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色污染是什么(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

80酷酷网    80kuku.com

白色污染是什么(白色污染的防治措施)

从不能种到能种,从低产到高产,从只一季到四季收

地膜功不可没

毫不夸张的讲地膜是近现代基于我国农业生产情况之下最伟大的农业发明之一

但凡事都有两面性,所谓物极必反,再伟大的农业发明用量也总要有个度,一旦量超过了限度,那必然会发生质变,让好的事情走向不可控的另一面。

当最伟大的农业发明之一,变成污染环境的农业垃圾,我们该何去何从?

今天依农就和大家聊一聊这个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地膜污染,我国特有的“白色污染”,废旧地膜到底该何去何从

地膜,一层覆盖在土壤表面“薄薄的塑料膜”,看起来不起眼却给农业种植生产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即便是我们把废旧地膜定性为“白色污染”的当下,这便利仍在。且就目前农业生产现状来看地膜的使用量还会增加。

上世纪50年代地膜就已被英国和日本科学家发明出来,但在我国正式推广使用地膜的时间应该是1978年,真正开始大规模利用的时间应该是1985年以后,也就在刚开始大规模利用地膜的这一年,我国就已成为世界上使用地膜最多的国家。

使用至今,覆盖耕地面积已超3亿亩,每年消耗世界上75%的地膜,庞大和不断增长的使用量突出地膜对于中国农业重要性的同时,也不断的方大着在20世纪末期就出现的问题——“白色污染”。

地膜污染,我国特有的“白色污染”,废旧地膜到底该何去何从

因为“白色污染”的帽子扣在地膜头上,所以在知晓了我们用了世界上75%的地膜之后,有很多不明所以的朋友问上这么一句话:为什么别的国家用的少?农药、化肥、地膜就咱用的多!

说实话我真不愿意解释这些诸如此类的问题,因为在依农看来这和“汽油那么贵,为啥汽车不烧炭?”之流的问题如出一辙。

地膜给我国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比如说覆盖地膜可以提高地温、保水、保土、保肥提高肥效,灭草、防病虫、防旱抗涝、抑盐保苗、改进近地面光热条件等诸多功能。

当然地膜的这些功效在富饶的江南、肥沃的华北,我们即便不覆盖地膜也可以通过其它的措施后或能达到同样的效果,不过一定不如地膜便捷。

地膜污染,我国特有的“白色污染”,废旧地膜到底该何去何从

而在干旱、低温且灌溉难度的大的西北地区,至少当前地膜的作用无可替代。

有研究表明,在西北耕作区,地膜的覆盖使用,使农作物水分利用率提高了30%左右,产量也增加30%左右。

地膜在旱区的使用所带来的利好,与农增产增收可以看作是小事(当然也不是小事),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意义深远。

另外,我们都知道当下新疆是我国最大的棉花产区,产量占我国棉花总产量的80%以上,长绒棉享誉世界。

而在上世纪80年代之前,新疆棉花产区的种植规模和产量却不足黄河下游棉花产区和长江下游棉花产区的5%,同样是地膜使用,让原本不能种、种不好棉花产区的新疆,成为国内最大,世界最优质的棉花产区之一。

再则地膜在蔬菜、果树、中药材等经济作物上的覆盖使用,同样利好诸多,依农在这里就不再一一叙述了。

地膜污染,我国特有的“白色污染”,废旧地膜到底该何去何从

对于利好诸多的地膜,一味的抵触或是完全不用在我国当前农业生产阶段是根本不可能的事情,但同样的一味的放任滥用更不可取,因为它会毁掉农业的将来!

其实早在21世纪初期,地膜使用后带来的负面问题就已经凸显,近年来随着地膜使用量的增加,负面问题日趋严重。

我国绝大部分地膜的原料是聚乙烯,这一种极不易降解的物质。

在农民使用地膜的过程中,5——10微米(国标要求地膜的厚度要在10微米以上)左右的地膜不易收集且极易破碎残留在土壤中,对土壤和农作物造成直接污染。

研究发现土壤中残留的地膜会降低土壤含水量、诱发耕地盐碱化、破坏土壤微生态环境、影响农作物的根系生长,从而大幅度的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

也就是说使用地膜带来的利好,让残留在土壤中的地膜又給返回去了。

地膜污染,我国特有的“白色污染”,废旧地膜到底该何去何从

另外废旧地膜的危害远不止于此,那些能收集的地膜去了哪里?

