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篇博文中,我提到“不”的本义是“女人下体流血”——月经。今天我用“丕”来进一步佐证这个观点。
◆回顾一下“不”
“不”在甲骨文中已出现。↓
“不”在甲骨文中出现频率很高。↓
归纳起来主要有三款写法。↓
传统认为“不”的本义是与植物有关,是“萼足”,“柎的初文古字”,“帝(缔)的简化异体字”。↓
个人认为这是种错解,“不”的本义应是“女人下体流血(月经、落红)”。↓
因为月经期间不适合同房,故“不”才有了著名的引申义——否定副词——“禁止、不要”。
◆闲扯一下“丕”
“丕”比“不”多了一横,有专家认为“丕”与“不”是同源字,我认为这绝对是谬误。↓
目前看,“丕”最早出现于战国文字。↓
讲讲我对“不”和“丕”的理解。
“不”是象形字。↓
“丕”是指事字。“丕”是在“不”上加了指事符号“一”,这“一”表意的是“否定”——“不”是“女人下体流血(来月经)”,则“丕”就是“女人下体不流血(停经)”。↓
“女人不来月经”意味着要么怀孕了,要么绝经了,在这里显然是指“怀孕(肚子大)了”。所以“丕”才有“大”之意。曹操给儿子取名曹丕,字子桓,“丕”与“桓”都含有“大”之意。↓
“丕”的本义应为“月经不来了(怀孕)”,由“肚子大了”引申出“大”。
“丕”的本义后来由“胚”来继承了。↓
?
?结论
1、“不”与“丕”是关联字,不是同源字。
2、“不”是象形字,表意“女人来月经了”,因“月经期不适合啪啪”引申出“严禁、不要”的否定之意。
3、“丕”是指事字,表意“女人不来月经了”,不来月经往往意味着怀孕了,故又由“怀孕后肚子会变大”引申出“大”之意。
4、“丕”的“怀孕”本义后来由“胚”来承继了。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