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画(说说中国画)
中国画是中国传统的绘画形式,在古代被人们称之为“丹青”,其绘画形式主要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宣纸或帛上。
国画的历史起源
中国画起源古代象形字, 我国自古就有书画同源的说法,曾有人说伏羲画八卦、仓颉造字,他们被称为书画的先河。
西安半坡村遗址出土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上,画有互相追逐的鱼和鹿; 青海孙家寨发现的舞蹈彩盆上,绘有三组五人携手踏歌图; 新石器时代晚期,辛店和龙山诸文化遗址中,发现了我国最早的青铜器,上面也有精美的装饰画。
国画发展历程
中国画历史悠久,战国时期就出现了帛画,它主要是在丝织品上绘画;
两汉和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宗教绘画为主,本土历史人物等也占了一部分。山水画、花鸟画也是在此时萌发的;
隋唐时期,山水画、花鸟画已发展成熟 ,宗教画达到了顶峰,并出现了世俗化倾向;
两宋时期,人物画转入描绘世俗生活,宗教画渐趋衰退,山水画、花鸟画在画坛占主要位置;
元、明、清时期水墨山水画和写意花鸟画得到突出发展,文人画和风俗画成为中国画的主流。
19世纪末以后,由于受西方美术表现形式与艺术观念的影响,民族绘画传统文化环境中,出现了流派纷呈、名家辈出、不断改革创新的局面。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后,随着西方美术的大量引入和反封建斗争的深入,改革中国画成为必然趋势。以留学日本、欧美的高剑父、高奇峰、刘海粟、徐悲鸿、林风眠等人为代表,他们提倡将西方美术的写实和近代西方美术的创作观念与传统的中国画结合,使传统的中国画焕发了新的生机。
中国画的主要分类
中国画主要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 人物画所表现的是人类社会,人与人的关系; 山水画所表现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将人与自然融为一体; 花鸟画则是表现大自然的各种生命,与人和谐相处。 中国画之所以分为人物、花鸟、山水这几大类,是因为这三者结合刚好构成了宇宙的整体,相得益彰,是艺术的真谛所在。
山水画的主要代表
青绿山水 青绿山水是山水画的一种。是一种以矿物质石青、石绿作为主色的山水画,有大青绿、小青绿之分。前者多钩廓,少皴笔,着色浓重,装饰性强;后者是在水墨淡彩的基础上薄罩青绿。清代张庚说:“画,绘事也,古来无不设色,且多青绿。”元代汤垕说:“李思训著色山水,用金碧辉映,自为一家法。”南宋有二赵,以擅作青绿山水著称。中国的山水画,先有设色,后有水墨,设色画中先有重色,后来才有淡彩。
浅绛山水 浅绛山水是山水画的一种。在水墨钩、勒、皴、染的基础上,敷设以赭石为主色的淡彩山水画。《芥子园画传》说:“黄公望皴,仿虞山石面,色善用赭石,浅浅施之,有时再以赭笔钩出大概。王蒙复以赭石和藤黄着山水,其山头喜蓬蓬松松画草,再以赭色钧出,时而竟不着色,只以赭石着山水中人面及松皮而已。”这种设色特点,始于五代董源,盛于元代黄公望,也被称“吴装”山水。
金碧山水 凡是用泥金、石青和石绿这三种颜料作为主色的山水画,称为“金碧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