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员工持股计划提速

80酷酷网    80kuku.com

    搁置两年之久的方正集团员工持股计划近来突然提速,在校企改制大方案的引导下,方正股权改制涉及的范围由最初的方正控股扩展到整个集团。但谁将分享股权?谁将失意而去?方正管理层为此头疼不已。



  “但愿这次不再是空欢喜”,在将改制方案递交财政部两年后,最近政府关于国资管理将“分级行使产权”的消息再度令方正集团董事长魏新心痒难熬。不过,那份几经耽搁、至今依然躺在财政部抽屉里的员工持股方案能否尽快拿到桌面上并进入可操作阶段,魏新似乎并没有太大把握。

  随着方正集团资产体系愈发庞大,方正改制就愈发迫切,而巨大的内部风险也使方正高层的谨慎与焦虑一同增长。

  破冰

  迄今还没有迹象表明,曾一度令方正改制方案受挫的政策背景会在近期内得以改观——十六大报告只是提了个总纲,关于国有资产出资人权限的界定尚没有专门机构落实;此外,由于政策面屡次变动,方正股改方案本身衍生出很多枝节问题,从而积累了诸多来自集团内部的阻力。据消息人士透露,尽管北大校方在股改问题上给予方正集团很大自由度,但鉴于股改已牵涉到包括众多下属企业在内的方正新老员工利益的二次划分,集团管理层“一直没有摆平”。

  “因为便宜,不单是方正的人,凡是与集团业务沾点边的人,包括已经离开方正的老员工,都想分取股份,结果迟迟难以形成一个令各方都满意的方案。”这位人士如此描述方正股改遭遇的利益均衡问题。而实际上,股改方案某些条款的模糊不清导致了如今的混沌局面。方正集团一位高层曾表示,作为元老,早已远离方正的张玉峰与王选一样具有分享股份的权利,这同时肯定了那些已不属于方正集团的老员工同样有可能参与持股计划。

  不过,政策面也出现了柳暗花明的征兆。教育部一位负责人告诉记者,经过多次讨论,始于今年3月的北大、清华校办企业改制方案已大体确定。依据该方案,两校将分别成立资产经营公司,在对校办企业清产核资的基础上,把学校所持的国有资产全部划转到资产经营公司,两校不再以出资人身份对其控股或参股的企业进行管理——此前,这种绝对控股却不介入业务管理的方式已饱受诟病。

  实际上,北大资产经营公司已于今年6月成立并接管改制工作。据该公司负责人介绍,作为北大旗下四大集团之首,方正改制方案将按照65:35的比例进行操作——将方正最近几年来净资产增值部分的35%奖励给职工。“今年年底前,全部下属校办企业的资产划拨工作将基本完成。”这位负责人说。

  十年之痒

  方正股份制改造的最初想法可以追溯到十年前,当时方正(香港)有限公司(后改称为方正控股)刚刚成立。正是抱着改制的初衷,王选和从那时起即担任方正控股总裁的张旋龙一道,促成了方正控股1995年在香港的上市。不过直到三年后,王选才敢于在各种场合谈论将在方正控股率先实行的“100个百万富翁计划”的员工持股计划(ESOP)。至于为什么绕开北大方正集团公司(北大校方100%控股集团公司),而先从方正控股(集团只是大股东)下手,个中缘由不难明白。

  到1999年9月,王选开始认真筹划向骨干员工分配认股权的方案。按王选的设想,方正员工的持股比例将参照“联想模式”,占公司控股部分的35%。不过,这35%将由员工以1:1.2的比例来购买。经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张国有教授牵头起草,方案最终于2001年初制定完成并提交财政部。王选满以为只要批文一下,即可实现交易,谁知一直等到今年初,方案迟迟不见批复,却又来了一个“国务院高校企业试点改制方案”——根据这个新方案,以北大、清华为试点的校办企业将实行校企分离,方正改制的计划也纳入了这个整体改革的盘子。

