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 1958年与美国签订了北美防空协定
1958年与美国签订了北美防空协定,美国对加拿大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进一步扩大,形成加拿大依赖美国的局面。60年代以来,加拿大人民反对外资控制,维护民族独立,并采取措施加速发展本国经济。
no.2 1867加拿大联邦议会通过立法等方式确认和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的实现
加拿大联邦议会通过立法等方式确认和保障公民权利与自由的实现。1867年的《不列颠北美法案》第91条规定,加拿大联邦议会对于未明确规定由各省享有专属立法权的一切事项,有权制定法律。《加拿大宪法法案》第36条规定,在不改变联邦议会或者省议会的立法权的情况下,联邦议会和政府、省议会和政府负有以下义务:为了加拿大人的幸福,促进机会均等;促进经济发展,减少机会悬殊;为全体加拿大人提供质量合格的主要的公共服务事业。关于此项义务,联邦议会和政府应当采取均衡支付原则,以便各省政府有足够的收入,能够在彼此相当类似水平的税收下提供彼此相当类似水平的公共服务事业。
no.3 1960年联邦议会通过了加拿大《权利法案》
1960年联邦议会通过了加拿大《权利法案》,共有5条。该法案宣告,在加拿大,任何人不分种族、民族、肤色、宗教或者性别,均享有以下权利和自由:生命权,自由权,安全权,财产权,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宗教自由,言论自由,集会结社自由,出版自由等。为落实《权利法案》的有关要求,加拿大议会于1983年成立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负责调查少数民族受歧视问题。该委员会于1984年3月提出一份报告,其中有80多条旨在促进少数民族享有人权和基本自由的建议,由议会责成政府贯彻实施。1983年,加拿大政府成立了“皇家就业平等调查委员会”,就增加就业机会、消除歧视、帮助每个人平等竞争,尤其对妇女、土著居民、残疾人和少数民族予以特殊保护,提出有效的改进办法。该委员会于1984年向政府提交了一份有117条建议的报告。1985年3月,加拿大政府作出明确答复,宣布采取一系列消除就业歧视的措施,使100多万人从中受益。然而,由于加拿大《权利法案》属宣言性质的文件,不具有宪法的拘束力,各省对其实施不负有法律责任,因此对人权保障的实际作用比较有限。鉴于此,在制定1982年宪法法案时,联邦议会专门颁布了作为宪法法案重要组成部分的《权利与自由宪章》。宪章共有34条,完全接受并规定了联合国人权宪章和其他主要亾权公约的绝大多数内容。包括:良心和宗教自由,思想、信仰、观点、表达、出版自由,和平集会自由和结社自由等基本自由;民主权利;居住权利;生命、自由和安全等权利;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生活和就业的权利;平等权利;接受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教育的权利,多种文化的继承权,少数民族的权利;等等。《权利与自由宪章》不仅规定了公民的政治权利,而且规定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体现了国际人权的普遍标准。与此同时,《权利与自由宪章》的制定和实施,创建了加拿大新的人权保护机制,使最高法院获得了裁决有关权利与自由的立法是否违宪的权力,加强了司法机构在保障人权方面的作用。
