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厂家扎堆城市
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预测,2005年世界奶类总消费量将达到6.15亿吨?中国为1611.9万吨?,人均11.3千克,而我国目前人均消费量仅为7.2千克。于是许多企业纷纷看好奶业,行业外的企业也纷纷进入奶业市场,而且纷纷扎堆城市。
据中国奶业协会秘书长方有生方介绍,从1999年开始,中国奶业连续5年迎来45%的高增长,但增长主要集中在北京、上海、广州、重庆等大城市。这些城市被一个或几个强势品牌所控制。在人均消费量第一的北京,主要是三元的天下。在人均消费量第二的上海,光明独占鳌头。
方有生认为,目前奶业巨头在大城市的争夺已趋白热化,且人均奶类消费量近40千克,已达到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所以,未来城市虽然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但肯定不如城镇和农村。但各厂家还是把目光锁住了城市市场,就拿北京市场来说,就有上海光明、内蒙古伊利、湖南太子奶等众多厂家在争夺。蒙牛也决定耗资两亿在北京通州打造奶源加工基地,石家庄三鹿集团也把市场目标定在北京。
乳业市场起泡沫
虽然有关部门预计我国奶业市场的巨大空间,但现实的情况是,市场潜力并没有那么快转化成有效需求。
各地一哄而上搞奶源基地,许多根本没有相应的条件。目前我国70%-80%的奶牛是个体户养殖,而目前许多牛奶企业的原料奶来自个体户,奶业市场中“游兵散勇”太多。有关人士指出,我国奶业应充分考虑奶源基地、专业人才、消费群体的实际消费水平等因素,防止“泡沫”现象发生。
据了解,我国以奶粉还原奶问题已不是行业的秘密。有的企业生产的超高温灭菌奶和调味奶中,还原奶的掺入比例竟高达60%。这种现象不仅直接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更危及着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优质奶源缺乏成为奶业发展的“气泡”之一。
有关专家指出,还原奶有市场需求和存在的空间,但是要解决市场秩序问题,必须从制度、标准、检测和标志上与鲜奶分开,让消费者能看清是还原奶或者是鲜奶。另外,目前还原奶的供给过多、增长速度过快,挤了鲜奶的市场和人民的消费。鲜奶的基地建设和加工速度远远跟不上还原奶的生产,同时,鲜奶的基地建设又远远滞后于鲜奶加工的建设。鲜奶厂建得过多,而鲜奶的生产源、基地的建设过慢,所以才出现了还原奶的生产过快。
另一方面,人才匮乏是乳业的第二个“气泡”。在不少快速发展的乳品企业中,真正懂得奶业技术和相应的管理人才缺乏。再者,人们往往津津乐道发展空间之大:“中国人均占有不足10公斤,世界平均水平近100公斤”等等,但很少有人关注牛奶消费、发展潜力以及新消费群体的培育问题。中国的奶业消费有很大的市场前景。这里面有个概念需要澄清, 中国奶业消费有它独特的文化结构,不能跟西方比。
农村市场大有作为
方有生告诉记者,今后的奶业竞争将向二三级市场,向城镇和农村转移,主要原因还是与我国的发展战略与方针有关。现在,党中央提出要全面实现小康,能喝上奶是小康的一个重要标志。而随着农村城镇化步伐加快,农民喝奶将不断增多。据1999年的调查,农村乳品市场年容量为100万吨,相当于2001年中国液态奶总产量的一半。可目前农村市场人均奶消费量不到100克,与城市目前的人均奶消费量7.2千克相比,差距达70多倍。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则更大。
按国家营养“十五”规划,我国欠发达地区人均奶消费量要达到8000克,贫困地区要达到4000克,以8.9亿农民计算,这是一个多么大的数字。因此,可以预计,现中国1500余家乳品企业未来将全面向城镇和农村进军,新一轮竞争也将主要在城镇和农村展开。
在各巨头着力拓展农村市场的同时,专家指出,中国农村乳品的市场开拓策略应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合适的产品形态。在经济欠发达的内陆地区,可以选择大袋装、价格相对低廉的奶粉,在常温条件下保质期30天以上的袋装牛奶;其次,农村市场具有与城市市场完全不同的商业形态,厂家应采取特殊的销售通路,构建农村乳品市场网络;最后,优质低价是根本,优质高价的乳品在农村没有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