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校大学生创业已成为大学校园里一种新的时尚。然而,其隐忧亦愈加显现。不说别的,暂且提起一句比较经典的劝勉之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如今,因这一风潮的盛行,就彻底成了历史的回音,再难以在大学校园里响起。
而从大学三尺讲台言,首当其冲的是那些基础课。何为“基础课”?即纯学理的课程也。就某种意义上说,它几乎是不关乎具体实际问题的,亦难以对学生们的创业立刻有什么直接的帮助。对于这些基础课,在以前的校园环境里还可指望学生以“博乎学识”而接受。现在,对大多数学生而言,恐怕仅剩下了完成学分的意义。
笔者以为,对大学生创业的过度提倡之弊,使得现在的许多在校大学生已名不副实,还一定程度上帮了大学生就业的倒忙。大学生的首要任务主要是努力继承人类延续下来的优秀文明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涵养成良好的素质。而如今肩此重任的大学生却舍本逐末,将满腹心思放在“创业”上,学校也快变成了一个主要为个体户式的学生发一张仅富有装饰性的文凭的机构,如此,则势必严重影响大学生的科学素质、文化素质的整体提高。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丁肇中不久前曾就基础研究与发展经济的关系作过一番阐述。他说100年前最尖端的科学是力学光学,现在已被用在航空、无线电工程上;30年前的尖端科学,是量子力学、原子物理,现在用在超导、激光通讯和几乎每天所用的仪器上。然而,基础研究常常因为越来越远离日常生活而遭受责难,从一个新现象的发现到市场化应用大约需要20年到40年,这对于一般的政治家和实业家来说,时间可能太长了。如果一个社会将自己局限于技术转化,那么在基础研究不能发现新的技术现象后,也就没有什么可转化的了。技术的发展是生根于基础研究之中的。
事实上,基础课――纯学理课程学习对于在校大学生的重要性,正如同丁肇中教授阐述基础研究的重要性对于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说到底,在校大学生创业,只能是一部分人所选择的人生形式。过度推崇与宣传,从某种意义而言,只会导致对许多本应并存的价值观与人生观的漠视。而且,创业,是需要许多前提条件的,并非一般的学生即可实践。对于不具备条件的学生其过程必将带来一系列不堪设想的社会问题。其利其弊,其得其失,实当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