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性故事(用真实和真情 讲好中国故事)
过去一年,面对全球疫情挑战,中国电影市场率先复苏,持续回暖,向世界展现了中国电影的新气象。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中国电影工作者又将如何凝心聚力,铸造时代精品,讲好中国故事,弘扬中国精神?在近日举行的第24届上海国际电影节开幕论坛上,来自国内电影企业的领军人物齐聚一堂,为中国电影事业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电影企业领军人物齐聚开幕论坛
【创作思路】
贴近年轻人价值观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一批聚焦重大主题的电影作品获得广泛关注。开幕论坛上,嘉宾纷纷围绕相关作品畅谈创作体会。他们不约而同地指出,真情实感的创作是感动观众的前提。
中国电影集团党委副书记、副董事长,中国电影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总经理傅若清透露,今年中影集团策划了《悬崖之上》《我和我的父辈》《在武汉》等近十部重大主题作品,通过近两年的摸索和总结,中影找到了一条主旋律影片的成功表达路径:“从小人物的角度切入,用艺术化的手法还原历史事件,往往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上海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上海电影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健儿认为,挖掘和提炼重大历史题材的时代性尤为重要。上影出品了《1921》《望道》《大城大楼》等多部重大题材作品,王健儿以《望道》举例,该片从全国各地征集了100名大学生,让他们参与影片从文本到表演的创作,“主旋律作品只有贴近当代年轻人的思想和价值观,才能引起共鸣”。
腾讯集团副总裁、阅文集团首席执行官、腾讯影业首席执行官程武分享了电影《1921》的创作故事。他透露,为了给这个宏大题材找到合适的切入口,主创团队反复讨论,最终选择还原一大代表们的青春风采和理想追求。他解释:“当时一大代表是平均年龄28岁的年轻人,他们为什么成立中国共产党,怎么成立中国共产党,每个人的个人经历和心声是怎样的?从这个角度出发,不仅能全景再现史实,也能从年轻人的角度把这份理想、青春、梦想展现出来。”
由光线传媒出品的电影《革命者》《狙击手》剧组,在上影节开幕当晚齐齐亮相金爵盛典红毯,吸引了不少目光。论坛上,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自信地表示,他相信这两部作品“会在中国的电影史上留下一笔”。他透露,两部作品目前得到的初步反馈都不错。《革命者》试映的时候,“很多观众都哭了”。以抗美援朝战争为历史背景创作的《狙击手》也是一部“催泪大片”,王长田说:“我的同事在看片过程中从头哭到尾。”
博纳影业今年推出“中国胜利三部曲”,其中包括展现抗美援朝志愿军英勇杀敌的《长津湖》、聚焦武汉抗疫一线白衣天使的《中国医生》,以及致敬隐蔽战线上无名英雄的《无名》。博纳影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董事长兼总裁于冬表示,在主旋律作品创作中,其实有很多丰富的人物形象值得被挖掘和塑造,“只有具有真正感染力、穿透力的艺术形象才会打动人心”。
万达文化集团总裁兼万达影视集团总裁曾茂军也分享了万达电影的两部主旋律作品——讲述武汉抗疫故事的《没有一个春天不会来临》,以及《我的父亲焦裕禄》。他透露,未来万达电影还将关注更多普通人奋斗的故事。
【创作方法】
真实性艺术性兼具
主旋律作品如何在艺术性和商业性之间找到平衡点?与会嘉宾分享了各自的观点和体会。于冬以《长津湖》的创作为例,强调艺术精湛和制作精良是影片成功的保证。他透露,为了逼真呈现在冰雪天气里士兵的哈气,以及士兵身上抖落的尘屑等细节,影片背后有上百家特效公司的共同参与。
曾茂军认为,创作首先要立足于真实的历史。王健儿也谈到,主旋律电影越来越受到市场认可,背后至少有两条规律:当代性和真实性。当代性体现在很多历史人物的价值观在当代依然有着强大的生命力。而真实性除了在表演上体现,还可以体现在场景和氛围上。譬如《1921》就在场景上下了很多功夫,搭建团队不仅1:1复刻了一大会址等历史建筑,而且利用了火烧、水冲等各种做旧技艺,赋予布景以历史感。
王长田则分享了三点创作经验。首先,为作品寻找到最合适的主创人员。他透露,《革命者》和《狙击手》两部电影分别找了管虎和张艺谋这两位知名导演“带队”,“他们都是这部电影的中坚力量,而且他们在抓一部电影的时候,判断力、专业能力、调动资源的能力都比别人高出一大截”。其次,必须打破传统套路,用创新手法吸引观众。最后,要重视市场收益,“有更多的观众看,才能形成良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