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我们屡屡被科幻大片中的高科技震撼,人怎么可能和3D影像互动?汽车怎么会自动驾驶?只靠一句话就能命令机器人干活儿?
1977年,第一部《星球大战》中就出现了全息影像邮件。当时,观众还在感叹编剧天马行空的想象力。而如今,这些都已经成为了现实——全息投影、自动驾驶技术和智能语音技术等等都出现在现实生活中,甚至被普遍应用。
不过,虽然像人脸识别门禁、智能语音助手这些智能应用开始在日常生活中普及,但这些技术仍在探索阶段,想要真的像电影里那样生活在“未来世界”,还要等到技术更加成熟。而智慧园区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初期尝试,就成为了顶尖技术成果的展示基地。
据「探客Tanker」了解,如今全国各地已经建立了不少智慧园区,一方面集聚科技产业项目引进有核心技术和市场前景的企业,一方面为城市建设的智慧化提供基础支撑,不断引领智慧城市建设的发展。
今年4月,中关村壹号智慧园区正式开幕,再次让我们思考——未来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智慧生活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那是真的“人工智能”还是被人调侃的“人工智障”?跟随「探客Tanker」走访中关村壹号,一起揭秘真实的智慧生活。
1、“智慧”在哪儿?
作为一个智慧园区,最关键的能力是什么?答案是“全场景智能”。
“全场景智能”实现起来并非易事,这意味着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要以智能技术覆盖人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通过信息技术和其他资源的整合,实现园区内设备的联动和信息的整合,最终为人们提供高度便捷且安全的生活。
那么,中关村壹号智慧园区的“智慧”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
当我们走进中关村壹号,首先派上用场的就是VR实景智慧导航系统,三维立体导航可以精确到米,一路跟随导航提示就能准确找到目的地。就连立在路边的智能垃圾桶,都可以通过智能语音交互系统来实现真正的“无接触扔垃圾”。
“智能垃圾桶检测到人路过时会语音提示,当你说出自己要扔的垃圾是什么,它就会自动打开对应的垃圾桶盖,无论是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有害垃圾还是其他垃圾都能识别,不需要人去思考要扔的是什么垃圾。”开发了智能垃圾桶的声智科技CTO冯大航告诉「探客Tanker」。
大楼入口处的智慧访客系统可以关联闸机,不仅能对访客进行人脸识别,还能通知邀请人到访信息。大厅里还有迎宾机器人、送货机器人和清洁机器人守在自己的岗位上。
“迎宾机器人可以提供引领、查询服务;送货机器人可以自主搭乘电梯把外卖送上楼;清洁机器人能提供24小时保洁;大厅里的自动售货柜支持人脸识别支付。”智慧园区相关负责人向「探客Tanker」介绍。
此外,智慧门禁系统还将测温和人脸识别功能结合,而且支持口罩识别,不仅提升了通行效率,也提升了防疫安全。智慧呼梯则支持语音控制电梯,只要说出楼层就可以点亮相应的楼层按键。
据「探客Tanker」了解,中关村壹号中所有智能设备都在智慧运营管理平台的统一监管下,展示中心的一块大屏上可以对园区系统进行统一监测。园区有多少企业入驻、楼宇数量、总体面积及停车位数量等信息都可以一览无遗。
客观上来说,智慧园区可以看作是未来智慧城市的缩影,当研究成果落实到具体场景,技术通过落地考验,这些智能体验将走出园区,融入城市生活的各个角落,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样的未来正在到来。
2、“智慧”到什么程度?