no.4 1965年,加拿大制定了自己的国歌,国旗
1965年2月15日中午,在特殊的仪式上,该国旗才第一次升起在渥太华议会山上。这一天,加拿大人聚集在小城镇、乡村或大城市里,无数次地重放这些仪式的录像以纪念他们自己设计、具有加拿大独特风格的国旗。
no.5 芬尼亚人暴动
就在英国撤军的同时,加拿大遭受到了有史以来的最后一次入侵。入侵者并非美国政府指挥的军队,而是一群由芬尼亚人组成的军事组织。这些芬尼亚人是爱尔兰裔美国人,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在美国内战中随联邦军作战。芬尼亚人认为通过入侵加拿大可以使英国政府在爱尔兰问题上做出让步。[10]他们也非常错误地认为数量众多的爱尔兰裔加拿大人会给予政治和军事上的帮助。
内战结束以后,美国国内的反英情绪日渐高涨。而芬尼亚人又是美国東北部选区的重要选民,因此,尽管以国务卿威廉·h·苏厄德为首的[11]美国政府仍然警惕着芬尼亚人,但还是对他们的活动睁一只眼闭一支眼。芬尼亚人的组织可以公开活动并且可以拥有武器,甚至还可以进入联邦军的军营参加训练。[12]美国并不想冒与英国开战的风险,因此在芬尼亚人威胁到了美国的中立立场时出手进行了干预。
芬尼亚人对加拿大来说是一个严重威胁,他们是联邦军老兵,装备精良。他们在1866年共发动了三次进攻:4月进攻了新不伦瑞克的坎普伯罗岛,7月进攻了尼亚加拉地区和圣劳伦斯河谷地区。对坎普伯罗岛和对圣劳伦斯河谷地区的进攻均被击退了。芬尼亚人赢得了瑞基威之役的胜利,在这场战役中,英军士兵主要由多伦多大学的学生和哈密尔顿的年轻人组成,这些人在进攻失败后开始了仓皇的撤退,而芬尼亚人也很快撤了回去,因为他们担心英军会发起反击。坎普伯罗岛的失利是因为那里有一股强大的英国正规军部队,而芬尼亚人的武器也被美国海军没收。芬尼亚人又分别在1870年和1871年向魁北克与佛蒙特的交界处和马尼托巴发起了攻击,但是也几乎没有战果。
尽管芬尼亚人的行动最终失败了,他们还是对各殖民地的联合起到了影响。对于军事入侵的恐惧使各殖民地走到了一起,最终形成了加拿大自治领
no.6 1812年战争
尽管武装冲突已经停止,但是美国和英国仍然对对方怀有敌意。终于,美国在1812年向英国宣战。在拿破仑战争中,英国皇家海军在公海上经常对美国船只施加骚扰,并强征美国船员加入它们,这些举动激怒了美国人。美国人并没有一支可与英国皇家海军抗衡的舰队,因此他们将注意力转向了加拿大,他们认为入侵加拿大是唯一能够报复英国的手段。美国西部前线的将军们也希望借此一战中止英国对印第安人的援助,这些印第安人在美国拓展西部时曾进行了激烈的抵抗。美国人最初的想法是通过对加拿大短暂的占领来迫使英国做出让步,占领土地并不是主要目标。但是随着战事的发展,美国却开始越来越重视对土地的占领,它也成为了美军的主要目标之一。这种对土地的重视最终发展成为了天命论。美国人还希望法裔加拿大人会协助他们推翻英国统治1812年7月,美军越过了英美边界进入了加拿大。双方在上加拿大边界附近和五大湖中展开了拉锯战。英军在7月和10月两次攻占了底特律。7月12日,美国的威廉·荷尔将军率军经由三明治(今名温莎)进入了加拿大。这支部队很快便遭到了激烈的抵抗,荷尔不得不撤回美国境内。通过这次胜利,英方主將艾萨克·布洛克爵士看出了荷尔将军为人懦弱,于是他率军开赴到了底特律周围。尽管美军在人数上几乎比英军及其盟友多一倍,底特律还是被攻陷了。
英国正规军与布洛克领导的民兵部队在尼亚加拉半岛前线击退了来袭的美军主攻部队。布洛克将军战死。
