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勒佛对联(对联诗词与戏曲)
在文学修辞中,连珠是比较常见的手法。连珠,又称顶针、顶 真、蝉联,指的是上句的结尾与下句的开头使用相同的字或词,形成一种连绵若珠的感觉。
在文字的运用上,用上连珠手法,感觉瞬间就上了一个档次。比如我们经常提到的俗语:“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一个简单的连珠,就让食物链的关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再比如黄义达的歌曲《那女孩对我说》,里面部分歌词就运用了连珠的手法:“那女孩对我说, 说我是一个小偷,偷她的回忆,塞进我的脑海中。”因为连珠的运用,整个逻辑一脉相承,非常直观。
我是真游泳的猫,一个文化爱好者,记得关注我哦!今天我和大家聊聊连珠手法。连珠手法真奇妙,对联诗词与戏曲,用上连珠更抓人。
先来看看戏曲中连珠手法的运用。
我印象最深的就是著名的元杂剧《汉宫秋》的一段唱词:“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夜生凉,泣寒螿注;泣寒蟹螀,绿纱窗;绿纱窗,不思量!”
《汉宫秋》的作者马致远是元曲四大家之一,才华横溢,在这段唱词里面更是将才华发挥到了极致。
这一大段连珠描写,层层推进,左盘右转,在语言上拥有回环跌宕的旋律美,在情感表达上则淋漓尽致体现了汉元帝与王昭君告别时候离恨未已、相思又继、千结百转的愁绪,真是感人深深。
再来看看对联中连珠手法的运用。
对联运用连珠手法的不在少数,不管是通俗易懂的文字,还是颇为华丽的文辞,连珠的加入,使得对联更有美感。
第1副对联: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虾吃水,水落石出;溪水归河水,河水归江,江归海,海阔天空。
这副对联的内容是比较普通的,但是我们读起来,还是觉得对联挺有才华,挺有文采的。这就是连珠的妙用,把本来很寻常的东西加工成很有艺术感的东西。就好像路边几块小石头,单独是石头,连起来就是艺术品。
第2副对联:开口便笑,笑古笑今凡事付之一笑;大肚能容,容天容地与己何所不容。
这是写弥勒佛的对联。对联的连珠,恰好为读者解读了弥勒佛为什么一直笑,为什么是大肚的疑问。
正是这种连珠的手法,使得对联本身具有一种禅理,相当耐人寻味。与此对联类似,还有一副连珠对联相当有名:“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
第3副对联:无锡锡山山无锡;平湖湖水水平湖。
这副对联相当经典,被誉为是绝对,没有几个人能够对得很工整。“无锡锡山山无锡”,对联结合了无锡的特点,将连珠手法发挥得炉火纯青,难怪千百年来一直传诵。
第4副对联:听雨,雨住,住听雨楼也住听雨声,声滴滴,听,听,听;观潮,潮来,来观潮阁上来观潮浪,浪滔滔,观,观,观。
这副对联敷衍字数,上联听,下联观,通过连珠手法拓展视线思路,将动感直接在文字中鲜明表达,可谓精品妙联,令人拍案叫绝。
第5副对联:桑养蚕,蚕结茧,茧抽丝,丝织锦绣;草藏兔,兔生毫,毫扎笔,笔写文章。
据说这是黄庭坚对的对联。对联内容是生活中常见的场景,全靠连珠手法,才让对联具有文采,具有品鉴的价值。
再来看看诗词中连珠手法的运用。
第1首,李白《白云歌送刘十六归山》: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长随君,君入楚山里,云亦随君渡湘水。湘水上,女萝衣,白云堪卧君早归。
这首诗差不多是最著名的连珠诗了。诗中紧紧抓住白云这一形象,体现隐者的情怀,表达了对刘十六生活方式的敬仰和羡慕。
连珠手法的运用,让这首诗的意象一气呵成,行云流水,很有韵味。阅读这首诗,仿佛听到民歌的歌唱,感受到自然之美,感受到人与自然的一种和谐关系。而这种自然感,恰恰是在连珠手法基础上生发出来的。
第2首,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这首词被誉为“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尤其是有一种苍凉开阔的大气象,乃是千古名篇。
这其中,连珠手法的运用,让思古的情绪一唱三叹,跌宕起伏,具有类似杜甫那种“顿挫”之感,加深了情感的酝酿,所以也就加强了情感的感人力度。
第3首,苏轼《菩萨蛮·回文》:落花闲院春衫薄,薄衫春院闲花落。迟日恨依依,依依恨日迟。 梦回莺舌弄,弄舌莺回梦。邮便问人羞,羞人问便邮。
这是一首回文词,同样也可以称为连珠词。在某种程度上,回文就是连珠。苏东坡对于回文诗词颇为喜爱,一生创作了许多回文诗词。
这种回文与连珠的方式,虽然是文字游戏,但是却可以锻炼才思,提高诗词感悟,为苏轼的经典诗词作了基础的铺垫。
这首词将女子那种因为爱情而不顾娇羞地“奋不顾身感”与思念情郎的“迫不及待感”给描摹了出来,因为连珠的运用而显得情志昂然,半遮半掩,非常有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