越是遇上复杂的问题,自己越是想要像以前读书那样,希望从前辈那里听回来的经验和书本文字里面“扣出”一个标准答案。
然后把这个抄回来的标准答案,填进去眼前遇到的,关于“迷惘”的填空题()里面,企图快速拿分,实现人生圆满。
可现实是,只要遇上丁点儿挫败。
自己很快就会重新陷入“迷惘”的循环里面。
而人这种动物,似乎又特别喜欢偷懒。
表妹从锅里夹着一块牛五花趾肉,手顿在空中,不知道该蘸酱油还是沙茶酱。我看着她,问了一个听起来有点奇怪的问题:“你迷惘的时候,在「迷惘」些什么?”
她有点愕然:“迷惘就迷惘,还能「迷惘」些什么吗?”
“这样说吧,当一个人会想要从原工作离职,肯定是里面的某些「因子」让你觉得不满意或者不喜欢。”我说,“比如工作内容、薪酬、升迁机会、安全感、工作舒适感、城市偏好等等。”
“你把这些影响找工作的因子全部列出来,按照目前自己的需求给它们排序。”
“如果你认为自己看重工作的升迁机会和薪酬,那是不是可以尽量往大厂冲一下,一线不行,先往二线大厂挤进去。”
“如果你觉得对于安全感的需求排在第一,那究竟是什么影响到你获得「安全感」?是眼前的工资收入呢,还是行业未来的发展机会。”
“又或者,你特别在乎距离家/亲人的远近。那回老家考编进企事业单位,有没有可能更适合你。”
吃的牛肉火锅
表妹被我问得突然。
她一边夹着那块没蘸酱料的五花趾肉放进嘴里,一边木讷地摇着头。
其实聊下来,你会发现,很多时候我们遇到的“不喜欢” “迷惘”,它的答案是有可能一步步拆分出来的。
当然,这个并非「标准答案」,只是一个「阶段性答案」,但至少它能够解决自己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的问题,然后做出对应行动。
现在看来,“迷惘”两个字还是蛮有意思的。
迷,是外面的路(选择)太多而造成的。惘,则是因为自己的「心」停止思考而陷入僵滞。
于是,真正的迷惘,它发生在我们停止思考这个动作之后。
不知道是我的问题太过尖锐,还是因为表妹刷到了同学入职游戏大厂的朋友圈。
那顿饭的后半段,我们除了烫肉和吃肉外,都没怎么出声。
直到在我结账的时候,表妹才忍不住说了一句:“我好像,挺没用的。”
我当然知道很难用一顿火锅帮她找到想要的答案,也很难用一些话让她立马振作起来。
好在那天,我们是在现实里见面。
她能真实地感受我的语气和态度,我也可以一字一句地对她说:“拜托,你今年才工作半年不够。我刚刚跟你说的,是我工作几年后才慢慢想明白的,也很片面。”
这句话没有任何的谎言,想表达的意思也很简单:才刚开始工作的人,没必要为了这暂时的想不清楚,而去否定自己。
人嘛,一会清楚,一会迷糊,也总会摔倒那么几次。
然后呢,无非又重新爬起来,颠簸着继续往前走去。
放心吧,走慢一点,也能到目的地的。
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