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苏珊大妈”是谁?那你就落伍了!4月11日,47岁的无业大妈苏珊。波伊儿勇敢走上电视选秀节目《英国达人》舞台,凭借一曲《我曾有梦》一鸣惊人。
苏珊12岁练习唱歌,一夜成名的背后,是35年不间断地歌唱:“在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之中,有谁不曾暗藏着一些追求?有多少平庸的外表下跃动着一颗超凡的心?只要有合适的机会,我们也能实现自我。”
职场“追梦”人,你能否梦想成真?
追梦一直“在路上”
哈皮(策划)
跟着心爱的男人,扛着长枪短炮,浪迹天涯,做最棒的摄影师,每一幅作品都要是《国家地理》那样的大片,这是我5年前的梦想。现在那男人早已使君有妇,告别漂泊不定的生活,成了本城金领之一。而我依然有一颗骚动不安的心,即使为了生计不得不整日蜗居于格子间,心底的追逐却始终没有动摇过,并一步步地走向梦想。
5年前,我爱上了一个驴友,对摄影和旅游的同样爱好,使得我们见面之初便很有共同语言。那时候,我们最爱坐在某个古镇某间安静小酒吧的二楼窗口,晒着太阳,或者月光,一边喝着啤酒,一边聊着未来。
虽然我对从事摄影行当的激情最初来源于他,可或许是男人更加注重现实的关系吧,他最终告别了这种赚半年钱、流浪半年、待业三个月以至于根本无法攒下任何积蓄的不稳定生活,同时与我分道扬镳。
遗憾总是难免,但我并不会因为爱情的挫折而改变生活的理想。当然,我也明白,单单依靠将旅行途中拍摄的几张照片投稿,根本无法养活自己,所以,绝大部分时间,我都是身着职业套裙、脚踩高跟鞋的标准白领,中规中矩,没任何出格,没任何叛逆。但是,在每个假期和休假的间隙,我总会用一身最舒服甚至于可能被同事视为邋遢的装束,以及一个标志性的高价相机,做回自己。
几年下来,电脑内存的剩余空间越来越小,收藏的车票则越积越厚,见过的人与风景也越来越多。半路出家的我,虽无法把每一张照片拍成大片,但也开始逐渐像模像样起来:挂在几家著名图片库的网站上,不时还真能收到“照片已售出”的稿费领取通知,而且发表在携程网上的游记,也开始收到旅游杂志编辑表示愿意征稿的留言。
当发表的频率越来越高,我开始淡定,开始明白自己真正向往的并不是一个“国家地理签约摄影师”的头衔,让我一直无法停下脚步的,其实只是面对一幅幅得意之作的成就感,以及享受“在路上”的那种感觉。
做个现实的理想主义者。
当爱好遇到职业……
瑞娥(编辑 武汉)
“我很高兴,因为我的爱好现在变成了我的职业,我可以享受足球,又可以通过踢球赚到钱……”那天看《足球之夜》,一位欧洲著名球星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东西方思想观念的差距如此之大,在中国,我们经常听到的一句话是“不要把爱好当职业,否则你将失去乐趣”。
国人的这种思想其实也容易理解,爱好一旦变成职业,难免背负赚钱压力,于是就不高尚了,不轻松了。然而从敬业精神的角度看,你从事着一项并不爱好的职业,仅仅为了赚钱而工作,这样会有足够的工作热情和激情吗?这样是否对得起你的老板和你的职业?这种想法无疑是自私的。
每年都有许多项社会调查显示:国内职场之中,绝大多数人从事的并非自己喜爱的工作。这种无奈,固然有就业难造成的将就就业,也不乏受“不要把爱好当职业”误导,错误地把工作仅仅当作饭碗,而不是乐趣。
2006年“超级女声”选秀中,尚雯婕以史上最高票数500余万票夺冠,其后她进入演艺界,成为一名歌手。相比于其他选秀选手,尚雯婕是复旦大学法语系高才生,有着不错的专业,很好的职业前景。把唱歌的爱好变成职业,对于她似乎属于不务正业,而且进入娱乐圈之后也没有大红大紫。然而,歌手的工作给她带来了快乐,这种选择难道有错吗?
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一些奇怪的现象,一个不太称职的老师,是一名不错的业余作家;一个平庸的工程技术人员,有着一手雕刻绝活;一个混日子的公务员,炒得一手好菜……既然他们在自己爱好的领域做得很出色,为什么不变爱好为职业呢?难道一个好作家没有一个误人子弟的老师贡献大?难道社会少一个混饭的公务员,多一个优秀的厨师不好吗?
