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生活在哪里(大熊猫的生活范围)

80酷酷网    80kuku.com

何天虎 @WWF世界自然基金会 大熊猫项目高级专员

“保护大熊猫”绝不是一句口号,而是切切实实的行动。10年前,何天虎来到陕西大熊猫繁育基地,先后照顾过4只熊猫,萌萌的熊猫宝宝从出生到长大,这位男饲养员也体会到像新手妈妈一般的情绪起伏。2014年,何天虎加入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离开繁育基地,到自然山林,他的工作也从照顾圈养的熊猫,变成了保护野生大熊猫。何天虎和他的同事们采取了众多创新的方法,为建立“熊猫友好型”的人类社会付出了巨大努力。

这一次,习惯在一线低调工作的何天虎将首次登上演讲台,为你揭秘大熊猫的真实生活,分享WWF在熊猫保护领域的有效行动。

点击即可播放:何天虎演讲视频

大家好,我是何天虎。

在过去的十年中,我一直都在跟大熊猫打交道,现在是在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大熊猫项目工作。今天我也算是“人假猫威”,给大家分享一下大熊猫保护相关的故事和知识。

我的第一份正式工作

就是给熊猫当"奶爸"

十年前,我到陕西的大熊猫繁育基地,成了一名饲养员。我运气还挺好,工作2个月之后,我养的那一只熊猫就生下了一只小熊猫。小熊猫生下来的时候,身体比较弱,母熊猫就会非常尽职尽责地去照顾它,常常会抱着熊猫呆在原地不动,在野外它也不吃不喝。

野生大熊猫真是传说中的“食铁兽”吗?绝大部分只会安静吃竹子

我的一个工作就是喂熊猫。我会把这个竹叶一片一片的剪下来,然后卷成一卷,交给熊猫让它去吃。像照片里一样,它是抱着孩子,背对我,它会把手摊着,伸手要竹叶。竹叶递到它的手里,它就拿去吃掉。

如果你动作太慢的话,它等得不耐烦了,还会回头给你一个眼神,好像就在说:你是怎么回事?你怎么这么慢呢?你这个饲养员还想不想干了?(笑声)那一幕,在我的饲养员生涯中,给我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

野生大熊猫真是传说中的“食铁兽”吗?绝大部分只会安静吃竹子

和熊猫相处久了,我就发现,熊猫特别像人。它们的手特别灵活,可以轻松抓起东西来,就像我们人一样坐在那里,吃东西会拿起手来吃,抱孩子也会拿手去抱。

当然他们也是特别可爱,除了我们中国人以外,世界上其他地方的人也对熊猫非常感兴趣。当时基地每年都会有几十个志愿者到这里来做大熊猫的饲养员。

后来2014年我就到了世界自然基金会,也是第一次见到了野生的大熊猫。印象最深的一次就是在2016年3月份,当时我和我的同事在项目区一次遇到了5只大熊猫。因为熊猫在野外是独居的,一次见到5只可不容易。主要是因为当时是3月份,“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又到了一年一度熊猫交配的季节。(笑声)

当时一个母熊猫就爬到了树上,周围就引来了至少4个公熊猫。里面有2只熊猫非常厉害,直接就在树下打了起来。另外几个可能是比较年轻,有点心虚不敢过去,就在周围抱着观摩学习的角度在边上游荡。

我当时想要找一个比较好的角度去拍照,就走得近了一些。但是走着走着,突然发现我的前面就动静,一看有一个熊猫离我只有几米远了,我当时就有点紧张。毕竟这个公熊猫是过来交配的,它万一把我当成其他公熊猫,过来和我打一架就糟了,当成母熊猫,那就更不好了。(笑声)幸运的是,它走近了看我不是熊猫,就走了。

其实,熊猫相对于其他的动物,是很温和的,这和它的生活习惯有关系。它吃竹子,它就不再是一种捕食动物。但,它毕竟还是一个熊,虽然动作慢一点,但是如果要”正面刚”的话,也还是很凶猛的,其它动物也不会去攻击熊猫。在野外,它跟其他动物的关系,算是比较佛系的,我吃我的竹子,你们爱干嘛干嘛去,也别来惹我。

