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 什么意思(女人说曾经沧海难为水想表达什么)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不仅指爱情,更有相对论原理
每当说到爱情,每当说到深爱一个人,以达到非她(他)不娶程度的时候,文艺范的文化人嘴里自然而然地吟出“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诗词名句,但问及句子的版权是谁?出自于哪首诗,许多人一时会说不出来。

此句出自唐代诗人中的情种元稹悼念亡妻的诗《离思》(其四):
原诗是——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
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

前两句:经历过波澜壮阔的沧海,就不会再被别处的水所吸引;看过了云蒸霞蔚的巫山之云,别处的云都黯然失色。
后两句:虽常在花丛里穿行,我却没有心思欣赏花朵,一半是因为自己已经修道,一半是因为心里只有你。

这首悼亡诗,通篇运用比喻(象征)手法。
前两句把亡妻比喻为至大至美的沧海和巫山之云,相形之下,任何水或云都黯然失色,足见亡妻在他心目中的地位之高,他对亡妻的感情之深;后两句以花为喻,因为对亡妻深厚的怀恋之情,加上妻子离去后自己潜心修道,所以即使走在花丛般的女人群中,也不会回头再看一眼,表达对妻子深深的怀念。
诗人以物喻情,手法巧妙,含意丰富,情真意切。

其实,“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之所以成为广为流传的名句,还因为句子所表达了不仅仅是爱情,更有深刻的哲理,符合相对论的原理——
人的眼界是由他的经历决定的。一个人,经历过广阔无垠的大海了,小江小河在他眼里当然算不了什么了;欣赏过了巫山变幻莫测的云雾,其他地方的云根本就称不上是云。其实,大海也好,小溪也好,巫山也好,小山也好,水还是水,云还是云,辽阔与渺小,美好与平凡,都是相对的,因为深爱着某一对象,其标准就深刻于脑海,于是,不符合这一标准的就很难入眼,这是好还是不好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