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十一年(雍正十一年的一件小事)

80酷酷网    80kuku.com

雍正十一年(雍正十一年的一件小事)

和《雍正王朝》的演绎有所不同,历史上的张廷玉在康熙年间并未位列殿阁,成为康熙皇帝的心腹重臣。康熙六十年六月,张廷玉才官至吏部左侍郎,品秩从二品,虽然已属高等官职,但较之《雍正王朝》中的位列首辅,还相差甚远。

雍正皇帝登基之初,皇权更替、政务繁忙,张廷玉因为“气度端凝、应对明晰”,又为雍正帝恩师张英之子,遂得雍正皇帝重用。雍正皇帝在这一时期的谕旨,几乎全部出自张廷玉之手。康熙六十一年十二月,雍正皇帝“再四思维,非汝不可胜任”,命张廷玉为礼部尚书,从此开始了他新的仕途生涯。

历史上的张廷玉:雍正十一年的一件小事,足以证明他的官场智慧

张廷玉剧照

雍正六年,张廷玉官升保和殿大学士,成为实际上的内阁首辅;雍正八年,张廷玉又“典掌军机,兼理吏部、户部要职”,成为军机首席大臣;短短八年时间,张廷玉就在雍正皇帝的绝对信任和恩宠下,走向了清朝官场的顶点。雍正十三年八月,雍正皇帝驾崩于圆明园,《清实录·世宗实录》记载了雍正皇帝在遗诏中对张廷玉和鄂尔泰的刻意安排:

大学士张廷玉、器量纯全。抒诚供职。其纂修圣祖仁皇帝实录。宣力独多。每年遵上曰缮写上谕。悉能详达朕意。训示臣民。其功甚钜。此二人者。朕可保其始终不渝。将来二臣、著配享太庙。以昭恩礼。

抛开雍正皇帝对张廷玉的积极评价不言,仅“配享太庙”一项殊荣,就足以奠定张廷玉在清朝汉臣中绝对无人能及的超高地位。

历史上的张廷玉:雍正十一年的一件小事,足以证明他的官场智慧

张廷玉究竟有何过人之处,能得雍正皇帝如此厚爱?

其实,在雍正十一年三月发生的一件小事,就足以证明张廷玉的官场智慧,就足以说明这个被《雍正王朝》演绎成神的官场常青树,并非艺术加工而是有着历史依据的真实还原。

雍正十一年三月,雍正皇帝在查阅殿试试卷的时候,发现了一份“字画端楷,策内公忠体国一条云。僚采之际,善则相劝、过则相规,无诈无虞、必诚必信。极为恳摰,颇得古大臣之风”的试卷,准备恩赐“一甲第三名”之“探花”称号。拆开封印的名字一看,竟是当朝大学士张廷玉的次子——张若霭。

看到这个名字,雍正皇帝“深为嘉悦”,称“盖大臣子弟,能知忠君爱国之心,异日必能为国家抒诚宣力”,对教子有方的张廷玉,对能臣辈出的张氏一门更是赞不绝口。于是,雍正皇帝专门给张廷玉下发谕旨,嘉奖张廷玉的同时,还特意说明其子张若霭之所以能位列“三鼎甲”,“实出至公,非以大臣之子而有意甄拔”。

历史上的张廷玉:雍正十一年的一件小事,足以证明他的官场智慧

可接到雍正皇帝的谕旨后,张廷玉非但没有喜上眉梢,反而立马赶到宫中,“再三恳辞”,希望雍正皇帝能更改张若霭的进士名次,由“一甲第三名”改为“二甲第一名”。《清实录·世宗实录》记载了张廷玉的“恳辞”理由:

天下人才众多。三年大比,莫不望为鼎甲。臣蒙恩现居政府,而臣子张若霭登一甲三名,占寒士之先,于心实有不安。傥蒙皇恩,名列二甲,已为荣幸。

也就是说,张廷玉不希望出身官宦家族的儿子,占了其余普通出身学子的中第名额,愿意大度让贤,把机会留给其他人。雍正皇帝见其“陈奏之时、情词恳至”,不得不从其所愿,将张若霭的进士名次改为“二甲第一名”。

不可否认,张廷玉此举有着“占寒士之先,于心实有不安”的大公表现,但实际上这里面包含着张廷玉高超的为官之道,既实现了自保,又保全了儿子,还落得了美名,可谓一举三得。

历史上的张廷玉:雍正十一年的一件小事,足以证明他的官场智慧

1、保全儿子的同时,还能保全自己

久在御前任职的张廷玉,自然非常清楚雍正皇帝的好恶,雍正皇帝素来不喜科举出身的“正途官员”,对于“师生同年联络,寻私灭公”的结党行为更是深恶痛绝。张若霭身为内阁首辅、军机首席张廷玉之子,原本就在读书人中间拥有巨大影响和地位,如果再高中“探花”,自然就会成为同年官员中的领袖。如此一来,等待张若霭,甚至张廷玉的就很可能是结党营私的巨大罪过。

2、磨练张若霭

正如张廷玉所言,“若君恩祖德。佑庇臣子。留其福分。以为将来上进之阶,更为美事”。拥有此等显赫背景的张若霭,又拥有此等荣耀,自然会生出骄纵、高傲之心,这必将严重影响其以后的仕途升迁,甚至会因此犯错、获罪。张廷玉此举无疑是给张若霭的敲打和警示,让其继续保持谦恭好学之心,于仕途脚踏实地的耕耘。

张若霭后来礼部尚书,袭封伯爵,也用事实证明了张廷玉此举的英明。

历史上的张廷玉:雍正十一年的一件小事,足以证明他的官场智慧

张若霭画作(节选)

3、打消皇帝猜忌,赢得美名

雍正皇帝对于张廷玉的信任和倚重,自然不必多说,但其毕竟是汉臣,毕竟久润官场,门生故吏遍及天下,也必然会引得雍正皇帝的忌惮和提防。对于雍正皇帝而言,他更希望张廷玉一门皆为登徒浪子、纨绔子弟,而不是勤勉好学、科举高中的才干之臣。张若霭的“探花”功名,虽然能让雍正皇帝极大的安抚和拉拢张廷玉,但也必然会为张氏一门朝堂势力的坐大,添砖加瓦。

也就是说,张廷玉拿不准雍正皇帝此举到底是对张廷玉的恩宠,还是对其的试探。再加上张廷玉在朝中的超然地位,他的儿子要不要这个虚名,根本就无关紧要。 所以,与其要一个虚名,还不如大度让贤,落得美名的同时还能打消雍正皇帝的猜忌、减少政敌的攻击可能,何乐而不为。

历史上的张廷玉:雍正十一年的一件小事,足以证明他的官场智慧

雍正皇帝剧照

后记

所谓“伴君如伴虎”,在“扬满抑汉”的清朝时候,汉臣想要得到皇帝的绝对信任和倚重,本就不是易事,更别提像张廷玉一样能落得“配享太庙”的殊荣。在张廷玉长达半个世纪的仕途生涯中,一直谨小慎微、如履薄冰,再加上其无人能及的官场智慧、保全手段,能得雍正皇帝“我和你义固君臣,情同密友。如今相隔月余,未免每每思念”的评价,也属情理之中。

但在乾隆皇帝登基后,这位三朝老臣似乎忘记了自己的官场生存之道,“子弟宾客,竟成朋党之势”,差点落得晚节不保、身败名裂的悲惨境地。

参考文献:《清实录·世宗实录》、《清史稿·列传七十五》、《张廷玉年谱》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