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0多年前,中国出了这么一位“艺术家”。他才华横溢,艺术天分涉及书法、绘画、诗词、艺术鉴赏等多个领域。书法上,他独创的瘦金体书法独步天下,挺拔秀丽、飘逸犀利;楷书犀利遒劲,铁画银钩;草书炉火纯青,功力深厚。绘画上,他花鸟、人物无一不精。他组织编撰的《宣和书谱》和《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是美术史研究中的珍贵史籍,至今仍有极其重要的参考价值。在艺术鉴赏上,他有独特的眼光和高深的造诣。有一次,画师们画了一幅荔枝孔雀图给他评赏。他看完画师的作品后说:“你们虽画得不错,可惜都画错了,孔雀上土堆,往往是先举左脚,而你们却画成了先抬右脚。”起初画师们不信,反复观察后,果如其言,不由得暗暗赞叹。
300多年前,中国出了这么一个“木匠”。他自幼便有木工天分,沉迷其中且技巧娴熟,一般的能工巧匠望尘莫及。他雕刻的小木头人,五官四肢无不备具,男女老少神态各异,然后给这些木头人涂上五色油漆,更是栩栩如生。他曾在庭院中仿照乾清宫的样式,建造了一座小宫殿,高不过三、四尺,曲折微妙,巧夺天工。他的“代表作”是这样一个精致的喷泉:用大铜缸盛满水,在缸底凿洞并设置机关。机关一开动,水就喷了出来。先是倾泻如瀑布,接着散落似飞雪,最后则拥起一股高高的水流,笔直而上,有如一股玉柱。这时,事先藏在缸底的许多镀金木球也翻滚而出,拥上水柱的顶端,盘旋上下,好长时间都不落下。
这两个人都可称得上各自时代、各自擅长领域里的天才,可惜他们都不是以“艺术家”的名义载入史册,而是以“荒唐皇帝”的身份刻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国家被他们“治理”得一塌糊涂,个人的命运也是令人叹惋:前者宋徽宗赵佶被敌国掳掠,过了9年屈辱生活后,死在冰天雪地的黑龙江边;后者明熹宗朱由校23岁便一命归西,一男半女也没留下,把一个风雨飘摇的烂摊子交给了自己的兄弟。
在职场中,人们都爱讲“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其实真正做到这一点很难。“能力”与“工作”的关系犹如“墙”与“梯子”的关系——“墙”好比工作目标,“梯子”好比能力特长。很多人都会遇到一种很尴尬的情况:爬到中途甚至接近顶端时才发现——梯子搭在了错误的墙上。赵佶和朱由校都拥有“艺术”这把精美绝伦的梯子,却把他搭在了“治国理政”这堵毫不相干的墙上,结果造成了国家和个人的悲剧。人在职场,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估价,清楚地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从而为自己的事业找到一个正确的前进方向。你也许觉得“一生干好一件事”这个目标太低,但细细一想就会明白,自己其实真的就只会“干一件事”。知道自己要干那件事是什么事了,你就成功了一半。记得一位名人说过:人生最奢侈的事是做自己喜爱的工作。似乎还可以续上一句:人生最必要的事就是做好自己能够胜任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