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蕉阅读答案(芭蕉阅读答案成年人最爽的瞬间?)
思考、思考、再思考
你结束了一天的工作,回到家,瘫在沙发里,手指游走于手机屏幕之上。在这个小世界里,你沉醉于社交媒体推送的各种新鲜有趣的内容。
也许是社会新闻,也许是帅哥美女,也许是国际政局,但全是你爱看的。不知不觉间过了一两个小时,你已经忘了最开始浏览的内容,却还在不停地刷下去。
桌上的碗筷还没收拾,饭后散步的计划被迫终止,抬眼一看,家人们也都在低头玩手机。
你刚想训斥他们天天就知道玩手机,然后叮的一声,又一则耸动的标题出现在屏幕。你羞答答地点进去,还在不停自我安慰,反正下班了,再多看一会吧。
大数据真是太了解人类了,总是能准确无误地搔中人们的痒处,让人无法自拔。随时随地,手指一戳,就能享受到最个性的内容服务。
现在你能看到的,一条又一条的内容,都是经过数万次的数据处理实现的。平台依据点赞、评论、转发、收藏、你的位置、手机型号等等,揣测你的爽点,给你最私人的定制。
这就是人类世界的福音呀!如此信息爆炸的社会,这么一个知你、懂你、不离不弃、总是第一时间奉上“精神美食”的算法,难道不香吗?
大众传媒的时代已经过去,新闻联播、期刊杂志、电脑网页迎来了诸神黄昏。
一种更为亲切的传播模式开始了它的表演。你不用去寻觅,只需要等着内容“啪”的一下,落进你的怀里。
算法的唯一目的就是讨好你。
他就像你的贴身大管家,永远将你喜好的东西喂到嘴里。一旦发现你不合口味的菜,就会将它永远剔出菜单之中。
有个社会学的说法,叫做“信息茧房”:即公众只注意自己选择的东西和使自己愉悦的通讯领域,久而久之,会将自身桎梏于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
大白话就是投你所好,画地成牢。算法的作用,就是把牢房多套上几层厚茧,然后笑眯眯地锁上门,再扔掉钥匙。
你喜欢吃萝卜,就给你蒸萝卜、炖萝卜、炒萝卜、凉拌萝卜,然后你会深信,这个世界的蔬菜只有萝卜,其余蔬菜都是异端。
然后,你会发现很多很多爱吃萝卜的人,和他们成为朋友,然后遇见一个擅长做萝卜的人,不自主地跟在他的后面,聆听他的教诲,或许他还有个外号,叫萝卜君。一个凝聚力强的萝卜教就此成立了。
同理可得,还有大白菜帮、丝瓜教、西红柿会……
这像不像我们熟悉的一个词:饭圈。
算法只要捕捉到用户对于某个明星贡献了几次点击量,就会将同类信息铺天盖地推送给用户。
一旦用户进入饭圈,那就是更为独特的定制了。一般而言,自媒体接收到信息后,会先从中提炼出有利“爱豆”形象的信息,再将其发布出去。而算法会将这些加工过的信息推送给粉丝。
曾经看过一个粉丝的自白,她在最开始只是安静地喜欢一个偶像,听听歌,看看电影,不悲不喜。
但久而久之,她看到的信息,要么是别家粉丝努力集资给偶像应援,要么是自家偶像被网络污蔑,全都是算法的精心推荐。她脑子一热干脆就加入了后援会。
据她形容,后援会“就像是打仗一样,每一次集资、打投,都是为了pick的选手能够顺利出道,为了战争的胜利”。这种在外人看来十分无法理解的事情,她们却甘之如饴。
这时再加点言语的煽动,比如“就缺你一票,就缺你一朵花”“除了花钱,你还能实质性的为你爱豆做些什么”……情绪就被挑动起来了。于是乎就有了某战227事件,于是乎就有了倒奶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