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孝庄皇后
孝庄皇后姓博尔济古特,名布木布泰,公元1613年3月28日出生于蒙古科尔沁贵族世家,是“黄金家族”成吉思汗的后裔。13岁那年,嫁给了后金国的四贝勒皇太极。皇太极称帝后,她被封为庄妃。顺治、康熙时,她被尊为皇太后、太皇太后。1688年1月27日病逝,享年75岁。后人称为孝庄皇后。
no.2 隆裕皇后
光绪的皇后叶赫那拉氏,是慈禧亲弟都统桂祥的女儿,就是隆裕皇后。隆裕皇后长得不漂亮,既瘦弱,又驼背。这门亲事是慈禧皇太后懿旨给定的,光绪虽不满意,却也无奈。皇后叶赫那拉氏与光绪皇帝的婚姻,完全是政治婚姻。慈禧将自己侄女嫁给自己外甥,目的就是在宫闱椒房,探悉皇帝的内情,控制和操纵皇帝,并为尔后母族秉政、太后垂帘听政做铺垫瑾妃像。光绪皇帝同皇后叶赫那拉氏大婚后,情不投,意不合,始终是一门不美满的婚姻。光绪死后,宣统继位,上光绪皇后徽号为“隆裕”,是为隆裕皇太后。隆裕皇太后在民国二年(1913年)正月十七日,死于太极殿。
no.3 孝康章皇后
孝康章皇后,佟佳氏,顺治皇帝皇妃,康熙皇帝的生母。康熙元年(1662年),她被尊封为慈和皇太后。
佟佳氏幼年入宫,成为顺治皇帝的妃子。顺治十一年(1654年)生下皇三子玄烨。由于当时顺治皇帝正在和董鄂妃热恋,皇帝宠爱的是董鄂妃而不是佟佳氏,所以只有17岁的她一直被冷落,直到顺治皇帝去世,情况也没有改观。按照皇宫的规矩,后妃生下皇子就被奶妈抱走抚养,作为亲生母亲根本见不到自己的亲生骨肉。即便是偶尔见到孩子,也只能是母子匆匆相见,像作贼一样,还来不急多抱一会自己的孩子,就被奶妈抱走了。
被丈夫冷落,见不到自己的孩子,每晚只能独守空闱、以泪洗面了,也许正是这种经历,使得她身体孱弱。直到玄烨即位,她的地位才青云直上,与孝惠章皇后并称两宫皇太后。然而,还没有等到自己的孩子报答养育之恩,她就于康熙二年(1663年)撒手人寰,年仅24岁。距她康熙元年(1662年)十月被正式尊称慈和皇太后只有短短4个月的时间。相对而言,从玄烨即位到她病故,正是她和儿子接触最多的时期,在她患病期间,玄烨日夜在身边服侍,亲自为她尝药,甚至忘记了自己吃饭和睡觉。据康熙皇帝后来回忆,他本来对母后并没有过深的印象,也难怪,幼年的他和母后没有过多的接触。偶尔见到母后,只能从她黯然的眼神中看到无限的忧伤。只有在他继承大统之后,他们母子才可以毫无障碍地相见,此时,她们母子的感情正处在上升的阶段。然而,命运却对佟佳氏是如此不公,也许这正是大多数顺治朝后宫中嫔妃不幸遭遇的缩影。
康熙二年(1663年)六月,佟佳氏与世祖福临合葬清孝陵,谥号为:孝康慈和庄懿恭惠温穆端靖崇天育圣章皇后。
no.4 孝诚仁皇后
康熙皇帝在位60年,曾经两度废立太子胤礽。而这位命运多舛的胤礽的生母,就是康熙皇帝的元皇后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赫舍里氏,生于顺治十年(1653年)十月初七日,辅政大臣索尼的孙女。康熙四年(1665年)被册立为皇后,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英年早逝,她生育了两位皇子,一个是四岁就不幸夭折的承祜,另一个就是前面提到的胤礽。
一、英年早世、香消玉陨
顺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日,青春年少的顺治皇帝突然去世,年仅8岁的皇三子玄烨即位,是为康熙皇帝,本来,按照大清国的传统旧制度,皇帝年幼,國家政务应该由一两位宗室的亲王摄政,但由于顺治朝多尔衮擅权对皇权构成极大威胁的前车之鉴,孝庄皇太后决定不依旧制,而是改由异姓大臣来共同辅政,确立了四辅臣制。这样,在同多尔衮斗争中有功的重臣元老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成为辅政大臣,其中索尼为首辅大臣。四大臣本着协商一致的原则共同辅佐幼主,最初还相安无事,然而随着四辅政大臣内部势力的变化,本来为居末位的鳌拜的势力日益扩大,鳌拜是一个权利欲极强的人,他仗着年轻气盛,结党营私,专横跋扈,根本不把年幼的皇帝和其他辅政大臣放在眼里。而此时历经三朝,经历多次宫廷斗争的索尼,以年老多病为由,采取以退为进的,不与鳌拜发生冲突的回避态度。眼看鳌拜权倾朝野,太皇太后(孝庄)为达到遏制鳌拜的目的,转而笼络了索尼父子,一改太宗、世祖两朝均在蒙古科尔沁博尔济吉特氏家族中择后的传统,册立索尼孙女赫舍里氏为皇后。索尼果然不负太皇太后所望,为康熙皇帝的亲政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这种背景,康熙皇帝迎娶赫舍里氏皇后,完全是一场政治婚姻,但所幸的她与康熙皇帝的感情非常恩爱。
