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你不可以不做成功者

80酷酷网    80kuku.com

  

  小说和影视作品上常常教人如何用挑剔的眼光看人。比如,看名片。

  不管一位职员阶级衣着如何光鲜,哪怕他自号“出有名车食有鲍鱼”兼月入十万元,只要递出来的名片上没有一两个眩目的头衔,那他就不是一个事业发达、教人羡慕的成功者——羞于亮出身份或职务,足以说明他在单位里还属于被戏称作“吃得比猪少、干得比牛多、睡得比狗晚、起得比鸡早”的“禽兽不如之人”。

  职场中人,大抵都有这种“阿喀琉斯之踝”,那是他们最柔软、最薄弱的一环。出门应酬、老友聚会,总会有一些不甚知趣的家伙拉住你猛打听:现在在什么单位工作呀?当官了没有?待遇怎样?更欠揙的,还会提出“请赐一张名片如何?”之类的非分要求。当此时,小小的名片最易衬出人的困窘。一个人如果在职场混了多年,仍然没有什么头衔和职务,不光别人觉得你有点失败,即连自己也觉得没有成就感、愧对江东父老。

  古之智者尝云:“大丈夫处世兮立功名,立功名兮慰平生”,现代人则鼓吹“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可以说,追名逐利之心自古有之,于今尤甚。我们身处在一个长期以来对成功及地位尊贵者持有某种仰慕甚至崇拜情结的社会,的确已很难做到淡泊名利。即使只为使名片更拿得出手,你也不可以不做成功者。

  怎样在职场上获得成功?《华尔街日报》专栏作家哈尔。兰卡斯特揭示了升迁之道的“原代码”——能力、引人注意的工作、有力的推荐者和重要的机遇。

  或许我们有更好的表述:人才在被发现并得到重用之前,其实都是一块“还没有闪光”的金子或一方未事雕琢的美玉。我们在职场奋勇“往上爬”,犹如从璞(pu)玉变成“和氏璧”的过程,往往离不开四个重要因素的相互促进:有美玉那样的特质、有美玉那样的外观、得到“卞和”那种伯乐的推荐,再加上遇见“文王当政”的好时机。有志之士只要照着葫芦画瓢,无不前途辉煌,犹如一盏明灯,悬在高处,照得升迁之路,如同白昼。

  一、能力——你必须是“玉”而不是“石头”。

  好玉有“四美”——质美、色美、触美、音美;而考察一个人的能力,也有“标尺”可资衡量,笔者归纳为“五会”——会讲(口才好、善沟通,知道什么才是别人“爱听的话”)、会写(能对付各类应用文写作,不致于给领导打份报告都有难度)、会算(精于算经济帐,有经营头脑)、会想(有思想、点子多,能为上司出谋划策)、会做(业务过硬,做事还是有那么两下子)。

  一个人如能做到“五会俱全”,那么他在职场基本上就算是个“优等生”啦。可以这么认为,“五会”能力是帮助一个人攀登上职业阶梯顶点的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因素,因为只有具备足够的能力,才有可能胜任引人注意的工作、继而得到有力的推荐、敏锐把握身边每一次重要的机遇,最终赢取晋升的机会。所以,如果认准了职务的晋升就是自己增进职场成就感的捷径,那就必须时刻做好一件事情——勤于提升自身价值、提高自己的能力水平、练好自己的内功,这里用得着一句古话,“玉不琢,不成器”。

  二、引人注意的工作——不能总是将真正的“美玉”隐藏起来。

  “表面文章”也很重要。我一直很纳闷:卞和在荆山觅得璞玉后,为何不事雕琢直接就向楚历王和楚武王献宝?设若从一开始,他就使匠人剖石而以玉髓示人,当不致令“王怪其诈”、刖其双足啦。我讲这些话意在表明一个观点,如果是确有才能的人,就不该让他的才能长期藏着掖着,而最好设法让别人看在眼里、记在心里。而从事引人注意的工作,或是接手一些关注度高的任务,就相对地较容易从同人中脱颖而出,得到上司的赏识。

  笔者有位朋友就深谙此道。朋友在一家企业的采购部门做事,按理说,这并不是一份出风头的工作,但朋友还是有办法使别人都注意到他:在外协杀价中,碰到其他同事搞不掂的谈判对象,他总是适时地主动向领导请缨、迎难而上,也总是有办法把别人先前对他置疑声,变成齐刷刷的惊羡声;不仅如此,他还很讨巧地将平常与外协单位谈判的经历,逐一写成案例并附点评,呈报给上司后,自然大受赞誉,甚至在后来还被当作了部门的培训教材……由于所做的工作总能受到关注,更由于其学贯“五会”,朋友就逐渐成为了其所在部门“具有相对不可替代性的骨干”,最近刚刚升了一次职。

