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海归”出炉引发创业话题

80酷酷网    80kuku.com

    在2002年中国内地富豪排行榜中,我们看到,41岁的“海归”吴鹰成为内地富豪中纳税最多的企业家,其领导的UT斯达康去年纳税总额高达1.5亿美元。而前几天在北京召开的“第一届中华海外归国人员投资创业论坛”上,十大“海归”创业人物也新鲜出炉。“海归派”正在成为一个加速中国经济起飞不可缺少的阶层。

  创造百亿财富

  随着中国申办第29届奥运会的成功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提供了更大的机遇。特别是近年来,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的状态下,中国经济依然保持持续稳定增长的良好势头,更促成了海外留学人员新一轮的“归国潮”。

  据悉,目前,中国共有46万留学人员在海外深造,其中九成以上取得了博士或硕士学位。在他们当中,80%的人希望归国创业,已有14万人归国创业,且每年以13%的速度增长。同时中国已拥有60多个留学生创业园区,留学生回国创办的企业近4000家,年产值超过100亿元人民币。

  这次当选十大“海归”创业人物的亚信CEO丁健坦陈自己的心迹:“在美国的大学里,我听一位诺贝尔奖获得者演讲说,当你和一个领域共同成长的时候,你的成功几率会特别大。我选择回国发展,从来没有犹豫和怀疑过。中国政治稳定,政策开放,政府部门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投资环境处于一个非常好的时期,这是吸引我回来最主要的因素。”

  与此同时,为了发展本地经济,北京中关村、上海、深圳等地近年来纷纷筑巢引凤。

  “今年以来,中关村平均每天诞生两家‘海归派’企业,截止到9月底,科技园区共有1357家“海归派”企业。其中,34.5%的创业者是博士,48.4%为硕士。到目前为止,中关村科技园共吸引海外留学人员4000多人,而近三年进驻科技园的海外留学人员是前十年的3倍。”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管委会人力资源处处长王立平说。

  作为第一个提出人口柔性流动政策(即国外人士拿着绿卡就可以在上海定居、投资,而不必办理其他繁琐的手续)的上海,更是“海归派”首选的城市。在此落户的近2000家“海归派”企业,几乎占据了全国“海归派”企业的半壁江山。到今年9月,上海已吸引海外留学人员3万多人。由此,上海明显呈现人才聚集效应。

  上海社会科学院杨雄觉得,“海归”占出国人士的2/3是一个比较合理的比例。目前上海“海归”有1/3左右,这花了约10年时间。一般地,人均GDP达到10000美元时,“海归”将达到高峰值。从国际上看,日本、韩国等国家实现这个目标花了约20年时间。杨雄对上海的发展潜力很是乐观,他认为,上海预计在2007年人均GDP将从4500美元跨到7500美元,根据这个发展速度,上海也许不需要10年就能实现人均GDP达10000美元,即不出10年,上海“海归”将达到2/3的高峰值。

  金光大道不平坦海归创业门槛抬高

  然而,当我们把注意力从统计数字转移到每一个创业个案上时,便会发现,多数海归创业者的日子远非想像中那般潇洒。现实的生意环境与商业计划书中的美好规划还是有着巨大反差。

  十大“海归”创业人物之一信中利投资有限公司董事长汪潮涌认为,资金的压力是最大的。他说:在硅谷,你有好的商业计划书,好的产品,好的团队,去找风险投资公司,命中率很高。而且一旦决定为你投资,投资公司会帮你找市场,以至帮助你提高管理水平。国内也有几百家风险投资公司,但总的来说还很不成熟。没有专业分工,也没有实力为企业提供国外投资公司对企业的那些支持。国内银行向企业贷款的条件是看你有多少房产、地产、设备等有形资产做抵押,创业时期的高科技企业显然没有这方面的优势。除非你能从国外为自己的创业公司带回大笔资金,否则公司很容易因资金短缺而夭折。

  为了争取人才,各地纷纷推出优惠条件。北京市规定,归国留学人员在京创业最高可获得20万元人民币创业资助。深圳提出,出国人员个人到深创业,前期费用补贴采取无偿资助形式;从事科研工作,经认定属高科技项目的,可获一次性科研启动经费10万至15万元人民币。一些地方的新技术开发区还为归国创业者提供10万元到30万元的创业基金,但对于前期投入很大的高科技企业,这些钱仍不足以支持到项目的产业化发展。

  为此,20岁获奖学金赴美留学,28岁便成为世界最大的投资银行———美国摩根士丹利亚洲公司副总裁的汪潮涌,1998年辞掉年薪至少百万美元的职务回国创业,理想就是在中国创立一个大型的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

  留学生创业受挫原因很多,但是发展路线不明、经营管理不善无疑是断送企业前程的重要原因。在国外,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有很好的技术背景,然而,在资金运作、市场营销等方面则比较欠缺。况且不少留学生长期在外,对国内情况反而陌生了,这些都对创业有所影响。

  北京留学生创业协会会长周晋峰说,事实上,海归中有两类人回国后创业成功的可能性不大。一是纯粹搞学问的人,其本身就缺乏企业管理和运作经验;另一类是对国内缺乏了解的人,往往错误估计国内的发展,回来后才发现国内并不像自己当初想像的那样。有一些“海归”拿着美国的技术满心希望地回到国内,却发现国内该领域技术的某些方面已经超越了美国的水平。本想成为市场先

  行者,结果却因为对国内发展速度估计失误而遭受失败。现在创业成功的门槛要比过去高多了。过去回来的人大多是专业性人才,自己拿一个小产品、小发明回来就可以创业;现在回来更多的是复合型人才,自己不仅有技术,还有一套经营公司的完整理念。甚至在回国前,公司的定位、做法就都已经想好了。要想创业成功,创业者不仅要懂技术、懂管理,还得“入乡随俗”抓市场。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