  虽然担任改制小组组长的方正集团总裁张兆东曾表示,原先的股改方案与国务院新精神基本一致。但经过政策面的调整,方正管理层按“联想模式”进行股改的方案就进入了另外一个境地——股改范围将不但局限在香港的方正控股,而是包含方正集团的所有核心公司,这同时需要等待国务院和财政部更长的审批过程。

  改制之难不仅于此。北大企管部部长王运生告诉记者,在北大校企改制中,最复杂的就是方正。“与其他北大系企业不同,北大方正的改制并不是整体同时推进,而是先切出一块,为方正电子趟开路子。”据王运生介绍,北大系企业目前大致有三类:第一类是北大拥有100%股权的企业,如方正、青鸟、未名和资源4大集团;第二类是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公司,北大只拥有一部分股权;第三类公司与北大没有直接关系,但有北大的人或公司牵连在内,如方正的下属企业。其中前二类企业均可以得到北大所拥有近5年净资产增值的35%奖励。至于第三类企业,则暂不触及。

  于是,原先只涉及方正电子(方正控股的主体业务,也是方正集团的创始业务)改制的方案在校企分离改制的新精神出台后,延伸到方正下属的所有公司。尽管经过整肃和剥离,集团直属和控股公司仍有十多家。据方正投资有限公司参股的北大博雅公司负责人介绍,北大博雅开第一届董事会的时候,方正集团总裁张兆东确曾承诺将35%股份给予员工,其他下属公司的情形当与之类似。此外,方正在集团化经营后,自主研发之外也在尝试以收购等方式引入技术,如方正宽带等公司在成立之初高层管理和研发人员就有持股和期权。

  显然,包括下属公司在内的庞大资产存量成了方正改制过程中难以下咽的“烫山芋”。道理很简单:企业发展了,所有为企业出过力的人都想分一杯羹,但是方正近年来人员几进几出,下属企业多达十几家,企业资产将如何划分?如何量化到个人?

  目前,政府高层虽然确立了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基本思路,总量达10.93万亿元的国有资产将分级进行管理处置,但困扰方正十年之久的改制能不能由此顺利解决,关键在于方正管理层能否摆平依旧困扰其发展的人事隐患。

  过不完的管理关

  从成立时起,方正给人的印象就是处处讲求师徒传承的“校园文化”。例如,张兆东以及王选的学生肖建国比较亲近王选,曾任方正科技总裁的祝剑秋因有知遇之恩而更亲近张玉峰。于是,随着蛋糕越做越大,诸如股权风波、人事震荡等流弊一样不少地应验在方正身上,最终导致方正控股1998年报出1.68亿港元的亏损。

  非常时期,李汉生空降方正电子,被寄予带领方正“过管理关”的重任。

  上任伊始,李汉生果然不负众望,整肃业务、大幅裁员收紧管理成本,并抛出一揽子进军互联网计划:在广电信息化、电子商务和网络相关软件等方面构筑了一个E-Media体系。李在方正电子的“止血行动”使方正控股1999年下半年实际亏损比上半年减少了一半,但在E-Media上却没有突破进展,被方正内部认为只会削减运营成本,无助于软件业务集体突围。

  李汉生的互联网战略生不逢时,直到他转任方正数码总裁依旧如此。2000年度亏损近4000万港币后,2001年方正数码再亏6900万港币。于是,到今年8月,当雅虎、新鸿基等股东的投资即将烧完之际,李汉生只能一走了之,而魏新的“李汉生离开是因为个人原因”自然也道尽了这次人事变动的意义,所以媒体并没有将李的离开当作又一次人事地震。

  几乎同时,7月28日方正控股在香港发布公告,正式宣布王选离任方正控股董事局主席,改由张旋龙接任。至此,方正势力格局完成新一轮均衡:魏新任董事长为校方资产总体代言,并构思方正系庞大的资本图景;张兆东任总裁,继续发挥其在业务拓展方面的专长;张旋龙执掌方正控股,对旗下方正电子和方正奥德进行不左不右的整治;而分别掌控方正电子和方正研究院的肖建国、方正电脑的周险峰和方正数码的时西忠都多少具备“纯正”方正血统。据业内分析,当前的方正保持了一种动态的团结,因为方正改制正在节骨眼上,一旦出错,谁也没有好处。

