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人才每年需求8.7万 四大重点行业最旺盛

80酷酷网    80kuku.com

  

  在大学生就业显得有点严峻的形势下,北京对中职人才的需求却高于供给。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课题组日前公布的研究成果显示,到2008年前,中职人才都将一路走好,每年需补充8.7万人才能满足社会需求,但是北京目前每年毕业的本土中职生约8万人,其中还有10%到20%参加继续教育。 

  ■中职人才为何需每年补充8.7万人

  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课题组有关人士说,影响从业人员需求的因素很复杂,其中经济增长对从业人员需求的影响,是所有宏观因素中最重要、最基本的一条。理论上讲,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增长率越高,从业人员需求就越大。据预测,本市未来几年GDP的年均增长率基本保持在10%以上,而随着奥运会的逐步临近,奥运经济对就业需求的拉动作用也会越来越明显。

  “筹备奥运会一般需要6到7年时间,要兴建各种体育场馆,交通、通讯、服务等设施,也需要大量的劳动力。随着奥运会的到来,各种服务性的工作大大增加。”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课题组有关人士说,“以往每届奥运会都在一定程度上为举办国,尤其是主办城市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

  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课题组有关人士指出,本市整体劳动生产率、资本和技术的密集程度以及劳动力价格都低于发达国家的奥运会主办城市,因此主办奥运会在促进北京地区就业方面作用更大。据奥申委申办报告中所列的现金流量表分析,带动就业的年份主要集中在2004年到2009年的6年间,其中2006年和2008年是高峰。据保守估算,到2008年北京地区从业人员将达到743万人。考虑到6年间的自然减员人数替代(大约每年11万人,总计66万人),那么2003年到2008年,全市需补充的新增从业人员数为130万人,每年新增从业人员约22万人。

  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课题组有关人士说,“这种人才资源不仅包括大量的管理人才、高科技人才,同时也包括大量的中职人才,即经过严格的中等职业教育、掌握实用科技知识、具有娴熟技艺和高超手艺的第一线高素质的劳动者。”

  根据国际通行的经济增长与拉动就业弹性系数的关系,专家对未来几年本市人才需求状况进行了科学预测:2008年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将达到25%,增长近40万人。据此推算,2008年新增从业人员中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比例将达到31%。考虑到目前新增从业人员中仍有部分高中或初中毕业生,但数量逐年减少。因此,2008年前新增从业人员中的中职人才比例大致为40%,即52万人。北京在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建设过程中,年均需补充中职人才8.7万人左右。

  ■四大重点行业中职人才需求预测

  根据近6年本市从业人员产业分析变动趋势及速度———第一产业从业人员逐步减少,第二产业从业人员缓慢增加,第三产业从业人员大量增加,充分考虑未来几年对北京产业结构调整的预测,专家指出要想基本满足本市农业、工业等发展需求,未来几年本市第一产业年均需要补充中职人才约0.2万人;第二产业年均需补充从业人员近10万人,其中中职年均需要3.3万人;第三产业年均需求中职人数5.2万人。

  在未来本市经济发展中,旅游业、商业、汽车工业、建筑业将成为吸纳人才的四大重点行业。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课题组根据市统计局进行的《2004年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需求与减员情况调查报告》中对本市各行业从业人员需求的调查分析,对未来几年内本市对这四大行业中职人才的需求做出预测:旅游业年均需要1.5万人;商业年均需要3.3万人;汽车工业年均需要0.27万人;建筑业年均需要1.6万人。

  “从本市中职毕业分配情况看,社会需要大量中职人才。本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就业状况较好。”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课题组有关人士指出,“近些年,原来一些专科以下学历不做考虑的用人单位,又开始接受中职毕业生。普遍的反映是中职毕业生技能熟练,进来就能顶岗,而且工作踏实,不好高骛远,用得上,留得住”。