800万年前,北京猿人曾和大熊猫一起生活

但只有大熊猫逃过了灭绝

熊猫和人之间的关系就比较曲折一点。

熊猫的历史有八百万年,而且它发源就在中国。中国大地上早期的人类混得是没有熊猫好的,比如大名鼎鼎的元谋人和北京人,可能都和熊猫共处过,但是最后他们都灭绝了而熊猫活了下来。可能它的分布区也受到竹子的限制,不像其他的草食动物分布那么广,所以当时的熊猫也应该不是人类的主要猎物,得以和我们的祖先和平共处几万年,共同构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

野生大熊猫真是传说中的“食铁兽”吗?绝大部分只会安静吃竹子

可是后来我们人类就开始从森林里面叛逃了,开始搞农耕。“刀耕火种”就是放火把森林一烧,我们的祖先就在上面种地,这样熊猫和其它动物的栖息地就被压缩了。

再往后,随着我们人类知识还有能力的发展,农耕也不能够满足我们了,我们就搞工业化,就需要更加方便的交通,就开始在全国各地到处修路。我们把修路这个工程叫做线性工程,因为它真的就像一条一条的线一样,把熊猫的栖息地分割成了很多的碎片。

伴随着人类交通越发便利,经济快速发展,我们人的活动范围就不断扩张,对熊猫的栖息地造成了进一步压缩,加剧了栖息地的破碎化。

野生大熊猫真是传说中的“食铁兽”吗?绝大部分只会安静吃竹子

大家可以看到,这个图上面绿色的区域就是熊猫曾经生活过的地方,它是比较广泛的,从北京到越南,它们都生活过。再到后来,熊猫的栖息地就变成了黄色的地方,慢慢地就变成了红色的地方,越来越分散,也越来越小。这就是我们今天大熊猫大致生活的一个范围。

熊猫栖息地的碎片化也很早引起了国家的。我们国家是非常重视大熊猫保护的,早在1961年,中国就建了4个大熊猫保护区,后来也一直在增加,目前已经建成了67个大熊猫保护区。现在,我们国家也在推大熊猫国家公园的试点。

中国政府在大熊猫保护上的投入特别巨大,可能超过了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物种的保护投入。大熊猫是非常有魅力的动物,除了政府以外还有很多非政府组织参加到了大熊猫的保护之中,其中就包括了我就职的世界自然基金会(WWF)。

为什么世界自然基金会的Logo是大熊猫?

世界自然基金会是1961年在瑞士成立的一个非政府组织,但是它的Logo是一只熊猫,形象是来自当时一个在伦敦动物园借展的中国熊猫,它的名字叫熙熙。

我们的机构创始人看到熊猫之后,我估计他也是被震惊了一下,用中国话来说,就是“造化钟神秀”啊,就觉得这个动物,它长得怎么那么像一个Logo呢?(笑声)

后来我们的熊猫ogo也有了几次进化升级 :

野生大熊猫真是传说中的“食铁兽”吗?绝大部分只会安静吃竹子

WWF正式进入中国是在1980年,是第一个收到中国政府邀请来华的境外非政府组织。从1980年开始,我们机构就在中国开展大熊猫保护工作了,最早是做一些野外的调查和研究。

野生大熊猫真是传说中的“食铁兽”吗?绝大部分只会安静吃竹子

其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就是乔治·夏勒博士。他是我们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做大熊猫研究的专家,他在中国工作了5年,主要做大熊猫保护工作,然后又花了15年的时间,做其他动物的保护项目。他刚刚到中国不久,就在他的笔记本上写过一句话:WWF来提供协助,让熊猫永远留在他们故乡。

