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海,高级钳工、陶艺老匠,这些以往不入流的能人将可以名正言顺地被称为人才了。在刚刚结束的“2002中外人力资源与企业发展论坛”上,上海市人事局人才开发处蔡志强处长强调,上海非常需要特殊人才,上海将改革现有的人才统计制度。
他说,以前,从统计角度出发的人才概念必须要有学历、有职称。照此统计,上海现有大专以上学历或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的各类人才只有119万人,其中,35岁以下有48.51万人,占总量的45%,这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11个百分点,比深圳低24个百分点。这并不能反映上海的人才现状。实际的人才概念还应该包括有传统工艺或手艺、有特殊技能却没有学历和职称的人士。
蔡志强处长认为,人才统计工作改革的方向和目标应该是使统计意义上的人才概念越来越逼近实际意义上的人才概念。不仅要统计体制内的,也要统计体制外的;不仅要统计常住上海的,也要反映以柔性流动方式来沪的;不仅是统计已有的,也要分析国内外可利用的和潜在的;不仅要统计是有学历、有职称的,也要充分反映没学历没职称,但有专门技能的。关键是对上海要有贡献,只要在事业和感情上都归属于上海,他就是“上海人”。提倡“大人才观”就是要把这些高级技工和特殊人才以及文化体育人才也纳入上海的人才开发体系。
目前,这个思路已经在上海市居住证制度上得到了体现。蔡志强透露,居住证并不是仅针对人才的,但是首先在人才引进中实行。申领居住证的条件审核,采取要素评价、综合打分的审核方法,不惟国籍、不惟文凭、不惟职称、不惟身份,注重的是申请人的综合能力和专业水平。据蔡志强透露,居住证推行两个月,已有2300多人申领了居住证,其中国内(A证)1800多人,境外(B证)500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历在本科以下的“能工巧匠”。
上海将改革人才统计制度 能工巧匠都可称为人才
80酷酷网 80k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