1813年对美国人来说是辉煌的。他们夺回了底特律,并且在伊利湖西岸赢得了一系列的胜利。海战的胜利决定了美军在伊利湖和休伦湖上的支配地位。英军的一位很重要的将军,即印第安人特库姆瑟酋長也在莫拉维安镇战死。约克(今名多伦多)也遭到了美军的劫掠,之后美军将这座城市烧掉了。尼亚加拉地区的乔治要塞也被美军攻占,直到年底才被夺回。但除了这一系列的胜利以外,美国人也吃了几场败仗。美军两次进攻蒙特利尔都未能成功。
上加拿大的易洛魁部落,蒙特利尔附近的卡纳瓦加部落和沙尼部落的西部分支都是战争中英军的得力助手。这些原住民在许多战役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也对敌军的士气造成了沉重的打击。
1814年对美国人来说是黯淡的一年。英国人收复了全部失地,并且攻占了密歇根州的米奇里马克尼亚克。拿破仑的战败使英国得以将主要精力集中在北美。英国随即向华盛顿、巴尔的摩和新奥尔良发起了进攻。9月,英军攻占了华盛顿,并放火烧掉了白宫。在这之前白宫是粉色的,在重建之后,美国人给它刷上了白油漆(所以叫做“白”宫)。在华盛顿失守之后,美国选择了与英国进行和谈,战争随即结束。1812年战争也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
1814年12月,双方签订了和平条约,两国军队各自撤退到开战前的边界。艾萨克·布洛克将军成为了加拿大人的英雄,尽管他是个英国人。虽然现在的加拿大人认为这场战争是加拿大的胜利,但是当时与美军作战的几乎只有英国正规军,英国皇家海军和英国的原住民盟友。[
no.7 与美国的冲突
在来自法国的威胁被消除后,北美东海岸的殖民地开始变得越来越不服从英国的统治。美国革命就主要是因为当地人痛恨英国人的苛捐杂税。虽然英国用这些税钱维持着一支庞大的军队,但是以当时的情况来看,这样做完全是多余的,因为當時在北美並沒有其他敵對勢力。尽管美军在独立战争中攻占了蒙特利尔和黎塞留谷中的一系列要塞,但是它们却没能打下魁北克城。美國内部本来就有一些人仍然效忠于英国,再加上英军在魁北克城周围的一系列胜利,美国人就开始分裂为两派了。许多仍效忠于英國皇室的美国人逐漸向北迁移,加拿大中部的英语人口也因此暴增。最终,美利坚合众国在北美南部成立,它的北部是几个效忠于英国的殖民地。这些殖民地被統称为英属北美。
no.8 七年战争
1754年,七年战争在北美拉开了序幕。1753年,法国开始在俄亥俄谷地修建要塞,想要以此来控制这片土地。1755年,英国派出了两个团去驱逐法军,但是被法裔加拿大人和美国印第安人打败。英法两国在1756年正式向对方宣战,由蒙卡尔姆将军率领的6个法国步兵团也到达了魁北克。在他之后又有两个营的步兵到达,这就使法国殖民地中的士兵总数量达到了4000。这是加拿大土地上的第一支大规模部队在新指挥官的带领下,法国赢得了一些辉煌的胜利。他们首先是在1757年在尚普兰湖南方的威廉姆·亨利要塞取得了胜利,在那次战斗中有2400多英军士兵(其中大多数是正规军)投降。在第二年,一支由15000名士兵组成的英军在詹姆斯·艾伯克隆比少将的领导下向尚普兰湖最南部的卡利隆堡(后来被英国人命名为提康德罗加堡)发起了攻击,但是被打败了。在那次战斗开始时,法军最多只有3500人,但是当英军撤退时,法军已经杀死了约2000名英军士兵,而自己的损失则只有约350人。在老威廉·皮特出任英国首相后,英国的战争机器就全部开动了,更決定將重點放在北美戰場上。1758年6月,13000名英军正规军士兵在傑富利·阿美士德少将的带领下攻占了路易斯堡要塞。
一年之后,詹姆斯·沃尔夫又向魁北克城发起了进攻。在几次失败的登陆行动之后,沃尔夫最终将他的部队成功偷運上岸。蒙卡尔姆将军漠視幕僚的判斷,率领了一支数量上占劣势的部队前去迎击英军。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沃尔夫战死,而蒙卡尔姆也受了致命伤,共有658名英军士兵和644名法军士兵伤亡。这次战斗之后,元气大伤的法军撤退到了要塞中转入防御,之后就遭到了英军的围困。8月18日,法军向英军投降了。