搞破坏容易恢复栖息地难

走廊带重建15年才初见成效

我们WWF一直都在致力于野生大熊猫的保护,我们这么多年做的事情,其实总结下来就是两个方面:第一,恢复熊猫原来被破坏的栖息地,

第二,就是要寻找现在人和熊猫相处的新方式。

要恢复栖息地,比较重要的工作就是建立走廊带,把破碎的栖息地重新连接起来。

野生大熊猫真是传说中的“食铁兽”吗?绝大部分只会安静吃竹子

举一个秦岭的例子,1970年代,国家修了一条公路,108国道,横穿秦岭,刚好也穿过了秦岭大熊猫的核心种群,就把这个种群分成了两块。西边这一块还比较好,大熊猫数量有200多只,还比较稳定。东边这一块,只有20来只,这些大熊猫就处于比较高的灭绝风险中。

因为公路的车流量很大,车两边的人也很多,所以对植被也造成了很大的破坏,当时也没有很好的办法把它连通起来。

后来,在秦岭这个地方,又修了一条隧道,隧道修成之后上面的路就被废弃了。我们就看到了这个机会,就和当地的保护区决定,在这里做一个走廊带,把这个地方封起来。

大家可能觉得封起来,熊猫就可以从这边走到那边去了,其实没有那么简单,因为熊猫它真的是一种不太喜欢运动的动物,它每天总共也就走几百米,而且它还得边走边吃,没有食物的地方它是不去的。

所以我们就做两件事情:

第一就是空间上的联通,把它拦起来,不让人进去干扰,也不让车进去。另外一个就是要恢复这里的植被,尤其是竹林。当然还有一些其他细碎的工作,比如建立区域内野生动物动态监测、植被动态的监测还有当地老百姓行动活动的管理、当地游客的引导等等。

这个工作我们一直坚持到现在,慢慢地这两边熊猫的痕迹在逐渐靠近,2018年的时候我们终于看到有一只熊猫在隧道北侧的公路上活动,这才证明这个走廊带是初步成功的。

这两个种群初步连接,所以前后经历了大概15年的时间。从这个案例也可能看出来,栖息地破坏是非常容易的,但要把它修复是非常麻烦的一个过程。我们在大熊猫栖息地分布区做的是3条走廊带,现在只有这一条看到了直接的成效。

支持大熊猫“老家”的社区发展

“买买买”也能保护熊猫

另外一个就是解决人和熊猫相处的问题。

大熊猫分布区,生活着很多老百姓。为了保护大熊猫生活的地方,老百姓们被要求不准砍树、不准挖药,也不准打猎。老百姓都是靠山吃山的,现在怎么办呢?光是禁止他们,他们当然就不高兴,保护区必须要做一件事情,就是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帮当地的社区发展经济。

我们这些年和保护区工作人员一起做了很多工作,比如发展中草药的种植、生态友好的农家乐等等,还有我们最近在做的社区巡护员,就是让老百姓直接参加保护工作。

野生大熊猫真是传说中的“食铁兽”吗?绝大部分只会安静吃竹子

在我们的社区项目里面,还有一个特别重要的节柴灶项目。因为社区老百姓都是烧柴的,他们的灶又比较简陋,尤其是在少数民族地区,他们可能在屋里放3块石头,然后在上面加一个锅就是灶了,这个灶用起来就会特别的废柴,每年都要砍掉大量的树林,我们就去帮它建这个节柴灶。我们的节柴灶,会比他们原来的灶节约50%的柴薪,每年每户算下来就会少烧好几吨的柴火,就避免了很大范围森林的砍伐。

野生大熊猫真是传说中的“食铁兽”吗?绝大部分只会安静吃竹子

这个项目的效果非常好,但是有一个缺点就是特别贵,它可能一个灶修下来要3000块钱左右,我们现在已经是修了大约4000口灶,算下来是非常贵的一笔开销,后来有一个同事就说:既然我们减少了柴薪的消耗,那就减少了碳排放,我们为什么不生成碳汇,拿在碳汇市场去卖呢?