两个去处,要么被随意地丢弃在田间地头,要么被直接焚烧。

被丢在田间地头的地膜,不仅被风刮得满地都是,对土壤、水环境造成严重的“白色污染”,还可能对牲畜造成一定危害,近几年不乏牛羊因吃下废旧地膜而生病、死亡的报道。

被直接焚烧的地膜,聚乙烯燃烧后可不是什么好东西,污染空气同时会危害人类的健康。

前文我们说道,我国地膜的使用量还会在增加,从废旧地膜带来的种种危害来看,只用不处理不是长远之计。

废旧地膜该何去何从?这个问题我们必须正视!

地膜污染,我国特有的“白色污染”,废旧地膜到底该何去何从

对于废旧地膜的处理我们之前绝不是无所作为,其实早在21世纪初期只有我国才有的地膜污染就已经受到了极高重视,并采取了诸多的方法措施,只是由于几个核心的难点不能妥善完美的解决,才使其至今仍是问题。

处理废旧地膜的第一个难点在于难收集,在西北旱区,如果人工收集地膜的话,一个工人一天至多收集一亩的废旧地膜,极其的费工费力。

这时候可能又会有朋友提出:费工的话,上机械啊!我看人家外国收集地膜的机器那叫一个方便!

依农只想说,那样的机械,江南、华北能用,但是在西北旱区你用用试试,一定还会需要大量的人工去耕地里捡破损的废旧地膜。

为节省人工,机械收集废旧地膜确实是一个绝佳的出路,但显然世界范围内当前尚无针对不同情况可以完美回收地膜的农业机械。

所以为赚钱也好,为中国农业的长远发展也好,这是我国农机人该努力的一个方向。

地膜污染,我国特有的“白色污染”,废旧地膜到底该何去何从

处理废旧废旧地膜的第二个难点在于没价值,我们想象中地膜也是一种废旧塑料,完全可以回收再利用啊。

但事实上它的回收利用价值并不高,首先使用过的地膜回收就需要消耗的大量的人工成本,如果回收价格与付出的人工不匹配,这件事没人愿意做。

其次,回收后的废旧地膜,掺混着诸多的杂质,一些厂家表示回收利用的难度非常大,用废旧地膜生产出的地膜甚至比直接生产地膜的成本还要高,不要说站在圣人的角度说厂家唯利是图,没有钱赚谁也不愿意做。

当然近期随着对废旧地膜等“白色污染”的重视,这种情况是有所改善的,不过并不是废旧地膜的价值提升了,而是归功于相关部门的大力补贴。

地膜污染,我国特有的“白色污染”,废旧地膜到底该何去何从

回收难、再利用难,那就从地膜上下功夫,不是我们聪明,是这件事在21世纪初就已经有人做了,那就是研发使用可降解的地膜。

不过大家会发现,可降解的地膜并没有被推广开,原因有二,其一是有一些不良厂家销售并不能降解的地膜,鱼目混珠。

其二是真正可降解地膜的市场价格较高,投入产出比太低,农民不能因此而获得原有的收益,所以不能被广泛推广使用。

文章写到最后了,可能会有朋友说:依农你到底也是没把废旧地膜该何去何从说清楚。

其实该何去何从已经包含在文章中了,文末再总结一下我想说的是啥。

没有什么出奇制胜的好办法,无非就是尽量去解决难点,研发新的农业机械,优化简化废旧地膜的收集工作,短时间内继续大力支持、补贴废旧地膜的再利用以及降低可降解农膜的生产成本。

这绝不是夸夸其谈,这是我们必须要做的事,当前地膜已经成为我国除化肥、农药外第三大农业投入物,“天使”还是“魔鬼”,选择权就在我们手中。

地膜污染,我国特有的“白色污染”,废旧地膜到底该何去何从

喜欢有关三农,农业、种植、农村生活、植物科普等类型的文章,那请关注、点赞@依农看天下会把我了解的、学到的、看到的持续分享给大家。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