  据统计,2003年北京中职毕业生就业率就超过96%。一些与现代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相关的专业,备受用人单位青睐。如北京交通学校千余名毕业生被首都高速公路发展公司、丰田汽车(中国)投资责任有限公司、巴斯夫跨国集团、北京市汽车修理公司等一抢而光;北京市仪器仪表学校自动控制技术专业100名学生分别被中国联通和北京电信公司录用,30名机电技术应用专业分别被SMC和ABB公司录用,北京外事职高和北京劲松职高毕业生全部被五星级饭店录用。部分热门专业甚至被用人单位提前预定。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一点是社会生产力的自然需求。”专家分析认为,“在工业社会的大背景下,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人力资本构成的主体还应当是金字塔形,即少量的科研人员和管理人员与大量的直接劳动者。”

  ■北京市中职人才培养可能会出现断档

  中职人才与其他高级管理、科研人才一样,都将肩负着将首都科技优势和科学技术成果主观化为现实生产力的重要任务。然而目前,在北京市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已经暴露出一线技能型工人短缺,中职人才匮乏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企业劳动生产率和效益的提高,妨碍了本市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制约了本市第三产业和现代制造业战略的顺利实施以及首都经济可持续发展。

  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课题组有关负责人指出,在改革和发展的过程中,北京市第二产业的调整力度最大,也是暴露出中职人才缺乏问题最突出的产业。据原北京市经济委员会曾经做过的“北京市工业系统技术工人现状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本市技术工人队伍存在技术工人占职工队伍总数的比例较低、技术工人结构不合理、技术工人年轻后备力量明显不足、技术工人文化程度偏低等问题。

  统计显示,目前北京市技术工人只占总数的43.75%,远远低于发达国家技术工人占职工队伍总数70%以上的比例。另外,高级及以上技工仅占21%,与发达国家占35%相差巨大。北京市技术工人已经走向老龄化,35到60岁占64.41%,22岁以下的仅占4.6%。在技术工人中,大专高职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4%,而发达国家工业系统相应的比例高达30%。

  目前,我国正在为最终成为世界制造中心而努力。“合格技术工人的缺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发展的瓶颈。”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课题组有关人士说,“资料显示,目前我国企业的产品合格率只有70%,不良产品每年损失近2000亿元,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国内职工岗位技能不高造成的。”

  尽管如此,北京市的中职人才却要出现断档。目前,北京中职人才数量远不能满足首都经济发展需要,而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显效,北京户口初中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减,如果单纯依赖本地生源,那么北京中职人才数量将会越来越少。假如目前普高招生数量不变的情况下,明年中职招生人数就只有4.8万人,2007年和2008年则为3.5万人,但北京每年需要的中职毕业生却是8.7万人。

  ■解决北京中职人才短缺的对策及建议

  针对忽视中职人才培养可能导致对经济发展产生阻碍的重大错误,首都社会经济发展研究所课题组提出解决对策及建议。

  首先是切实加大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各种有效投入,保证本市中职人才的培养数量和质量。据统计,北京现有各类中等职业学校校均拥有的实验实训设备总值,远远低于上海、江苏等省市。部分为第二产业培养中职人才的学校其实验实训设备基本上是国外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水平,难以适应北京培养现代制造业人才的需求。对于北京未来社会生产急需的专业人才,如制造类技能人才要加紧培养,现有制造类中专、技校和职业高中要确保其高质量发展。

  其次是合理划分本地生源中中职和普高的招生比例,既要满足人民群众接受高层次教育的需求,也要考虑社会经济各方面的承受能力。专家指出一定要鼓励那些受教育规模限制未能升入普高的初中毕业生,或那些动手能力强、喜欢从事一线技术操作性工作的学生选择中等职业教育,通过学习掌握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成长为具有高超技艺的工人。

  三是制定鼓励招收外地优秀学生政策,发展与西部地区合作办学,补充本市中职生源,保证首都发展对中职人才的需求。考虑到每年中职毕业生有20%升入高等职业学院,若要满足年均8.7万中职人才的社会需求,北京市中职毕业生规模只有保持在年均10.8万人以上方可。记者从今年市教委中招政策中看到,本市中职学校已经开始少量地招收外地生源,按照市教委公布的数字,今年本市中职招收外地生源数量不到1万人。

  专家还指出,除了中职学校通过招收外地生源外,本市还应鼓励对失业人员进行中职教育、对进京务工人员进行中等职业教育,从而多方面解决本市未来几年可能遭遇的中职人才荒问题。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