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红什么?(“脸红什么?”“精神焕发!)
听到这段熟悉的台词,相信大家一定会想到《智取威虎山》中机智的战斗英雄杨子荣和狡猾的一代巨匪“坐山雕”。
文学和影视作品中,坐山雕这个人物形象一般都是“正值壮年,鹰钩鼻子三角眼,满眼的狡猾,满脸的凶狠”。但在真实历史上,坐山雕被杨子荣活捉时已经六十多岁了,是一个双腮凹陷、留着一撮山羊胡、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老头。而且,上面的对话也是一种文学创作,并没有真实发生过。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坐山雕的故事——他为什么要当土匪,咋在乱世中生存下来的,为何被剿灭,最后的结局又是如何。
身世之谜:半路出家还是世代为匪?
坐山雕是如何当上土匪并名噪一时的,根据各种资料记载,主要有两种说法。
一种是“半路出家”说。
有资料称,坐山雕原名“崔明远”,年轻时入赘姓张的富裕人家,所以改名叫“张乐山”。
座山雕的影视形象
崔明远投身为匪,并非因为贫困没有生路。崔明远从小受穷,饱尝生活艰辛,入赘张家后继承了老丈人的财产过上了富裕的日子。因为出身穷苦人家,所以崔明远对穷苦人有同情心,经常拿出钱粮来接济周围活不下去的村民。
因为出身的关系,崔明远瞧不起那些靠剥削穷人过着奢侈、腐化生活的地主,经常当众说他们的不是。这时,周围有人就撺掇崔明远,说“三爷干脆带我们去抢了他们”。因此,崔明远就把一些穷人组织起来,在晚上偷抢那些地主家的东西。
就这样,崔明远身边逐渐形成了一个武装团体。
日本人侵略东北后,崔明远见世道越来越乱,索性带着自己这个武装团体钻进深山老林,占山为王落草为寇,正式当了土匪。
一种是“世代为匪”说。
这种说法来源于《牡丹江军分区一九四六年冬季剿匪几点经验总结》,相对权威。
坐山雕原名张乐山,祖籍山东省昌潍县。张乐山一家三代为匪,父母双亡后,张乐山随堂兄“闯关东”谋生,当年12岁。初到东北时,张乐山以伐木为生,15岁时干起了祖辈的行当成了土匪。因为他身手高强,号称“三绝”,18岁时就当上了匪首。
这里解释下“三绝”。“三绝”是指“枪绝眼绝腿绝”。“枪绝”,是枪法准;“眼绝”是眼神好使,大黑天的能看出去老远;“腿绝”是指腿脚灵便,上高山下深沟如履平地,据说还会轻功,手攥着树枝能从一棵树上跳到另一棵树上。
张乐山当上土匪后,因为排行老三,被称为“三爷”,还得了个外号“坐山雕”(为行文方便,下面我们就都叫“坐山雕”了)。他的土匪生涯历经清末、民国、伪满三个时期,四五十年大旗不倒,所以在土匪中成了一块金字招牌。
坐山雕能在乱世中生存下来,主要有两个原因。
第一个是守山规。
坐山雕老谋深算,与附近的猎户、伐木工、种田人都保持着良好的关系,从来不抢掠他们,相反,这些人有困难他还时不时地帮助一下,施一些小恩小惠。
这种“兔子不吃窝边草”的土匪山规,让坐山雕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情报网。所以,不管是军阀部队还是日伪部队,谁来了都有人给坐山雕通风报信,这让他始终能够躲避自如。
第二个是善于顺风使舵,猛当墙头草。
“有奶就是娘”,只要能在乱世中生存下来,坐山雕是不讲任何原则的,反复无常,谁都可以投靠。
座山雕的影视形象
伪满时期,坐山雕先抗日,后被日寇策反,担任了所谓的“讨伐队长”。后来,日寇准备除掉他,请他到一个叫“惠吉”的酒楼吃饭,坐山雕发现不对,跳窗逃走,这就是传说中的“张乐山跳惠吉”。
日本投降后,坐山雕表面上接受我牡丹江军区的收编,但过了不久,就接受了国民党的委任,当上了所谓的“东北先遣军第二纵队第二支队司令”。
这次,坐山雕看错了风向。
覆灭之谜:真和杨子荣发生过“精神焕发”的对话么?
