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年培养50万“高级蓝领”遇4大瓶颈

80酷酷网    80kuku.com

  

3年培养50万高技能人才计划已启动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近日公布,中国计划在未来三年培养50万被称为“高级蓝领”的高技能人才,主要集中在制造业、服务业及其他技能含量较高的职业。在前不久结束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高技能人才培养也被提到了国家人才开发战略的高度。但在采访中记者发现,打造高技能人才还存在四大瓶颈。

传统观念制约人才发展

    现在已经是技术总监的孟师傅说,在过去,即使你在专业技术方面身怀绝技,但手中并没有实际权力,身份、地位上的确有不平等的感觉。他曾经与企业管理部门的人一起接待客户,企管部门的人穿着西装革履,双方互相介绍身份后,客人会主动和企管部门的人搭话、递名片,而对自己就冷淡得多。如今做到管理层的他,会用表格、图文形式把技术创新带来的效益向上汇报,而这在10年前是没有领导愿意花费时间看的。

    “‘灰领’人才短缺的最大原因是观念问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劳动经济学院院长杨河清指出,中国人历来有“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观念,重学历轻技能,好像只有脑力工作者才是人才。由于社会关注财富而不是劳动,这也影响了大学生的择业观念。在北京,高级技师岗位与人才的比例是7.3:1,在西安甚至达到43:1。

用人观念没有转变

    企业招聘时还会表现出不正确的用人观念。联大机电学院张恩祥博士说,部分企业用人时容易走两个极端。要么大量招聘不具备从业资格的人员上岗;要么片面看重学历,如汽修技术岗位宁愿聘用专业不对口的本科生也不要汽修专业的高职生。

    朝阳区一家职业高中的领导几年前曾主动向某著名汽车公司推荐学校的毕业生,但这家公司表现得很高傲,表示只对清华、北理工等名校毕业的学生感兴趣。后来因为急于用人从该职业高中“急调”了一批学生,这才发现找对了人,后来企业对这所职高毕业的学生“照单全收”,学生一入行工资就开到3000元。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陈宇说,人们可以不重视职业技术教育,社会可以鄙薄技术技能人才。但是,当生产和消费的迫切需要到来时,有一天,我们会发现,技术技能人才大幅度短缺,他们的工资和待遇将大幅度上扬,很可能远远超过大学毕业生们。

人才培养有待重视

    “高学历热”正在导致“老总好找,蓝领难求”的现象。深圳等地,找一个好钳工甚至比找一个博士生还难。浙江一家企业以年薪73万聘请懂模具制造的高级技工,最后在日本找到了需要的人才。国家对于高等教育的投入远大于职业教育,这让中国的职业教育一直难于独当一面。

    “国内企业获得‘灰领’的主要方式是企业自己培养,这是作坊式的办法,师傅带徒弟,效果很差。”杨河清说,企业最需要的是复合型人才,但目前企业开展的技能培训主要有岗位培训、职业资格培训和复合培训,复合培训所占的比重最小。现行教育体制注重书本理论,忽视实践操作,不符合“灰领”人才的培养要求。

    北京一家汽车维修厂的修理工栾师傅在分析自己这门技术时说:“现代汽车修理的难点和重点已不是机械部分,而是电路的维修。而一般的修理工都不懂电路修理的技术。我们这类的传统的、单一型维修人员较难适应现代汽车维修的需要,只有行业机电一体化人才才能应对自如,这类人才就是所谓的‘灰领’人才。”

政策力度不足

    一方面,媒体的报道显露出高技能人才的短缺;另一方面,高级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收入待遇还有待提高。企业用人观念、相关人才的政策扶持等让人拭目以待,又不敢过早乐观。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职业技能鉴定中心主任陈宇说,双证书制度的建设,国家职业资格框架体系的确立,确实打开了职业教育的新思路,但仍未完全解决工人的成长通道问题,技师、高级技师的地位和身份不明。当年提出设立技师、高级技师的初衷,是鼓励和表彰工人中的佼佼者。但无论如何出色,他们仍然是工人。现在看来,这样的定位远远不够,也不符合实际。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