1760年春,一支法国部队从蒙特利尔推进到了魁北克城,并在圣福瓦之役中战胜了英军;现在的情况发生了逆转,法国现在正对魁北克城进行围攻,而英国人正在撤退。但是,在圣劳伦斯河河面上的冰融化后,法国海军提供不出任何支援,而英国皇家海军却逆流而上协助当地英军,并逆转了战局。法国在战后将新法兰西割让给了英国。它已经损失了几乎全部的北美殖民地,只留有圣皮埃尔和密克隆群岛中的几个小岛为法国渔船提供港口。在签署了巴黎和约之后,法国势力于1763年正式从北美撤出。当时法国面临着两个选择,它们分别为新法兰西和加勒比海中盛产蔗糖的小岛瓜德罗普,法国最终选择了后者,不仅因为后者的gdp为魁北克的10倍,而且法国还能够以这个岛来获取利润,而这是加拿大所做不到的。
no.9 布尔战争
于南非发生的第二次布尔战争再一次威胁到了英帝国。英国向加拿大发出了派兵的请求。当时的保守党坚决支持派兵到南非,而自由党内部却分成了两派:一派以法裔加拿大人为代表,他们极力反对派兵,另一派则是党内的英裔加拿大人,他们的立场与保守党相同。当时的加拿大总理威尔弗里德·劳雷尔最终决定向南非派遣1000名士兵。随着战事发展,加拿大又陆续派出了几个师的士兵。
至加拿大派遣军登陆南非时,战争的早期阶段已经结束。这支军队在第二次帕德堡之战中扮演了先锋的角色,这场战斗是战争早期英帝国的决定性胜利之一。1900年11月7日,三名加拿大人因保护部队后方有功而被授予了维多利亚十字勋章。一共有约7400名加拿大人,包括12名女护士在南非服过役。在这些人中,共有224人牺牲,252人受伤,还有几人被授予了维多利亚十字勋章。魁北克的法裔加拿大人并不支持这场战争,他们认为被镇压的布尔人只是一个少数群体而已,就像法裔加拿大人自己一样。加拿大军队也在当地建立了集中营,数以千计的布尔平民在集中营中死去
no.10 加拿大与朝鲜战争
二战之后,加拿大的工业体系结束了战时生产,效率迅速降低。朝鲜战争爆发时,加拿大集结派遣军用了长达几个月的时间。这支派遣军作为英联邦朝鲜派遣军的一部分进入朝鲜作战。加拿大军队直到1951年才到达朝鲜,这时战争早期的拉锯战已经结束,消耗战已经开始。加拿大海军也派遣了几艘船只到朝鲜水域作战。
加拿大共派遣了25000人,他们承受了1558人的伤亡,其中516人战死。朝鲜战争经常被称为“被遗忘的战争”,因为对于大多数加拿大人来说,加拿大军队的闪光点都在两次世界大战之中。加拿大签署了1953年的停火协议,1955年以后南朝鲜的加拿大军队已全部撤出
no.11 1986年世界博览会
1986年5月2日至10月13日在加拿大卑诗省温哥华举行的世界博览会。本届世博会举行期间正值温哥华的建市百周年纪念,也是加拿大继1967年的蒙特利尔世界博览会后,第二次主办世博会。
本届世博会的主题是:“运输与通讯:Shi界通联 – 世界脉动”。大部份展览场馆设于温哥华市中心福溪的北岸,而主办国加拿大的展览场馆加拿大广场则座落市中心另一端的布拉德内湾沿岸。
no.12 1923年华人移民法案
《1923年华人移民法案》(英语:the chinese immigration act, 1923),被加拿大华人称为《排华法》(英语:chinese exclusion act),是加拿大联邦政府通过的一个禁止华人进入加拿大的法案。
加拿大各级政府尽力阻止华人移民到加拿大以后,联邦政府(加拿大最高级的政府)在1923年(民国12年)通过了排华法,而在同年7月1日执行。这个法案规定除了以下的例子,所有华人都不可以进入加拿大。
