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企业提供各类中介服务的公司不断成立。但据了解,园区内的投融资中介机构与创业企业同样面临着生存的难题。长期以来,需要融资的企业总抱着“不食嗟来之食”的悲壮色彩,不愿出让股权吸引资本进入,更不愿掏钱让中介机构替自己想办法。虽然各个园区都引入了一些中介机构,并成为招商引资中较为重要的“服务牌”,但其实这些机构的日子并不好过。
看来,现有的园区服务结构必然存在问题。对于人们普遍认为已经完备的园区配套服务体系,一些人提出了异议。黄花岗信息园管委会副主任邬杰忠认为,多数高新技术企业仍然对自己开发的技术孤芳自赏,并没有从市场的角度研究这些技术的市场价值,并且在股权转让与个人出资方面与投资商存在分歧。再加上国内投融资体制的诸多限制,高新企业并没有认识并有效利用这些配套服务。
一则创业事例令人痛心:某人拥有一项发明专利及多项实用新型专利,并完成了电热水器的样机生产及通过国家有关部门检测,可以正式投入生产。他的技术在高交会上引起轰动,多家热水器生产厂和多家投资风险公司均有意与之合作。但其一直坚持要走自己创业之路。由于资金贫乏,工厂建起来了,生产线装起来了,但产品一直无法正常生产,在2002年终因负债累累而破产。最后他给自己的评价是:看来我有本事发明,但真没有本事经营。
有业内人士提出,现有高新技术园区所提供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并未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转变这种状况还是需要依靠行政力量。园区管理者首先应该帮助科技创业者转变思维,协助企业进行科研成果商业化、市场化的研究工作。等企业逐渐接受了必须紧盯市场的观念,开始主动寻找科技产品市场化的途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自然就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邬杰忠表示,目前很多创业企业的商业计划书都没有办法做好,这样的状况怎么能吸引投资者关注技术?“对于市场化前景好的项目,我们可以考虑帮助它们策划包装,引进风险投资和进行有效的融资,毕竟政府出面企业会比较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