  三、有力的推荐者——即使是“和氏璧”,也需要“卞和”的推荐。

  本事再大,也该由别人来夸。在通向职业阶梯顶点的路上,任谁都少不得“抬轿子的人”。那些人,是指在关键时刻能为你说话的同事和上司。你不必奢望你的那些支持者也能像卞和那样、为推荐玉石连命都可以不要;只要有谁能适时为你“抬抬轿子”,那么他就是你事业上的贵人。好比说,在单位将要对你的工作差错衡定责罚标准、高层欲决定干部提拔名单、或是在各种场合谈论到你的时候,有接近老板的人伸出“点石成金”之手,口中徐吐玉音:“某某是个好同志”,结果可能就完全不一样啦。

  在前程无忧网最近所作的一次“关于哪类因素对职业生涯影响最大”的调查中,有17.35%的受访者感受到了人脉的重要性,其得分仅次于个人能力和机遇两项要素。事实证明“单骑走仕途”往往难以取得成功,所以,在事业发展之路上,我们需要积极寻求上司、同僚、下属的支持,营造卓越的人际关系和人脉优势,他们都是在关键时刻能帮携你的人。

  四、重要的机遇——在正确的时间,针对正确的对象,做正确的事。

  笔者还需要指陈的是,在职场欲求仕进,如果不善抢抓机遇,终究是棋差一着。设若卞和在被砍去双腿后,自此彻底打消献宝念头,那么自此也就不会再有"和氏璧"传世啦。楚文王的登基,对“和氏璧”及其推荐人而言,都是最后的机遇。也幸好楚文王熊赀同志尚不像他的爷爷和老爹那么混蛋的,总算纠正了“宝玉而名之曰石,贞士而名之曰诈”的历史错误,为两者都彻底平了反。职场的规则也是一样,如果身处一间不重视人才的企业,或是碰到一个压制下属的上司,不看清状况、急吼吼地想冒头,恐怕会危险万状。

  “机遇只垂青那些有准备的人”,这句话是有道理的。笔者以前有位同事,在企业的技术部门工作了二三年后,终于迎来了时来运转的一天:某一日大老板心血来潮,突然御驾亲临技术部,随口问了一个产品参数问题,大家一时都答不上来,那位老兄正好“术业有专攻”,遂上前一步从容应答之。老板眼睛一亮:好嘛,这小伙子有灵气、有前途!又故意提了其他一些工作上的问题,皆对答如流。临走前老板发话:“这个人要重用”,果然一星期后就被任命为部长助理,从此前途无量。

  这是一个职场成功的例子——如果没一点水平,那位老兄临场就不可能有出色的表现;老板搞突袭,别人都被问成“死蟹一只”,正好是他见机表现的机会;机警的应答和超常的发挥,成为他引人注意的“亮点”;以致于到头来企业的大老板直接就成了他的推荐人,你说,那位老兄焉得不升职?

  西方哲学家赫伯特说过,“一个人如果20岁时不美丽、30岁时不健壮、40岁时不富有、50岁时不聪明,就永远失去这些了!”这样的断言真是让人害怕;职场中人,如果也听到过我的一位企业家朋友所宣称的用人观,恐怕会更受触动——这位企业家是这么对我说的:“在我们的公司里,如果一个人到了40岁还没混到一官半职,那么,他就不会再得到任何升职的机会了。我怎么能让一名即将内退的‘老人’,影响年轻人的冲劲?”

  人生苦短,上进及时啊。话说回来,仅以职位的升迁,能衡量事业的成败吗?如果不是那么市侩,我们就会发现,犹如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样,在职场赢得快乐和成功的途径也多种多样。笔者有位能干而豁达的朋友,在某商贸企业埋首于他的营销策划工作,五六年下来,连个科长的职位都没捞到,却不怒不怨、处之泰然。这使我最近开始转而支持这样的观点:职场上成功与否,关键在于自己在现有的岗位上快乐不快乐。

  附:《韩非子。和氏璧》

  楚卞和往荆山,见石中有璞玉,抱献楚历王。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王怪其诈,刖其左足。历王卒,子武王立,和又献之。王使玉人相之,曰:"石也".王又怪其诈,刖其右足。武王卒,子文王立,和欲献之,恐王见害,乃抱其璞哭三日夜,泪尽继之以血。文王知之,使谓之曰:"天下刖者多,子独泣之悲,何也?"和曰:"吾非泣足也,宝玉而名之曰石,贞士而名之曰诈,是以泣也。"王取璞,命玉人琢之,果得美玉,厚赏而归。世传和氏璧,以为至宝。

  (冯洪江,职业经理人、营销管理专家、财经作家、中国品牌研究院研究员,长期从事企业管理、品牌策划、新闻公关和企业文化建设与宣传。在公司治理、人力资源管理、营销管理等领域均有独特的见解和卓越革新。现任多家国内财经类媒体及专业营销管理网站的特约撰稿人及专栏作家。)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