后来我们就这样去做了。现在国际的碳汇市场上还有我们的熊猫碳汇,我们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碳汇卖出去的钱,又会拿回来在支持到熊猫的保护上,这样就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循环。而且也顺道为外面的企业开辟了一个路径去支持大熊猫维护:它只要买我们的碳,它的钱就能够支持大熊猫保护。

我们也从中看到了公众和企业有保护大熊猫的热情和巨大的潜力。所以我们也尝试建立新的机制,让生活在大熊猫分布区的人,他们的生活尽量不对大熊猫的栖息地造成破坏;生活在大熊猫分布区外面的人,又可以很方便的支持到大熊猫保护当中,达到两全其美的效果。

我们这2年做的一个项目就是大熊猫友好型标准认证。如果这个产品要通过我们的认证的话,必须要达到3个最基本的条件:

野生大熊猫真是传说中的“食铁兽”吗?绝大部分只会安静吃竹子

第一:必须来自于大熊猫分布区;

第二:它必须是一个可持续的方式来生产;

第三:它对于大熊猫保护或者说对于社区经济必须要有一个可以衡量的贡献;

这个产品一旦通过了我们的认证,它就对大熊猫保护是有利的。外面的消费者如果是买了这个产品,就支持了大熊猫的保护工作。

在多方共同的努力下,大熊猫保护取得了一个非常好的成效。2015年公布的第四次全国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2013年野外大熊猫是有1864只,在十年前这个数量是1596只,所以我们看到野生大熊猫种群的数量是稳定恢复的状态。

野生大熊猫真是传说中的“食铁兽”吗?绝大部分只会安静吃竹子

我们把熊猫叫做伞护种,因为我们保护了熊猫之后和它一块儿的森林、森林中的动植物、水源、空气、土地等等都得到了保护,我们在座的各位都或多或少的享受到了大熊猫保护所带来的生态效应。所以在大熊猫种群恢复的背后,是大熊猫栖息地的生态系统质量的改善。

野生大熊猫真是传说中的“食铁兽”吗?绝大部分只会安静吃竹子

如果没有熊猫的话,这些能不能实现呢?

在今天的话,保护自然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主旋律,无论是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组织,都在这件事情上达成了一致。但是我们想想在50年前我们没有太多的提及保护的时候,那个时候大熊猫已经让全世界的人达成了一致,就是我们要去保护这个物种。

我们看大熊猫同期的一些其他的动物,比如说大象、犀牛还有我们国家的白鱀豚,其实都是没有保护得太好的,世界上也很少有其它物种,像大熊猫保护取得了这样的成效。

我们自诩人类是比较理智、明智的一个物种,但是我们也不得不承认,我们当年还没有太明智的时候,是大熊猫用它的方式给我们指了一条路。今天我们取得的大熊猫栖息地生态保护成果,其实是源于几十年前我们对大熊猫非理性的喜欢

我到WWF不久,就看过一张老照片,是一个对老夫妻在用奶瓶给一个小熊猫喂奶。后来见到拍摄照片的前辈,他说这个小熊猫是被遗弃在野外,他救回以后托付给了当地社区的一对老夫妻。

野生大熊猫真是传说中的“食铁兽”吗?绝大部分只会安静吃竹子

他们养了一段时间以后才将它送到了繁育中心,取了个名字叫坪坪。我一下子就知道它肯定就是我养过的坪坪,因为坪坪和人是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谁来了它都喜欢,每天都很开心。我就明白了,是因为它从小是人抱着养大的,所以它才会对人报以亲近和信任。

人和一个动物之间关系的构建,会显得比较简单可控。但是人类和一个生态系统关系的重新构建的话就会非常复杂。但是自然很坚韧很包容,只要我们方向正确,过程中的小错误都会被她默默地化解和修正。

我是一个科学乐观主义者,对未来,我是比较乐观的,我觉得人类以后一定变得非常的了不起。我们回过头来看时候,看今天的生态、气候方面的一些问题的时候,可能会有一种洞若观火的感觉。那个时候可能我们才会真正感觉到,在我们还不太明智的时候,像大熊猫这样,让我们达成一致的动物,对于我们过去,对于我们现在,还有对于我们将来,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意义。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