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孤独症”一词随着城市生活的发展,变得越来越为人熟悉,但是对孤独症的认识,人们可能还存在误区。真正的孤独症,也称为自闭症,在我国已被医学和教育界确认为一种精神残疾,是先天就具有的疾病。而通常我们所说的“老年孤独症”、“白领孤独症”,其实和自闭症是完全不同的两个概念,它们所指的都是因孤独而产生的心理综合症。
都市生活的噩梦--孤独综合症
城市中孤独者的数量越来越多,有的人将之称为"都市孤独症",从青少年到老人,从事业成功的白领到普通外来打工仔;在拥挤不堪的都市、无处不在的生存和竞争压力,以及人际关系日渐淡漠中煎熬着的人们,都面临被"孤独综合症"席卷的危险。
【病因】孤独综合症症状的个体差异性很大。孤僻消极的个性是内因;现代都市的拥挤、社会竞争的加剧、生存压力的加大、信息的泛滥是外因。此外,戴着面具的职业角色,以及单门独户、封闭的现代住宅也是诱发都市孤独症的原因。
【病症】孤独感产生后随之带来的通常是情绪低落、忧郁、焦虑、失眠等不健康状态。心理科医生指出,有孤独倾向的患者来就诊时并不知道自己症结在此。他们的失眠、焦虑等临床症状严重影响了正常的工作和生活,结果就医时发现已患了严重的孤独倾向,也就是说,是孤独倾向直接或间接造成了上述症状。
【治疗】解除孤独感大致有两个途径:一为本人的自我管戒;二为心理医生的疏导和药物治疗。一旦发现自己有孤独倾向,应该清醒地告诉自己,把自己禁锢在孤身独处的樊笼里,得到的只有孤独而不是快乐。应该勇敢坚定地打开心灵的门窗,走出个人小天地,积极参与社交活动。
从事心理研究的相关专家指出:人们可以采取三种方式避免孤独感的产生。一是适度紧张的工作可以避免心理上滋生出某种失落感,充实的生活对改善人的抑郁心理有微妙的作用;二是尽可能地培养起良好的兴趣爱好或参加一些公益活动,引发新的追求;三是适当变换环境,避免滋生惰性,到新的环境、接受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能激发人的潜能与活力,随环境的变化而变换自己的心境,使自己始终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
与生俱来的缺陷---儿童孤独症
有视力却不愿和你对视,有语言却很难和你交流,有听力却总是充耳不闻,有行为却总违背你的安排……这些孩子让人们烦恼可是又无从解释,他们都是孤独症的受害者。
【病因】根据通病率及高发家系的研究表明,遗传因素在儿童孤独症的发病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此外,根据神经解剖学和影像学的研究发现都提示了孤独症的产生和患者脑部结构异常有某种关联。
【病症】孤独症的基本临床特征根据著名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Kanner提出,有三大症状:
(一)社会交往障碍。有些孤独症儿童在婴儿期就表现出避免与他人目光接触,也缺少面部表情。和父母易于分离,有时跟陌生人和跟他们的父母一样。他们往往极少主动与家人和朋友接触,对人对事往往被动而缺乏兴趣。有追踪研究报道他们青春期后仍缺乏社交技能,不能建立恋爱关系或结婚。
(二)言语发展障碍。孤独症的患儿语言的障碍十分常见并且严重。他们有的沉默不语或极少说话;有的不会交谈,不能提出话题,常常自言自语,并不在乎周围人的反应;有的反复模仿和重复别人的话,甚至是收音机里、电视里几天前出现过的句子;有的讲话则缺乏语音语调,没有感情的表达;有的甚至反复尖叫、哼哼或者说出别人根本听不懂的话。
(三)兴趣范围狭窄和刻板的生活方式。孤独症患者对环境的要求是固定不变的,改变的情况往往使他们不安。他们习惯于刻板而重复的动作,比如反复奔跑、旋转,有时候甚至带有伤害性地撞头等等。他们的兴趣也很奇特,迷恋反复观察一件对一般儿童而言并非有趣的事物,比如旋转的电扇;并且有独特的接触方式,好像反复触摸光滑物体的表面等。
此外,患儿还有可能感知觉异常,不是过于迟钝就是过于敏感。还有他们的智力往往有缺陷,但是又可能有某方面惊人的特长,比如对数字的超强记忆和计算能力。
【治疗】在孤独症被发现后的几十年中,人类一直找不到导致疾病的病因,也找不到有效的治疗方法。
专家指出,在我国,孤独症诊断之后,除了针对性地有效干预和康复训练外,更重要的是社会的接纳程度、就学、就业的机会及法律保障。但是社会给予他们的出路却相当狭窄,从上幼儿园到上学、就业,孤独症孩子都被以各种方式各种理由拒绝着。所以对于孤独症,我们应该更早地认识,并且对孤独症患者更多地付出爱心和宽容。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人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