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热门遇冷”与“冷门变热”
不知道从何时起,许多人开始对大学里各种各样的专业予以诸如冷门、热门之类的划分,而人们划分冷热的直接标准就是每个专业的就业前景。“学校要上名牌,专业要挑热门”,这是当年考大学的坚定“信条”。就是因为这一信条,却让不少应届大学毕业生在找工作时奔波于职场,吃足了苦头。
一般所说的热门专业,是一些在前几年热过一阵子,由于许多学校一窝蜂而上造成供大于求的专业,如法学、计算机、金融、行政管理、工商管理、财政学、经济学、新闻、会计、旅游、专业等。
一般所说的冷门专业,一是指在人们传统观念上认为的,社会上的需求相对较小,就业比较困难的专业,如哲学、历史、地质、海洋、气象、农业、林业、勘探等专业;然而,热冷门专业常常是10年河东10年河西,一些昔日的热门专业,在就业市场上却成了少人问津的“大冷门”。
热门遇冷:不光是法学专业,不少其他热门专业的毕业生在求职时都遇到了麻烦。目前签约率比较低的“热门”专业还有从就业总体情况来看,工科要好于理科,理科要好于文科。
冷门变热:与一些所谓“热门”专业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不少报考时的冷门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反而十分抢手。地质学专业的学生几乎都找到了工作,港口航道与工程、海洋地质等专业的毕业生就业情况也不错。小语种:像韩语、日语专业的学生,都不够用人单位抢的。化工、材料、土木工程、机械、自动化专业的毕业生也都就业形势不错。
二、 求职过程中专业并不能决定一切
世界上所有的事情都是相互依存而生的,没有冷门何来热门之说。冷门专业也有春天,春之声正在唱响招聘会的各个角落,有些冷门专业成了单位的抢手货。因为求职过程中专业并不能决定一切的全部,企业要看的是一个人素质。
1. 化被动为主动,及早动手准备
应该承认,冷门专业在激烈的择业竞争中存在着许多“先天不足”,冷门专业的毕业生总体上讲要比热门专业毕业生困难许多。然而,正因为难,所以这些专业的许多同学思想上格外重视,他们之中不少同学变压力为动力,凭着一颗执着的心,变被动为主动。就业对他们来说反倒变得容易了。
2. 在比较中寻求平衡
所谓的冷门专业的毕业生,他们步履匆匆地穿梭在供需见面会的各个角落,寻找着每一个就业的机会。他们都一直都在为能找到一个实现自己人生目标的空间,而努力的展示着自己最让人注目的一面。他们坚信,在求职的过程中专业并不能决定一切,他们可以通过个人的努力,提高自身的能力来迎接所有的挑战。也许,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会因为所谓的冷门热门之分而遇到不同的待遇,但他们自始至终以最大的自信面对着这一切。
3. 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虽然目前各高校普遍存在着“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之分,但专业并不是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障碍。专业其实没有好坏之分,在各单位招聘中,在考核专业知识的同时,更看中的是综合素质,以更好地适应各方面的工作。综合素质高,就业要相对容易一些。现在很多单位招聘时都没有专业限制,就是为了给不同专业的大学生一个公平竞争的机会。如果是心理素质差,或是动手能力差,或是社会适应能力差,其结果必然就是在人才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和吸引力。
4. 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
处在新世纪战略机遇期的大学毕业生,所面临的时代是一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只有“变”是不变的。面对不断变化的新形势、新知识,要有新理念、新思路,以创新的观念,突破传统的就业观念的束缚,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自觉树立自主创业的思想观念,主动到基层就业。努力实现多渠道、多形式的科学择业。在很多基层单位,冷门专业的毕业生都受到热情的欢迎。
社会是个大舞台,冷热是对流的,并不是冷门专业的毕业生就只能守在招聘会外哀叹,这些充满激情的年轻追梦族在属于他们自己的求职之路上,尽力为自己创造出人头地的机会,就能如鱼得水,越走越好。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