在国家的智慧化趋势背景下,全国范围内的智慧园区建设力度正在不断加大。
中商产业研究院报告指出,截至2018年底,国家级高新技术园区共有168家,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共有219家,全国智慧园区总数已达到387家。
图 / 中商产业研究院
目前,北京、上海、杭州和西安等地已有多个智慧园区成立。北京的中关村软件园聚集了近300家企业,产值超过1200亿,而刚刚开幕的中关村壹号智慧园区经历三年的筹备也吸引了80多家企业入驻。
总体来看,智慧园区所承载的人工智能技术也正在悄无声息地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包括手机里的Siri、小爱同学,付款时的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特殊时期进入公共场所的大数据行程码等等。
事实上,智慧园区并不仅是各种智能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功能集合的平台,还是囊括了基础设施、网络系统、集成管理和在线服务多个环节的整体结构。
但每项技术的应用在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一定面临一些尚未解决的问题,比如垃圾智能识别与分析、未分类的垃圾如何监管等。
以中关村壹号的智能分类垃圾桶为例,虽然可以通过语音交互判断垃圾种类,但它还无法做到在复杂情况下进行有效处理。比如饮料瓶中还有未喝完的饮料该怎么处理,同一个垃圾袋中有多个不同类型的垃圾该如何识别等等。
这就要求研发团队后续通过超声传感器、光学传感器等有效的智能感应器,去识别和监管这些不文明的垃圾分类行为,做到真正有效的指引。
“现在智能分类垃圾桶还在试点阶段,智能垃圾桶有基础版、标准版和豪华版不同类型,传感器的个数和种类不同,其能实现的功能也就不同。比如,基础版能在人靠近的时候自动感应开盖,不需要手拉或者脚踩,豪华版增加了可以互动的显示屏,能进行语音交互。后续的迭代产品更注重的是扔垃圾的体验,比如自动感应开门以及与数字人的交互更加自然。”冯大航向「探客Tanker」表示。
同时,配送机器人在楼宇里的工作也面临一些问题,虽然解决了外卖和快递配送最后50米的问题,但具体的工作中还涉及很多技术难题。相对来说,楼宇内的配送场景较为复杂,因为人员的流动和楼层分布,既对机器人的避障能力有更高要求,机器人的交互技术和统一管理也有更高难度。
“移动机器人和核心技术包括路径规划、智能避障、环境感知和语音交互多个方面,楼宇中的配送还要接入梯控系统,研发周期和成本都比较高。现在餐厅、酒店、医院和写字楼中都有配送机器人落地,但各自的功能细节还是有很多差异的,在不同场景的落地需要做很多定制化的工作。”从事配送机器人研发工作的工程师告诉「探客Tanker」。
虽然配送机器人在楼宇、酒店场景中还需要做好电梯控制技术,但同样为中关村壹号做了智能呼梯系统的声智科技对「探客Tanker」表示:“在梯控系统完善后,机器人接入是很容易的,上下电梯通过内部信息传递就可以完成,流程也并不复杂。”
想要真正实现全场景智能,就需要整个链条全部实现智慧化,除了前端的设备,后续的运营工作也要跟上,而且各个环节都需要打通。但在中关村壹号智慧园区中,目前大部分仍是单独的智能设备进行独立工作,比如智能售货柜最直接的功能体现仍然只是人脸支付,并未与配送机器人打通,智能分类垃圾箱没有和后续的垃圾回收工作衔接等等。
这些都是我们在走访中关村壹号过程中,体验到的“人工智能尚未完全智能”。不过,随着智慧园区各个应用场景的落地,全场景链条的打通合作也即将开展。
不可否认,智慧园区的智能程度必然会受到园区自身条件、高新企业入驻情况、地域发展和人才制约等多方面的影响,只有不断加大开放力度,加强各项资源的利用才能实现更高程度的智能。
3、从一个园区到整个城市
当科技还只是科幻时,我们只能想象一个很空泛的概念,比如“会飞的汽车”、“会说话的机器人”。但是当技术发展到一定程度,智能产品真正出现时,人类对它的要求就会越来越具体。比如,希望汽车可以在遇到危险时自动刹车、门禁系统在检测到主人回家时可以自动开门、机器人可以做家务等等。
工程师们不断将人们希望机器做到的能力注入智能产品中,于是出现了AI语音助手、配送机器人、人脸识别、智能家居……
“其实现在的全场景智能还只是集中在某个园区,这是一个很大的概念,包括智能监控、自动驾驶等等,是需要所有的AI公司共同完成的场景,不是单一做一项AI技术就能实现的。在家庭场景中的讨论更多,包括对中控概念的讨论和AIoT设备的研发。”某AI企业员工对「探客Tanker」总结道。
无论是智慧园区还是智慧城市的发展,首要的出发点就是解决社会需求。例如大数据行程码的广泛应用是因为疫情,配送机器人的出现是为了提高餐厅送餐效率和解决最后50米配送问题,人脸识别是为了提供更便捷的服务等等。
最关键的是,智慧园区作为智慧城市发展的源头,需要不断完善基础设施,引入更多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打通产业链上、中、下游,将每个智能设备连接起来。与此同时,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及云技术的不断发展成熟,智慧园区的建设也将成为必然趋势。
如冯大航所说:“我们做智能分类垃圾桶的大原则是引导为主监督为辅,用AI技术为垃圾分类赋能,代替人值守的同时也希望通过改善体验让用户积极参与到垃圾分类的行动中,让垃圾分类更加普及。”
从某种程度来说,智慧园区代表了一个城市的形象,随着国家政策重视程度的加深,各行各业都在积极进行智慧化转型,智慧园区可以更好地利用高新技术进行统一的管理和集成。在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和云计算等技术的共同助力下,智能产业将走上更快速的发展道路。
「探客Tanker」走访完中关村壹号智慧园区后,最深的感触是:我们确实已经生活在一个拥有“智慧能力”的环境中了,智慧园区就像是未来智能社会的一个“微缩模型”。
毋庸置疑,当智慧园区中的那些智能导航、智能垃圾桶和配送机器人走出园区,进入更广泛的生活场景,当所有智能技术都可以安全、高效地进入日常生活时,我们智慧城市的建设就会向前迈出一大步。
而在未来的某一天,科幻电影中的所有幻想都将成为现实。
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违法违规的内容, 请发送邮件至5733401@qq.com 举报,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