康熙四年(1665年)九月初八,遵照皇祖母孝庄太皇太后懿旨,12岁的康熙皇帝和13岁的赫舍里氏皇后举行了大婚典礼。“绕床弄青梅”、“羞颜尚不开”,少年初成的康熙皇帝和情窦初开的赫舍里氏皇后这对小夫妻婚后恩爱甜蜜,生活非常和谐,彼此感情颇深。他们是一对幸福的夫妻,同时他们又是一对患难夫妻,他们共同度过了鳌拜专权的日日夜夜。在他们共同生活的岁月里,赫舍里氏以自己“宫闱式化、淑德彰闻”的得力辅佐,把后宫治理得井井有条,使得康熙皇帝无后顾之忧,能够集中精力料理国政,顺利度过了他即位的早期阶段,为日后建立康、雍、乾盛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赫舍里氏皇后不愧为康熙皇帝的贤内助。
康熙八年(1669年)十二月底,赫舍里氏皇后为他生了一个聪明乖巧、活泼可爱的小皇子承祜。此时的康熙皇帝,刚刚清除了鳌拜集团,如今又有娇妻宠儿相伴,可谓家庭事业一帆风顺。这也是康熙皇帝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他是多么希望这种感觉能一直伴随着他啊!然而,接下来的命运安排确使康熙皇帝再也无法享受这样的天伦之乐了,他和赫舍里氏皇后的爱情结晶承祜不到四岁就不幸夭折。康熙皇帝为此多日郁闷难解。而承祜的死受打击最大的当然是赫舍里氏皇后,这毕竟是她第一个孩子,由于忧伤过度,她的身体变得孱弱多病,康熙皇帝对她更加关爱有加,康熙十一年(1672年)十月,赫舍里氏皇后在京生病,康熙皇帝正陪同祖母孝庄太皇太后在遵化汤泉疗养,闻知此信,征得祖母同意,即刻飞骑进京探望。直到皇后病情好转,方才放下心来。
康熙十三年(1674)五月初二,赫舍里氏皇后第二次临盆,此时的坤宁宫内外一片忙碌,准备迎接新皇子的到来。念喜歌的两位接生麽麽早已等候再一旁,掩埋小皇子胎盘的“喜坑”也挖好,并把寓意皇后快生贵子的筷子和红绸、金、银、八宝等物安放在喜坑内,只等赫舍里氏皇后顺利生产。左等右等,大家盼望的皇子终于在第二天上午10时出生。康熙皇帝见皇后终于又诞育了健康的皇子,异常高兴,当即取一个乳名叫保成,祝愿他能够平安成长。然而皇后确因难产导致昏迷不醒,几个时辰不见转机,尽管御医使尽浑身解数,仍无法挽救渐渐逝去的皇后生命,年仅22岁的赫舍里氏皇后于当日下午四时咽下了最后一口气。坤宁宫里的气氛一下子由开始的喜悦骤变成悲伤!仅仅几个时辰得时间,康熙皇帝就经历了再得嫡子和痛失爱妻的大喜大悲,巨大的痛苦之中又夹杂少许欣慰,这种悲喜交加的滋味,恐怕只有当事人自己才能体会得清楚。
no.5 孝圣宪皇后
孝圣宪皇后,钮祜禄氏,镶黄旗满洲人,为四品典仪官凌柱的女儿,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十一月二十五日,出生于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入侍雍王府邸,名号格格。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十三日,生下年后来的乾隆皇帝弘历。雍正元年(1723年),册封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1735年)九月,弘历即位,尊封为皇太后,住慈宁宫。乾隆四十二年(1777年)正月二十三,卒,享年86岁,葬泰东陵。谥:崇庆慈宣康惠敦和裕寿纯禧恭懿安祺宁豫孝圣宪皇后 。
no.6 孝贤纯皇后
孝贤纯皇后,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乾隆原配皇后,一等承恩公李荣保之女。康熙五十一年二月二十二日(1712年)生。乾隆十三年(1748年)正月随驾东巡,三月十一日,于返回途中死于德州舟次,时年36岁。乾隆十七年(1752年)十月二十七日奉安于胜水峪地宫。谥:孝贤诚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顺辅天昌圣纯皇后
no.7 孝淑睿皇后 孝和睿皇后
