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前我找不到理想的单位是因为我学历不够,三年后我的学历够了,也有经验了,可为什么还是找不到理想的单位呢?”
“真后悔过来,像赶集一样!本以为是部委联合招聘会,单位会好一点呢!”下午一点半,小林(化名)拖着疲惫的身躯、带着些许的无奈和沮丧走出招聘会。“没什么好单位,我只投了三四份简历。”
2月18号,中国农业展览馆举行“2006年春季部委联合招聘会”。当日,笔者和小林约好一起去农展馆的招聘会亲历他的求职过程。
上午十点半,北京东直门外大街,出租车里。“这条路平时也没那么堵,一到开招聘会就比往常车多,根本没法走。”司机抱怨到。
事后了解,共有2.5万余人来到农展馆参加招聘大会,其中近半求职者为高校毕业生。
已经十一点半了,可几乎每个招聘台前都依旧人头攒动。
“研究生找工作不难,毕竟高学历算是一块重要的敲门砖。可是想找到好的满意的工作太难了!”小林感慨地说。
从去年12月到现在,已经赶了四场招聘会的他一无所获。
“为了这次招聘会,我还新买了毛衣和皮鞋。”小林说到:“就是觉得应聘得给人家留下第一眼的好印象。”以前从来不穿西服的他,还专门买了一套西服。
小林家在农村,家境虽不富裕但从小到大一直品学兼优,从中国传媒大学英语专业本科毕业后,他又顺利考入本校的国际关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
“我的目标就是两种类型的单位,别的我暂时不考虑。一个是高科技公司的外贸代表或是翻译,一个是事业单位的对外联系工作。这样选择是想充分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吧。”小林坚定地说:“为了招聘会,我特地准备了两份简历,针对不同的应聘单位。”
小林手中的简历虽不很精美,但看得出是经过了精心设计,针对高科技公司的简历强调了自己研二时在一家外贸公司实习的经历,针对事业单位的,则更强调自己在学校期间担任了学生会干部和研究生会干部。
“这几次的招聘会感觉就是私营企业太多,有些都没怎么听说过。”小林说:“我不想进这样的单位,主要是不解决户口,而且也不稳定。要是想进,前几次就有机会了。”
此前,小林参加的三次招聘会分别是国展办的一次,农展馆办的两次。但是三次的招聘会“逛”下来,感觉就只有一个:身心疲惫。
“前三次招聘会我一共只投了十份简历,只有这十家是比较符合我的要求,我也比较喜欢。”或许是有学生党员、学生干部和在外贸公司实习一年的经历作为筹码,小林在就业市场上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果然,小林一共收到了四份面试,录取的便有三家。
“可无奈的是,我上网查了那几家单位,都是刚起步的小企业,不解决户口的,所以就都没有签。”小林摇了摇头。
据了解,2006年北京地区毕业的研究生4.4万人,比前一年增加近1万人,是高校毕业生中增幅最大的。人数的陡然增加,无形中也增大了就业的压力,这是小林和他的同学们最深刻最直接的感受。目前,小林的同学中也只有两个签了约。
“现在还不是很着急,等四五月份还找不到满意的,就只能降低标准了,那时也许就不会再要求能解决户口了。”小林说。
小林发现,企业大都需要本科生,而高校和科研机构绝大多数要求博士学历。这就使硕士生处于高不成,低不就的状况中。
“现在这种水平的企业我要是想去,三年前就可以去了。”小林倚着光秃秃的树干眺望着远处。“可是多学了三年,怎么着也得比本科毕业找的工作好些吧。”
小林说,不少研究生也抱着和他相同的想法。
“三年前我找不到理想的单位是因为我学历不够,三年后我的学历够了、也有经验了,可为什么还是找不到理想的单位呢?”小林一脸的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