  无疑,这个新权力格局的核心就是魏新。魏新的强势手腕此前在整饬方正科技时已初露峥嵘。2001年10月,上任方正科技董事长兼总裁后,魏新打散了该公司的业务格局,将之重组为方正科技电脑公司、方正科技信息产品有限公司、方正科技软件公司三大产品公司,以及研发、采购、制造、销售服务四大业务链平台,并建立了信息、行政、财务等运营平台。原本方正科技凌乱的网站结构已整合为一个网址一个站点,就是这些努力的旁证。

  重组之后的方正科技很快就盈利了,遗憾的只是方正集团在其中的股权有限,其盈利远不足以冲抵集团业务的亏损。不过方正控股的亏损也得到了控制,据该公司2002年中报,虽然营业额下降,但亏损额降低。张旋龙指出公司亏损状况的扭转得益于大幅裁员、对营运成本的控制等,并因为手中尚有3亿多港币的软件合同会在一年内实现,从而为股东描画了一幅盈利图景。

  谁会分享方正?

  按照方正原先的股改方案,只有参与了方正创始亦即方正电子的“元老”,才可以参与分享股权,由于期权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反映,所以这个方案的作用当时被认为是“奖励老员工多于吸引新人才”。于是,按照这个方案,王选等方正创始人将获得与其贡献相当的身价,据称王选的股权价值更是一个天文数字。

  作为方正的技术旗帜,王选的价值已经得到2002年度国家科学家奖励的肯定,但500万元的奖金仍不足以彰显王选对于方正乃至整个国家的价值。此外,张兆东、刘秋云、肖建国等在管理和研发方面功绩显著的方正高层也是股权改制中最应该得到肯定的人物。

  不过,有两个人物非常敏感,其一是与王选并称的元老张玉峰,作为“科学家与企业家合作经典”的一极,如果考虑其股权,则其权益自然应参照王选的规格;其二是现在的董事长魏新,在他的资本构思下,一个庞大完整的方正系正在形成。由于进入方正时间不长,按照原先的方案,他应该没有权益,但第二次提交的股改方案其细节还透露不多,作为方正“后王选时代”的重要领导者,魏新又有充分的理由体现自己在企业中的地位。

  目前来看,方正的主业还是出版软件和PC制造,前者正是原先股改方案的分享对象。不过,出版软件无论从技术价值还是实际业务上,都在贬值。诚如王选感叹,作为开放技术的激光照排因无法申请专利而等于“没有技术”。方正电子今天的优势更多在于多年积累的业内资源和用户使用习惯。

  据专家估计,去年还占有85%市场份额的方正激光照排产品,今年的市场份额可能要低得多,而方正控股的中报恰恰证明了这一论断:虽然非媒体软件业务(包括控股的上市公司方正数码)经营状况均有好转,但传统业务媒体软件却出现了亏损。

  惟一的例外也许是方正科技。作为方正科技的主体公司——方正电脑连续三年名列国内PC市场第二,增幅令联想如坐针毡。此外,打印机、数码相机、MP3等计算机外设业务也已成为方正科技的新生力量。2002年初,方正科技与熊猫(国际)软件公司合作,更使其正式进军获益巨大的杀毒软件市场。据方正有关资料显示,在方正系,方正科技已成为利润的最大来源。不过,方正集团只拥有作为全流通股方正科技的少部分股权,在这一块业务上,方正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改制方案。

  此外,是数量不少但质量仍有待提高的众多集团直属公司,业务涉及投资、贸易、通信技术、教育、新材料等。问题在于,一些创立时间较早的公司,不像新成立公司那样一开始就有员工持股的安排,必然希望参与和影响集团公司的改制计划——下属公司不仅包括在国家校企分开的总体规划中,而且很多高层出自方正集团,自然要追求自己的一份权益。这些“附属公司”,自然也成了令方正管理层头疼不已的问题。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