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缢是什么意思(自缢是什么)
自杀方式是一个人结束生命时借用的手段,古代自杀者采用了多种自杀方式。大致有自缢、伏剑、自刎、自刺、自触、投河、自焚、祈死、饮药、烹死等。本文以春秋时代的古人为例,介绍一下他们为什么喜欢“自缢”这种自杀方式。
统计春秋时期自杀者采用的 10 种自杀方式中,采用自缢方式自杀者,远远超出其他自杀方式。那么“自缢”到底有什么吸引人的地方呢?
(一)自缢不属肉刑
“缢”是致死的方式之一,但是与“肉刑”这样的处死方式有本质的不同。春秋时期有“刑不上大夫”的规定,所谓的“刑”是指“肉刑”,也就是“肉刑”不施与大夫。
于是,自缢这种肉刑之外的致死方式就成为春秋时期贵族的首选。那何谓肉刑?这是一种对于有罪之人割裂肌肤、切断肢体的刑罚,“断肢体,刻肌肤,终身不息”。《尚书·舜典》:“象以典刑,流宥五刑。”郑玄注:“五刑:墨、劓、剕、宮、大辟。正刑五,加之流宥、鞭、朴、赎刑,此之谓九刑。”
春秋时期继承了西周刑罚的制度,五刑同样构成了春秋时期刑罚的主体。五刑中,墨、劓、剕、宮四者都是残害身体的肉刑,而大辟则是死刑。墨刑,又名黥刑,是一种在犯人脸上刻字的刑罚,这是五刑之中最轻的一种。劓刑,即割掉犯人的鼻子。剕刑,又称膑刑或刖刑,就是砍掉犯人的手足。宫刑即腐刑。《周礼·司刑》载:“宫罪五百。”郑玄注:“宫者,大夫则割其势,女子闭于宫中。”大辟,即死刑,这是五刑中最严重的刑罚,剥夺犯人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