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创业面临两个瓶颈

80酷酷网    80kuku.com

  

       资金问题成为发展瓶颈

  广州留学人员服务管理中心郭军部长介绍说,目前81%的中国科学院院士,54%的工程院院士,百所高校中76%的院士,51%的院校领导有过留学经历。因此他认为海归贬值、创业失败率高的说法太片面,“就拿广东来说,对于高科技海归人才的需求量远远没有饱和”。

  在采访过程中,一些海归人士认为缺少资金是海归创业的最大难题。新意广州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冯国坚在谈起创业经历时说,当时政府给予十万元启动资金,但对于一个高科技企业来说远远不够,“发展到现在,资金问题仍然是个瓶颈”。据悉,冯的公司虽有盈利,但由于只有科技成分,无固定资产抵押,无担保,银行不会给很多贷款。类似的经历在其他海归身上也同样曾经遭遇,从英国回来的张恒说在国外可能一个项目做得好,通过评估就可以获得风险基金解决难题。“希望这个问题引起有关方面的重视”。

  郭部长认为这个问题确实存在,政府除了提供十万元的资金,甚至还借鉴国外经验注册资金可分批到位,但也不能完全寄希望于政策上,广东并不缺资金,关键是怎样利用。目前存在的问题还是对自身创业的整体规划不够。他举例说一个博士回国后发现管理能力不足,很快又出国培训然后再回来。

  管理不善容易导致失败

  相对于海归人士单独创业,团队创业的成功几率更高。深有感触的还是和几个朋友一起创业的张恒,“几个海归人士一起合作确实解决了不少问题。但团队创业目前来说更多的是吸引技术人员、研发人员,较容易忽视管理人才的引进”。冯国坚也表示,每年留交会有上千个项目,真正能做下来的却寥寥无几,原因就在于缺乏多方开发。办公司和在实验室里做研究不同,需要综合实力的竞争,包括市场的打开、管理、团队的组合等。

  据悉,目前在广州的创业园内采用这种团队创业模式的占到了10%左右,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不断上涨。郭部长表示团体创业将是趋势。

  另一位“海归”刘先生告诉记者,他从海外归来创业后,仅四年左右公司年营业额达到几千万元。由于太忙,他将公司事务交给一位总经理负责,自己在美国联系业务。之后,这位总经理带领一班骨干出去自己开公司,原来的客户资源、开发资源都被带跑了。

  刘先生表示,自己最终输在了管理的环节上,“创业不只是书生意气,要看多方面,管理、营销等等一个环节都不能少。仅仅只是实验室的产品成功率只有30%。”

  相关链接

  海归中意选择广州

  广东金融学院的王醒男博士表示,广州、北京、上海目前对海归人士创业的政策趋于一致,多在海归进园条件、工商注册、税收、长期身份、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开出绿色通道,但民间资本存量大是广州的独特优势。郭部长认为这恰好是个机会,民营企业缺技术,而技术恰好是海归的优势。

  早年广州本地留学人员并不一定比其它地区多,但现在却有不少外省市的人员落户广州,他们选择广州理由是广州包容性强,市场机制发展成熟;邻近港澳对外信息交流方便;特别是中国留学人员广州科技交流会影响力超越了地区界限,这是广州最大的吸引力所在。科交会以前来广州落户创业的较少,而现在在留学创业园中的人数已经近千人。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