在职场打拼过程中,许多人渐渐发现:自己其实有专业以外的才能。那么不妨审视一下自己的爱好,重新选择。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什么工作都无法做到最好。
职场追梦 美在过程
金桂(职员)
苏珊大妈一鸣惊人的故事,让我想起单位的一位老同志。老同志的成功不是在单位,而是在退休以后。退休后,她十几年如一日从事街道工作,获得了全国老有所为精英奖,她的事迹被改编成电视剧,她本人几次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成为百姓中的名人。
我想,老同志一定是个有梦想的人,所以才在退休后,把事业做得那么好。
有些人也许一辈子都实现不了自己的梦,但有梦就有希望,这个追求的过程,会使贫乏的生活变得色彩斑斓。苏珊大妈一夜成名,实现了多年的梦想,这是偶然中的必然,因为她追梦的每时每刻都在付出。我们单位的那位退休老同志,热心群众工作,有这方面的潜质,退休后有了合适的机会,热情和才智迸发出来,梦想就变成了现实。
职场追梦是一个浪漫而艰苦的过程,不一定都能一夜成名,也不一定都能成为精英,但有梦就有精彩,它是一种境界,美在追梦过程中的自我欣赏和自我陶醉。
梦有大有小。一步登天固然侥幸,但脚踏实地为梦想而奋斗,感觉也不错。我有个梦很单纯,就是要发表100篇促进职场和谐的小文章。每发表一篇都很有成就感,因为我的观点得到了认可。我仔细观察身边各式各样的人和事,从不同角度看待事情的过程和结果,然后动笔写成一篇篇稿件。
这100篇稿件,不是为了混稿费,所以我不急于求成,有灵感就写,没灵感就观察生活。在这个追梦的过程中,我最大的收获是学会了多角度地看职场、看社会、看自然规律、看身边的同事,增加了待人接物的平常心。
也许我这个梦最终实现不了,不过没关系,因为我已经享受到了追梦的快乐,收获了追梦过程中的美好,这就足够了。
苏珊大妈是个特例
凯艾(文员)
大人物传记,还有书店里畅销的励志书,都教育我们做人要有理想、有追求、有抱负。我看到的最绝的例子,是登月第一人美国航天员阿姆斯特朗的故事。他小时候有一次在自家院子的泥巴地里打滚,弄一身泥浆。妈妈问他做甚,他答道:妈妈,我在月球上!他妈妈宽容得很,等他玩够了,才唤这个“登月英雄”回屋。多少年后,阿姆斯特朗真的踏上了月球的土地,你说奇不奇?
我们看到的成功人士都是从小有远大理想的。问题是,有了远大理想,不一定能成为成功人士。我碰到许多大学生,胸怀大志,以比尔。盖茨为楷模,希望自己成为中国的比尔。盖茨,至少是以丁磊、马云、张朝阳、陈天桥为榜样,结果碰得鼻青眼肿。
对理想和成功之间的联系,我们的筛选就像校庆时学校拿出的那份校友名单——都是官当得大的,钱赚得多的,再不济,也是某个领域出挑的。那些平庸的无名小辈,统统忽略不计了。
所以千万别以为梦想加上努力,就一定能等于成功。
但做人应该有梦想,否则活得太不像人了。有一种形式倒可以借鉴:一位身价上亿的企业家曾经说起他的发家史,他说从来没有梦想着自己的企业进入500强,自己名列富豪榜第几名。当年他修鞋,看到做电器开关生意比修鞋更来钱,他就小试试,修鞋的空隙给开关厂拧螺丝。看出门道后,他自己接订单,找厂家生产。生意做大了,他收购了厂家。生意更大了,他在全国派驻销售。现在,他的生意做出了国门。有了钱,再投资房地产和其他行业,目前已拥有一个庞大的集团。他说,他从来没有宏大的目标,走一步,定一个可及的目标。实现了,再定下一个可及的目标。
我想,这种做法更值得学习。王永庆的台塑对台湾经济总量的影响,可以说是“王永庆一咳嗽,整个台湾就感冒了。”当年王永庆开米铺,替人送米上门时,肯定没有发誓今后要“一咳嗽,让整个台湾感冒。”
英国的苏珊大妈终于盼到出头之日,但电影《立春》中的王彩玲呢?这个长相难看的音乐老师,唯一的优点是会唱歌剧,她的梦想就是到北京歌剧院唱。她为此执著地努力着,但她追求爱情被侮辱,帮助别人被欺骗,在广场上唱歌被冷落,到北京推销自己被看成精神病。头破血流之后,领养了一个孩子,转行卖肉。
现实中,苏珊大妈是个特例,王彩玲是多数。
有想法,有办法,然而机会呢?
华一(业务经理)
英国47岁的无业大妈苏珊。波伊儿在电视选秀节目《英国达人》的舞台上,凭借一曲《我曾有梦》一鸣惊人,从此变身成功人士,成为耀眼的明星,让人羡慕不已。
然而苏珊12岁开始练习唱歌,一夜成名之前,是35年长长的寂寞。
人一生之中,也许都有过这样或者那样不甘平庸生活的追求,但谁能够耐住长长的寂寞,把追求坚持到底呢?谁都没有可以照亮未来的水晶球——说你努力了,付出了,就一定会成功,会耀眼。
有点想法的人很多很多,有点办法的人也不在少数。但对成功来说,这些都不够,因为合适的机会同样重要。
然而,苏珊大妈的成功,是不是告诉我们:你首先要有想法,其次要有办法,然后才是等机会呢?
你看苏珊大妈,35年来从未间断过歌唱,虽然她那时的歌声也许只是自娱自乐,和她现在的成功和耀眼滋味大不一样。35年啊,从一个花季的姑娘,到一个无业的大妈,这中间苏珊所付出的心血,是如今一朝得偿所愿就能够弥补的吗?我们不是她,我们不知道,我们现在只看到她的成功和耀眼了。
但《英国达人》此夜之前的苏珊,或者只有倔强、辛苦和失落,这组成她35年每一个夜晚或者早上的滋味。这世上,嗓音好的人实在是太多太多,如果苏珊不是特别喜欢唱歌的话,这样无望的努力,其实是辛酸苦涩的。
每个人都有追梦的想法,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追梦的办法,更非每个人都有追梦的条件。苏珊大妈其实是不可复制的,不要因为她坚持了35年,最后获得成功,你就拿来做你也许有耀眼一日的励志篇。
机会是会光顾那些坚持的人,但这样的机会,这样的从12岁等到47岁的机会,也许成本太高,值不值得等,是要打问号的。
做平常人,你同样可以有一些想法,也有办法让自己开心地追梦。开心就好了,只要有这个理由,日后你也许会有苏珊大妈的成功和耀眼,但那是附带的效果。你要做的就是开心,假如你唱歌开心的话,不妨唱一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