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不久闭幕的国际车展上,888万元的豪华宾利、别克LaCrosse、丰田T-1可谓风头出尽。与世界一流技术相比,红旗、奇瑞、吉利等本土品牌依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专家预言,如果再不把人才战略置于经营竞争的首位,中国汽车业就可能成为没有主心骨的“世界汽车组装厂”了!
汽车消费拉动人才需求
国外经验表明,汽车工业的发展关键在人。据悉,发达的汽车企业如通用汽车公司在美国及世界各地雇员达80万人,福特公司在世界各地拥有36万名员工,随着国内汽车消费的攀升,对人才的需求也将达到新的高潮。
首届汽车及相关产业大型人才交流会传出消息,上海汽车产业人才需求5年内将超过3万名,而目前市场上这方面的人才不足一半。随着汽车产业的快速发展,有关汽车研发、制造、销售等人才更是捉襟见肘。在招聘现场,科班出身、有工作经验者成为各用人单位竞相争抢的对象,连应届汽车专业的毕业生也十分走俏。
人才流失令人担忧
长期以来,中国汽车产业一直沿袭着“重车轻人”的旧观念,管理体制失去了对人才的吸引力,导致人才大量流失。这对原本处于弱势的中国汽车工业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
薪水、福利太低是汽车才俊流失的重要因素,但还不仅于此。人才更看重的是企业能否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许多企业虽然提出了“感情留人”的策略,但情感代替不了理智,僵化的管理体制使学生对国企望而却步。
技术工人青黄不接
汽车才俊大量流失,生产一线的技工也不容乐观。例如在北京吉普公司工具车间,就已出现技术工人断档的现象。据悉,兴盛时吉普工具车间有300多名技术工人,现在只剩下200来人。北京市所有的产业工人中,高级技术工人的比例只占到10%,中级技术工人不到40%,一半以上的工人为初级工,这种状况已经严重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需要。
中国其他的汽车企业,工具分厂(车间)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类似的情况。由于国营企业技术工人的社会地位偏低,收入也不高,中学生即使上不了大学,也不愿意选择上技校,唯恐进厂当工人。由于技术力量的不足,中国汽车模具行业满足不了产品开发所需要的模具制造需要。目前中国生产的近20种轿车,绝大部分车型的外覆盖件模具是进口的,仅2000年中国汽车模具进口额就达3亿美元以上。目前,汽车换型周期越来越短,按一年平均更换15个当量的车型计算,一个车型约平均需大中型覆盖件260套,平均每套模具约需要24000个工时,一年需要936万个工时的制造能力。目前中国只有500万个工时的制造能力,缺口近一半。
中国汽车业人才紧缺
80酷酷网 80kuk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