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对知识分子有偏见或者嫉妒他们的,往往就用言语攻击他们,诬蔑他们是书呆子,他们讲的话、发表的言论、甚至于做的事被指为纸上谈兵。
我们只有从真实历史来看看这纸上谈兵是怎么一回事。再从管理学角度来审视历史主角为什么会失败。
赵括是战国七雄赵国名将马服君赵奢的儿子。赵奢这人不简单,初为赵国税务局干部,收平原君家的租税。当时,战国最著名的四君是“孟尝君、平原君、春申君、信陵君”。他们对本国都是有卓越贡献与功勋的贵族,权势熏天。平原君不肯交纳田税,赵奢依法办事,斩了平原君9个家臣下属,平原君面子挂不住了。要杀赵奢,赵奢说了一番依法治国的论点。平原君觉得赵奢是个贤才。向赵王举荐重用赵奢。主管全国税赋工作。结果,赵国国赋大平,民富而府库实。后又解阔与之围大败秦军。赵奢与蔺相如、廉颇是国家的三根台柱子,举足轻重。
长平之战前期,赵国的名将赵奢死了,名相蔺相如也得急疾了。唯一剩下了一个老将廉颇主持国防军事工作,跟秦国打了几次败仗后,就采取防御战略,固壁不战。本来打败就是要速战速决。如果长时间打消耗战的话,秦军补给与增加兵员就会困难。战争越拖得久就越对秦国不利。二次世界大战,希特勒就是在苏联防御战中消耗了大量的兵力与补给而使自已纳粹奴役世界的梦想灰飞烟灭。廉颇的思路与战略是正确的。秦国知道持久战是打不得的,就出了个反间计:故意讲害怕赵奢的儿子赵括。赵国信以为真,以为廉颇有私心不愿战争,不愿抵抗。就临阵换将,让赵括主持国防军事。
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天下莫能当。———(史记卷八十一,廉颇蔺相如列传第二十一)
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但是那时书籍很少,兵法之类的书并不多。可能赵括死记硬背了兵法书。而且兵法书是赵奢写的。赵括的知识面除了兵法之外,其它学科知识匮乏。按现在标准只算个中学生。离知识分子的标准差远了。而且赵括讲话很狂妄,说自已打仗天下无敌,没有人挡得住。不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刚愎自用,骄傲狂悖。可能他老爸写得那几本兵书,背得滚瓜烂熟,与老爸赵奢谈论辩论军事问题,侃侃而谈。赵奢是讲也讲不过儿子,辩也辩不过儿子。但是就是认为儿子没能力。所以并不表扬赵括。他母亲问赵奢为什么认为儿子无能。赵奢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始计第一)
军事是关于国家存亡,人民生死的大事,赵括却把战争轻描淡写。好象喝水一样简单。难怪赵奢听到赵括无能儿子辩论直摇脑袋,唉声叹气。
对于对赵括的任命,蔺相如带病上朝反对过,说赵括死读书本,犯教条主义,不知权变与变通。赵括母也反对过,说赵奢用大王赏赐的财物都再赏给属下部将。任职军职时,一心工作,不过问不关心家事。而儿子的做法与父亲相反,极度自私,当上将军让部下仰视他,害怕他。喜欢脱离群众,爱耍权威。赵王赏赐的钱物,收藏在家中,用钱购买土地房屋等固定资产。跟他父亲赵奢的作风是两回事。
赵括代替廉颇后,更改了军事纪律,把军队的将官换了自已的亲信人马。
秦军名将白起侦察到赵军的情况后,故意引敌出洞,假装打输了,败走。本来,按照廉颇的防御战略应该坚守不出战。但是,赵括急功近利,不审时度势。而且不召开军事会讲讨论如何布署,不听下级的忠言进谏。一意孤行出战,中了白起的调虎离山之计。被断了粮道。战争其实就是打后勤,打资源。没后勤,没资源供给,那战争就难以为继。赵军被一分为二。士兵离心离德,成困兽,成瓮中之鳖,成陷阱中之鸟。最后,赵括与军士饿得受不了,突围。赵括被秦军射杀。其余十万赵军投降秦军,被坑杀。长平之战以赵军大败而划上句号。
从纸上谈兵我们作为管理者可总结如下教训:
一、是管理者必须博学。必须是真才实学的知识分子。而不是死记硬背了几本书。应该要知识面广,要做学习型的管理者。不断充实自已,不断提高自已。
二、是管理者要会收获人心。管理者最重要的是会用人才,人才是竞争的关键。所以,要关心自已的员工,爱护自已的员工。不要只顾自已捞钱,不知分享财富,不知收获人心。人心的向背可决定企业的生存。
三、是要依法治企,按规章治企。你要求员工作到的事情,你要先做到,要起模范带头作用。
四、是不要朝令夕改。不要任人唯亲。
五、是听取与采纳不同的合理化建议。进行科学、民主、有效的决策。要善于纳谏。
六、是不要脱离群众,不要脱离现实环境。要善于结合实际分析处理问题。做事任人不唯学历、不唯资历、不唯经验。以实事求是和实践来检验真理。
七、不轻易与竞争者发动价格战争。有时战争的最后结局是两败俱伤。要回避零和定理的惯性。能合作,协作是最佳选择。
我们敬爱的温总理讲过,大家在金融危机时,更要多多读书,读好书!
我们不要向历史上赵括一样,只学了几本兵书就以为天下无敌了,最后惹天下人耻笑。而要做知识型、学习型人才为国家、企业贡献学识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