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 海子(海子的《九月》到底说了什么?)
3月26日,海子忌日;宜嫁娶、祈福、祭祀;忌理发。
一直以来我都能明确的知道,今日的自媒体或者说朋友圈必定会出现很多纪念海子的文章,事实也如此,昨日在朋友圈已经出现了不少。
有朋友说,她很厌恶用别人的诞辰、忌日来作文章,这非常不尊重逝者。而我所剩不多的节操也赞成这种说法。无奈节操已所剩不多,今晚就不说海子了,咱们聊艺术,只谈诗。
6:02周云蓬-《九月》来自一天一首好民谣
目击众神死亡的草原上野花一片
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
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远方只有在死亡中凝聚野花一片
明月如镜高悬草原映照千年岁月
我的琴声呜咽泪水全无
只身打马过草原
——海子《九月》
海子
初识《九月》,是因为某位不知名网友的签名“我的琴声呜咽,我的泪水全无”,于是我知道了一个叫周云蓬的长头发盲人歌手,也知道了原来海子不止写过“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如果一定要让我说出一首发自人类灵魂深处最深沉的呐喊和哀歌,我想我一定会毫不犹豫的写出海子的《九月》。
其实我很讨厌学术化的阅读方式,好似解剖,把生命肢解得支离破碎,把一个个器官和内脏一一贴上标签,写上注释,再丢入福尔马林中浸泡,供人观赏。譬如我一直不喜对以意象和意境取胜的古诗词进行翻译。
然而还是要强行装逼——那么,《九月》到底要表达个啥?
● ● ●
·|| - 众神的死亡
海子所处的时代是悲剧的。众神本无所谓生与死。然而海子的众神已经死亡,或者说那个时代的众神已经死亡。神为何物,信仰。那个时代信仰已死、精神枯萎、灵魂荒芜;那片草原被死亡的阴影所笼罩。所幸这片阴影中还有一束微光,还有一片野花,还有一分希望。那是从绝望深渊中迸发出来的花哟,用心头热血浇灌出来的深刻顽强的美丽。
·|| - 远方的远方
他在草原上呐喊,“远在远方的风比远方更远”,这一分希望是如此的渺茫。有人说“风”是希望,是梦想;也有人说这是心底的某种期望和憧憬?这其实真的不重要。风在远方,却比远方更远,这种不可企及的苦闷已经足以让人潸然泪下。这与你的苦郁何其相似,命运啊,它就是个魔鬼,这只魔鬼又把你远方的风丢到了多远?
·|| - 从未得到,何来归还
海子说“我把这远方的远归还草原”,我看到的是他已经流干了泪水的脸,无法抑制的绝望的心。诗人大抵都在追寻远方,然而他寻寻觅觅许多年,终究落得个冷冷清清。原本就没有到达过,又何谈归还?我们经常对一些事物苦苦追求,然而到了明知不可得而又无法弃的那一刻,我们会说,我不要了,我给你了。其实,这不是豁达和顿悟,只不过还是不能放下。
·|| - 诗人与琴
木头和马尾是马头琴的两部分。无论东方还是西方,琴和诗人总是被一起提及,琴是诗人孤独时最贴心的伴侣。而伴侣,是有生命魂灵的,所以它们的名字“一个叫木头,一个叫马尾”。可是海子的孤独发自灵魂,已达极致,所以他还要把一把琴分成了木头和马尾两个部分,好似就能拥有两个伴侣一般。或许孤独,也是人类的宿命吧。
·|| - 就到这吧
说到这里,那呜咽的琴声还在回响,但是已经不想再往下说了。倒也不是这逼装不下去了,确实是很多读者朋友年纪还小,心智尚不成熟,对于这些诗性的东西还没有一个较为理性的认识,还是不要接触太多过于晦暗和绝望的东西,免得形成了一些错误的引导。
● ● ●
好了,就这样吧。强行装逼好累,难为大家了。不过你们放心,我指着门口那半截红彤彤的砖头发誓,下周4月1日,咱们绝对绝对绝对不提张国荣,一个字都不提!
哦对了,说到3月26日的话。1871年3月26日,巴黎进行公社选举,第一个社会主义政权——“巴黎公社”诞生。从此地球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