1946年3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了关于东北问题的指示,其中就包括“消灭全东北的土匪”。为完成此目标,彻底肃清土匪,中共东北局决定每个旅要分出三分之一的兵力去剿匪。
坐山雕就是我军的重点打击目标之一。这时的坐山雕,已经变成了“政治土匪”。
什么叫“政治土匪”呢?“政治土匪”这个词是和“经济土匪”相对应的。“经济土匪”是指传统的、主要以劫掠钱财为目的的土匪。而“政治土匪”,则是投靠国民党的、与我军为敌的土匪。
我军初进东北时,东北的154个县有100多个县有“政治土匪”盘踞。而且这些土匪还占据了很多县城,资料记载,1945年12月份之前,“北满2/3以上的县城掌握在顽匪手中”。
《林海雪原》剧照
国民党收编这些土匪后,会给匪首授予很多虚衔,当时当上“司令”、“军长”之类的匪首有几十人。
当时我党重点工作是在东北地区建立根据地,做群众工作,而这些土匪我当工作的展开威胁很大,必须坚决予以消灭。
东北地区的剿匪工作分成两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大规模出动部队围剿。当时这些“政治土匪”盘踞的地点容易掌握,且人数较多,我军一般都动用大部队予以消灭。
东北局一位负责人说,当时只用1/4的部队作战,其它部队都用在建立巩固根据地、做群众工作和打土匪上了。
经过一段时间的剿匪,东北地区的“政治土匪”基本上已被打散。1946年8月,东北局向中央报告说,大股土匪都被打散了,剩余小股土匪可以用地方上的部队去消灭。
坐山雕的大部队,就是在第一阶段被打散的。
此后,剿匪进入第二阶段,用小分队剿灭剩余顽匪。因为这时被打散的土匪都逃入了深山老林,并且人数也不多,再用大部队剿匪就是“大炮打苍蝇”,事倍功半了,所以对剩余的土匪,我军采用派出侦查小分队搜剿的方法予以彻底消灭。
坐山雕被杨子荣活捉,就发生在这个阶段。
坐山雕大部队被我军打散后,他带着剩余的小股土匪逃到了海林北部夹皮沟里附近的一座无名小山上(后来在《林海雪原》中,这个小山被称为“威虎山”,从此开始赫赫有名)。
坐山雕此时已经相当落魄。他栖身的老巢根本不是什么“威虎厅”,而是面积挺大的一个半地下窝棚。就连这个窝棚,后来也被杨子荣给一把火烧掉了,只留下一个长方形大土坑。
当时坐山雕手下只有二十多个人,但因为熟悉山林地貌,牡丹江军区二团一个营进山搜索一个多月,也没找到他的老巢。为了打掉这个几十年的老土匪,二团副政委曲波(《林海雪原》作者)决定派一个侦查小分队装扮成土匪进山,找到、剿灭这股土匪。
这个任务就落在了团直属侦察排排长杨子荣的身上。
恰好,当时坐山雕处境困难、缺衣少粮,不得不出来抢掠,结果暴露了自己的行踪。
当时,黑龙江省海林镇农会主席贾润福收到一封信,限他三天之内把 20件棉衣、10袋白面送到指定地点,落款正是“坐山雕”。贾润福立即向牡丹江军区汇报。
得到此消息后,杨子荣挑选了五个精干的侦察兵,打扮成土匪的模样,冒着大雪进了山,来到坐山雕可能活动的夹皮沟一代。
杨子荣带着小分队在夹皮沟外观察。因为夹皮沟是这几十里茫茫林海中的唯一村屯,杨子荣推测,坐山雕在这一代活动的话,这座屯子里一定有他的眼线。
杨子荣影视剧形象
果然,等了没多久,一户人家后门打开了,一个男子走出来,一边小解一边东张西望,然后回去了。杨子荣判断这个人可能是望风的。果然,没多久这个人带着另外一个人,又从后门出来了,直奔南山。
杨子荣判断这两个人应该是座山雕手下,带着小分队追上去,把两个人抓住。杨子荣假称是东宁一个已经覆亡的土匪的部下,走投无路,想投奔坐山雕。
