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子湾公租房被称为北京“最美公租房”,由当代著名建筑设计师马岩松设计。建筑以“灵动山水、城市花园”为设计理念,打造清水混凝土原生态的宜居环境。港式形态白色立面,打破了京城住宅偏灰暗的主色调。
百子湾公租房小区能容纳4000多户居民,总建筑面积18.85万平米,由6栋住宅楼、地下车库、配套及连廊等组成,有六种不同户型,独立卫生间、厨房、房间内设施齐全,可拎包入住。
公租房是指由国家提供政策支持、限定建设标准和租金水平,面向符合规定条件的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新进就业无房职工和在城镇稳定就业的外来务工人员出租的保障性住房。百子湾公租房是马岩松所承接的第一个此类项目,他在媒体的访谈中,以百子湾为切入点,探讨在千篇一律的住宅规划中,如何另辟蹊径,如何保持“另类”。
“社会住房”,既然谈到“社会”两个字,它不光是一个房子的问题,它其实是关乎社会和文化在居住中的表现。
百子湾公租房这个项目,马岩松提出了几个理想:
一个就是把社区打开。我们把整个小区设计成了几个地块,中间有道路穿过去,里面形成了开放式的街区。我理想中的模样是,车可以开到里边去,穿过去,路边形成街道与步行街,引进商业,这样可以让整个社区跟城市融成一体,并且创造商业机会,让外面的人也可以跟社区的人进行融合。
第二个就是社区内的公共空间。但这其实跟我说的第一点是存在冲突的。因为是开放式街区,让车进去,让外面的人进去,那里边的人的空间在哪?所以,我们把社区给立体化,将社区的公园与景观空间放在了第二层,在架空层用了一些桥,将那些由开放式街道分隔的社区内单元又全连在一起了。这样就解决了开放街区和内部公共空间之间的矛盾。
第三个就是阳光权。这个公租房项目里边全是小户型,跟我们平时的住房不太一样,可能房间有朝北、朝东、朝西、朝南,但在小户型特别难做,就像一个个酒店房间,不可能采光匀称。但我们在这个小区里就希望大家都能够有南向的阳光,所以这个房子最后变得进深比较小,楼都很薄,这带来了许多的问题。因为楼薄了以后,它的建筑效率就变低了,结构的难度也增大了。因为楼薄,要把它立起来成为一座高楼是比较难的。
夜色中的百子湾公租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