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年终还早,但因地方换届的关系,也在起草诸如工作总结、述职报告之类的东西。想想忙碌一年到头,也该给自己作个小结了。作为一个普通的公务员,我大体还算是一个勤勉的人,分内的事儿尽职尽责,分外的活计听从召唤。倒不是我有什么野心与追求,只是总觉得,身为“公家人”,要对得起纳税人给的那份薪水,也要对得起自己做人的良知。检点自己一年的事儿,可圈可点的确实不多,真的是平常人,平常心,平常事。但身为社会一分子,也在这世界上忙活了这么多天,总会留下一点儿什么值得自己回味。
小报树碑立传。今年3月,小城文坛自办一份小报,名《文风亭》,好友许建国先生主刀。办报伊始,决定辟一栏目,曰:“特别推荐”,介绍小城文人风采。本人虽业余码字多年,倒也在全国各地发了上千篇、几百万字的文字,但充其量只是一个文字爱好者,因为才拙,“近乡情更怯”,极少给小城甚至本省的报刊撰文投稿。所以,小城虽然低头不见抬头见,但知我能码字儿的并不多。许先生却不吝在头版辟出整个版面,对我进行极力推介,令我汗颜不已,因为本人深知,自己那点儿“三脚猫”工夫,犹如“关云长卖豆腐——人硬货不硬。”
写博五味杂陈。3月29日,还是许建国先生的极力怂恿,我在新浪建立了实名博客,本来,只是想借人家新浪无偿提供的园子,建立个人文档集,不料想,新浪把我的一篇文字放在了博客的首页,一下子猛增了不少点击率,在赚取一地“口水”的同时,也激发了我的虚荣心,刺激了我写博的欲望。于是一发而不可收拾,一度几乎两天一篇。新浪同情我的勤奋,也待我不薄,隔三差五的将文字往首页推荐。虽然点击率不高,但上首页的频率高。评论、留言也随之增多,赞扬者,批评甚至谩骂者有之,我似一局外人,看他人尽情地挥洒自己的情绪,仿佛与我无关。写博的好处很多,比如因为要经常更新,就得逼人思考,逼人读书,逼你在键盘上敷衍成文。也因为写了便能发表,也圆了一部分人的文学梦。还可以认识很多良师益友。比如,我通过写博认识了安徽大学的疏延祥先生,他治学严谨,做人认真,知识渊博,认真品评我的每一篇不成样子的文字,并不厌其烦地为我更正常识性错误,令我十分感激。在博上,我还认识了湖南省祁东县质量技术监督局的办公室主任高福生先生,他是一位十分勤奋的时评作者,能经常在各大报刊和网站读到他的最新大作。而我认识他的最大收获,便是从他博客上获得了全国各地报刊的时评邮箱,这为我投稿提供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人生大社会,“博”上小舞台。俗话说,文如其人。在博文上,也可以读出各种不同的人生,或是严谨,或是孟浪,或是虚伪,或是轻狂,或是张扬,或是卖弄,或是自恋自大成癖,或是想借博言情,企图邂逅一段感情,成就一段浪漫。从博文上都能看到作者背后思想的影子。但写博也有很多弊端,比如因为要经常考虑更新,写作便粗糙,思想便肤浅,阅读也不再认真,还有倾注了过多的时间与精力,可能玩“博”丧志等。
湘西旅游圆梦。虽然作为一个普通的公务员,但我却不幸地患上富人才有的旅游情结,喜欢游历祖国的名山大川。并有一个计划,就是在有生之年,走遍全国各地,甚至希望在退休之后,选择一个山青水秀的地方,颐养天年,度过余生。而湘西,因为沈从文,因为凤凰城,因为芙蓉镇,因为那里独特的民族风情,还因为那里曾出土了万枚复活了秦朝历史的竹简,一直是我心中神秘美妙的地方,是我心中长久的向往。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我带着家人,从襄樊坐上了去湘西的列车。先后游历了吉首、凤凰、王村和里耶,看了沈从文先生笔下真实的凤凰,感受到了浓郁的民风民俗,并结识了永顺县的木材商人石斌、吉首火车站的报贩杨国华、还有重庆秀山的一个不知名的土家汉子,也对为什么说“惟楚有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有感而发,写了一些小小的随笔与感悟。古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深刻地道出了旅游与文化的互动共生关系,文化与苦旅永远是联系在一起的。
工作按兵不动。从1996年9月18日至今,调入现在这个单位已10余年,其间工作职位几经调整,在现职上也干了7年,却始终没有跳出这个圈子。首长陪了一任又一任,或升迁,或退职,本人却似“流水的营盘铁打的兵”,成了“四朝元老”,仍呆在现岗位没动。随着年齿渐长,锐气逐渐消磨,心态却日渐平和。正如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言,革命没有高低贵贱,只有各自分工不同。无论岗位动不动,干好工作总没错。无论做事做人做文,我始终恪守那句话:岂能尽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作文收获平平。因为过去工作的关系,我经常要与文字打交道。使我在起草各种公文的同时,也培养起了文字情结。于是,在工作之余,也自不量力地码起了字儿,给全国各地的报刊撰文投稿,虽然不一定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但工夫没有枉使的,瞎猫偶然也能撞上只死耗子。偶尔的成功,更让我不知天高地厚,写得更加卖力。屈指算来,虽然不能说是著作等身,但书房里一整排书柜里堆满了我在全国各地发表的报刊杂志样刊,却是不争的事实。当然,我写文章并不是为了追求那几文稿费,何况国内稿费的低廉,如果文人仅想靠此为生,不知饿死几百回了。我只是常想,文化是一个人的灵魂,是一个人的品位,也是一个人的名片。肉身可以速朽,名利身外之物,只有文字不朽。古人说,大丈夫一生要“立德立功立言”,是人总得要有所追求。否则,酒囊饭袋、行尸走肉一般于世人何益?“立德”,是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立功”,能把普通平凡的事儿做好也是不平凡;“三尺书生,一介微命”,唯一能做的,就是“立言”了。虽不敢说“留得声名万古香”,“独留巧思传千古”,但如果在我的有生之年,能在这世界上留下只言片语,也算我没有枉在这世上走一回。所以,业余时间,我除了散步读书,便是思考写作,把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用笨拙的笔记录下来,然后投向报刊杂志。截止现在,粗略统计一下,在各地报刊上发表了近五十篇文字,不及往年的三分之一。“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除了自己不够勤奋,文字拙劣,思想肤浅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把可以发表的文字放在了博上,被一些网站和个人复制,网络的东西既泛滥无序,又如过眼烟云,报刊也不便再用。这也是昨天一位四川的杂志编辑好心提醒的结果。是我今后需要注意的。
“尘埃近半百,岁月似水流”。“百年那得更百年,今日还须爱今日”。时光如梭,年齿日增,我将珍惜今天,把握现在,用心写好自己的“人”字。是为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