杨子荣一口土匪黑话,哇啦哇啦一顿说,再加上一身土匪打扮,成功骗过了坐山雕的两名手下。坐山雕两名手下中,有一人是所谓的“连长”,承诺带杨子荣“六兄弟”上山入伙。
然后,土匪“连长”带着杨子荣等六人,踩着膝盖深的积雪,翻山越岭走了好几个山头,来到密林深处的一个窝棚。“连长”让杨子荣等六人在此等候,他们去山中报信。
小分队在窝棚里等了两天后,“连长”回来了,说:“三爷说你们可以入伙,但你们得现在这等着,过几天再带你们进山。”
土匪估计是想观察下杨子荣等人。
为了找到坐山雕,小分队只好在这等待。他们一等就是十多天,带来的大饼子和咸菜都吃光了,不得不冒充土匪去夹皮沟老乡家“借”了一次,当场说半个月来还——不管任务多么艰苦,我军战士在遵守纪律方面是不打折扣的。
终于,土匪“连长”又来了。这次,杨子荣一脚把他撂倒,绑了起来,假装生气称“坐山雕不讲信用,让我们哥几个在这活受罪。”
土匪“连长”连连道歉,说这次就是来带你们进山的。
随后,“连长”头前带路,领着杨子荣等人进了山,来到了坐山雕藏身的窝棚。
杨子荣等人到了坐山雕窝棚时,并没有发生小说和电影中那段“脸红什么”“精神焕发”的经典对话。那是一种文学虚构,真实过程比较简单。
当时,坐山雕正和几个土匪正躺在床上抽大烟。杨子荣一进门,确认了坐山雕的身份后,立即掏出枪指向了他。坐山雕想伸手去枕头下模枪,杨子荣“眼疾脚快”,一脚踩住了坐山雕的手。
其他几个人想动手帮坐山雕,也被小分队的战士们制住。
这时,杨子荣还在假装土匪,大骂“三爷不仗义”。
杨子荣的戏剧形象
坐山雕等人忙赔礼说,自己确实礼数不周,但都是为了防备共军。
杨子荣说,这里不是干大事的地方,他在外面藏了几百条枪,大家可以一起拿了去吉林。
然后,将坐山雕为首的25名土匪全都绑了,押着走出山去。直到这时,坐山雕还以为杨子荣真的是土匪,一路上不断向杨子荣解释、道歉。
到了山外,迎面来了一辆牡丹江军区拉木头的大车。坐山雕忙让杨子荣到树林里躲避,杨子荣大笑:“躲什么?我就是民主联军二团的人。”
坐山雕这时才恍然大悟,认栽了。他说:“老帅少帅日本人都拿我没办法,没想到最后栽到你们这些毛孩子手里了,真是整日打雁却被雁啄了眼。”
坐山雕被活捉后,1947年2月19日的《东北日报》以《战斗模范杨子荣等活捉匪首“坐山雕”》为题,报道了杨子荣的英雄事迹。
结局之谜:是病死狱中还是被公审处决?
坐山雕被活捉后,结局如何呢?
有的文章称,坐山雕被捉后,没有枪毙,而是关在了监狱中,后来病死了。
这种说法不可靠。据沈阳军区原副政委邹衍的权威说法,他亲手批准了坐山雕的死刑。
邹衍回忆说,坐山雕被活捉后,根据上级命令,牡丹江军区成立了特别军事法庭。邹衍回忆坐山雕的模样说,“60来岁老头子,尖鼻子、白山羊胡子、两腮凹陷。”
另有在公审时见过坐山雕雕的人回忆说,“坐山雕60多岁了,看起来是一个不起眼的干巴老头,但一双眼睛很有神,配上鹰钩鼻子,确实像一只’雕’。”
邹衍说,因为坐山雕作恶多端,是一个几十年的老土匪,不杀不足以平民愤,而且当时剿匪工作也快完成了,他没有什么价值,关太久了说不定还会越狱逃走,所以决定对他执行死刑,公审后就枪毙了。
邹衍说,自己在牡丹江地区工作时,就签署了这一份死刑决定,所以印象很深刻。
杨子荣的战友董仁棠是枪毙坐山雕的具体执行人。董仁堂的儿子董新回忆说,父亲清楚记得坐山雕临刑前留下最后一句是:
“我死了,牡丹江就太平了。”
一代巨匪就此陨灭。可见,不管多么狡猾,多么顽强,多么善于见风使舵,只要走上了与人民为敌的道路,都难逃覆灭的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