《1923年华人移民法案》里容许进入加拿大的华人是:
- 商人
- 外交官员
- 留学生
- “特别个案”(前加拿大总督伍冰枝的家庭就是用了这个例子在战时移民到加拿大)
这个法案不是局限于中国公民,即使是有英籍的华人也被禁止进入加拿大。
因为《排华法》开始执行的日期和加拿大国庆的日期是一样的,所以当时的在加华人都称国庆日为“耻辱日”而拒绝庆祝加拿大国庆。
鉴于在加华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对加拿大的贡献,加拿大联邦政府于1947年(民国36年)5月14日废除了《排华法》。可是,加拿大在1967年才开放移民政策,让华人用“独立移民”身份移民到加拿大。
2006年6月22日,加拿大总理哈珀(保守党)在国会举行正式“道歉”仪式,平反华人移民法案,并宣布将对尚存的受害者及亲属进行“赔偿”。总理用广东话(最多加国华人说的方言)说出道歉,让许多年纪较长、受过人头税之苦的加拿大华人潸然泪下。
no.13 1837年起义
1837年起义是加拿大在1837年对政府维新失败后的结果。这个起义的目地是建立起一个民主的政府。
这个起义发生在了两个加拿大的殖民地:
- 爱国者起义,或者称为下加拿大(lower canada)起义- 法裔加拿大人对英国人和英国政府的对抗。
- 上加拿大(upper canada)起义 - 人民对抗一个拥有权力的团体family compact的起义。
下加拿大起义最初发生在1837年11月,发起者和领导人是路易·乔瑟夫·巴皮诺,这个起义应该是响应发生在10月里威廉姆·莱恩·麦肯西发动的上加拿大起义。
虽然起义失败了,但是英国政府却加强了对加拿大的管理,并任命lord durham(john george lambton)为执政官,代替原来的sir francis bond head。lord durham提出了lord durham的报告(lord durham's report),提出将上加拿大和下加拿大合二为一,并且建立一个共和制的政府。最终他的提议被通过,但是法裔加拿大人却认为他想将法裔加拿大人同化成英国人。
no.14 1763年皇家宣言
发布于1763年10月7日,由英国国王乔治三世赢得七年战争,从法国手上获得新法兰西后发布。该公告的目的是利用监控西部边疆的土地收购、殖民和毛皮贸易以稳定与原住民部族的关系,以及更有效管治庞大的美洲领土。这个公告实质上禁止了美洲殖民在阿巴拉契亚山脉以西的地方购买土地或定居,但当时已经有相当数量的殖民者已经在这些地方拥有土地,所以此公告的发布令这些人相当不满,是导致美国独立战争 href="http://zh.wikipedia.org/zh-cn/%e7%be%8e%e5%9c%8b%e7%8d%a8%e7%ab%8b%e6%88%b0%e7%88%ad">美国独立战争的远因之一
no.15 1921年制定国徽
国徽: 1921年制定,图案中间为盾形,盾面下部为一枝三片枫叶;上部的四组图案分别为:三头金色的狮子,一头直立的红狮,一把竖琴和三朵百合花,分别象征加拿大在历史上与英格兰、苏格兰、爱尔兰和法国之间的联系。盾徽之上有一头狮子举着一片红枫叶,既是加拿大民族的象征,也表示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加拿大的牺牲者的悼念。狮子之上为一顶金色的王冠,象征英女王是加拿大的國家元首。盾形左侧的狮子举着一面联合王国的国旗,右侧的独角兽举着一面原法国的百合花旗。底端的绶带上用拉丁文写着“从海洋到海洋”,表示加拿大的地理位置——西濒太平洋,东临大西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