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沉稳的李嘉诚,实际上是个不安分的人。他去五金厂做推销员,但打开局面后就跳槽去了塑胶公司。他很快成为公司出类拔萃的推销员,20岁升为总经理,深得老板器重。然而,他春风得意时,突然又要跳槽!
1946年上半年,香港经济日益繁荣。然而李嘉诚却陷入了沉思———今后的路该怎样走?
一条路,在舅父荫庇下谋求发展,中南公司已成为香港钟表业的巨擘,收入稳定,生活安逸;另一条路要艰辛得多,充满风险,须再一次到社会上闯荡。
李嘉诚选择了后者,他喜欢做充满挑战的事。
于是,他去了五金厂做推销员。自从李嘉诚加盟五金厂,五金厂的业务蒸蒸日上。然而,备受老板器重的李嘉诚,刚刚打开局面,就要跳槽弃他而去。
李嘉诚去了塑胶裤带制造公司。在现代人的眼里,这是一间小小的山寨式工厂。
李嘉诚此举,一是受新兴产业的诱惑;二是塑胶公司老板的“怂恿”。
李嘉诚在推销五金制品之时,就敏感到塑胶制品的巨大威胁。李嘉诚清晰地意识到,要不了多久,塑胶制品将会成为价廉的大众消费品。
塑胶裤带公司的老板自己常常出马推销。他到酒店推销塑胶桶时,与推销白铁桶的李嘉诚不期而遇。李嘉诚成了老板手下的败将。李嘉诚的推销才能却深得老板赏识。老板对李嘉诚说:“晚走不如早走,你总不会一辈子埋在小小的五金厂吧?看这形势,五金难得有大前途。”
而这正是李嘉诚所不愿的。他离开舅父的公司出来找工作,只是作为人生的磨炼,而不是作为终身的追求。李嘉诚终于跳出了五金厂。
李嘉诚说:“别人做8个小时,我就做16个小时,开初别无他法,只能以勤补拙。”
仅一年工夫,李嘉诚实现了他的预定目标。老板拿出财务的统计结果,连李嘉诚都大吃一惊———他的销售额是第二名的7倍!18岁的李嘉诚被提拔为部门经理,统管产品销售。两年后,他又晋升为总经理,全盘负责日常事务。李嘉诚才20出头,就爬到打工族的最高位置,做出令人羡慕的业绩。
李嘉诚应该心满意足。然而,在他的人生字典中没有“满足”二字。他再一次跳槽,重新投入社会,开始新的人生搏击。
老板约李嘉诚到酒楼,设宴为他辞工饯行。席间,李嘉诚说了一句老实话:“我离开你的塑胶公司,是打算自己也办一间塑胶厂。我难免会使用在你手下学到的技术,也大概会开发一些同样的产品。现在塑胶厂遍地开花,我不这样做,别人也会这样做,我会另外开辟销售线路。”
李嘉诚怀着愧疚之情离开塑胶裤带公司。他不得不走这一步。这是他人生中一次重大转折,从而迈上充满艰辛与希望的创业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