嘉庆皇帝先后有两位皇后,第一位叫孝淑睿皇后,她生的第一个儿子死了,生了第二个儿子就是旻宁就是道光。但是这个孝淑睿皇后在嘉庆二年病故,这一年旻宁十六岁,那嘉庆又续了一个皇后,就是第二任皇后,叫孝和睿皇后,孝和睿皇后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皇三子叫绵恺,一个是皇四子叫绵忻。孝和睿皇后对旻宁很好,十六岁孩子没有母亲了,对他倍加爱护和关照,所以旻宁做皇子的时候和他这两个弟弟,同父异母弟弟,就是绵恺和绵忻的关系也很好,和他继母的关系也很好,正是因为有这种关系,所以嘉庆皇帝突然驾崩的噩耗传到北京的时候,皇太后在皇宫立即派人五百里加急把皇太后的懿旨,因为这时候嘉庆死了,她算太后了,皇太后的懿旨送到承德,大意是说,说皇次子旻宁在嘉庆十八年的重大事件中,立有功劳,她懿旨,皇次子旻宁立即尊位,就是马上继承大位,旻宁就是道光接到皇太后的懿旨,叩头谢恩,感激不已,大家知道,因为旻宁不是太后的亲生子,她自己还有亲生的两个儿子,在没有找到嘉庆秘密立储的遗诏的时候,她说让旻宁,不是自己的亲生儿子继承皇位,应当说这个胸怀还是比较博大的,没有借这个机会做手脚,让自己的儿子继承皇位,所以道光跪在地上磕头,感谢皇太后的恩典。
no.8 慈禧
慈禧,叶赫那拉氏,满洲镶蓝旗人。慈禧生于道光十五年十月初十日(公元1835年11月29日),她的父亲叫做惠征,在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二月出任安徽宁池太广道,当时正是太平军横扫大江南北之时,安徽地界很不太平,经常有战乱袭扰。惠征刚到任内不足一年,就不安于一个小小的道员的官职了。第二年三月,惠征以“携带饷银印信避至镇江”而被上级官员开缺,既开除离职;同年六月初三,闻讯之后的惠征悲愤忧郁,自此便一病不起,最后客死于江苏镇江府,终年仅四十九岁。
慈禧的母亲也是显宦人家子女,慈禧的外祖父名叫惠显,在道光朝曾任皖省臬司,驻藏大臣,工部左侍郎,并兼任京营右翼总兵,后又出任归化城副都统。慈禧的幼年就生活在京城里面的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满人家庭中,家庭三代均为清朝官员阶级,虽然他们都未能做到显赫的一二品大员,但是即使这般也是风光无限。为了能够进一步的升迁,慈禧的家中几代人都作了非常大的努力,但是收效却甚微。祖辈的坎坷遭遇,力图升迁的经历,给了幼年的慈禧深刻的影响,并在其性格的形成中打上深深的烙印。
咸丰元年(公元1851年)清廷按照惯例颁诏选秀女。这为慈禧步入紫禁城,进入皇家提供了一个千载罕逢的机遇。慈禧由镶蓝旗佐领恩祥选送入宫,于咸丰二年二月,以年青貌美被皇帝看中,被封为兰贵人,于五月初九奉旨进入宫廷。咸丰四年二月二十六日晋封为懿嫔。她以自己出众的才华,力挫群芳,赢得了咸丰帝的宠爱。咸丰五年慈禧怀孕后,慈禧之母于是年底至储秀宫陪同住宿,以便照应自己的女儿。经过一番“刨喜坑,选佣人,备木槽”等紧张准备而又繁杂的宫廷礼仪后,懿嫔终于迎来了分娩的时刻。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咸丰六年三月《懿妃遇喜大阿哥》档册一份,记载丁当时的一些具体细节:二十三日巳时,懿嫔开始坐卧不安,随储秀宫服役的太监韩来玉问接生姥姥口氏,说似有转胎之象。三月二十三日未时,懿嫔顺利分娩出阿哥,收拾完毕后,太监带领两个大夫来到储秀宫,一个是给大人察看身体,一个是给刚出生的孩子检查身体。两位大夫给懿嫔母子号脉,母子均安,皇帝大喜。
慈禧生下来的阿哥取名载淳,就是后来的同治皇帝。咸丰八年(公元 1858年)咸丰帝的玫贵人徐佳氏生下第二个皇子,可惜出生后此子即夭折;从此以后一直到清王朝宣统皇帝宣布退位,甚至被赶出宫前,紫禁城内再也没有一位后妃生儿育女了。因此,慈禧所生的载淳被皇帝视若掌上明珠。时年二十二岁的慈禧,母以子贵,于咸丰六年三月二十四日即晋封懿妃,次年又晋封为懿贵妃,在宫中的地位日益显赫。
咸丰十一年(公园1862年)十二月十八日,慈禧被抬入镶黄旗满洲,这就是所谓的“抬旗”。清朝八旗制度有所谓“上三旗”与“下五旗”之分,上三旗指的是镶黄、正黄、正白;下五旗则指镶白、正红、镶红、正蓝、镶蓝五旗。关外征战时,上三旗由皇帝亲自统帅,位高势尊,下五旗则是由各旗旗主带领,和皇帝关系不是很密切,所以政治地位较“上三旗”低下。同治帝继位后,慈禧“母以子贵”,故其母家得以破格被抬入镶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