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思而后行议论文(三思而后行议论文素材)
我们都知道,“三思而后行”是说人做事成熟、负责任的表现。老师和家长们,也经常告诉孩子,做事不能莽撞冲动,要养成“三思而后行”,做事前多思考的好习惯。这句话出自论语,但是,当它第一次出现时,却并不是正面例子,而是带有贬义,和我们现在了解的,完全相反,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传春秋时期,鲁国有位上卿,叫做季子文。他虽然身居高位,掌握着军政大权,但他却十分的清廉,有着高尚的品德,堪称臣子中的楷模。季子文推崇,人人都拥有非常高尚的品德,才是整个国家最宝贵的荣誉。正因为季文子的廉洁奉公,一心为国,深受鲁国国君信任和重用,一连三任鲁国国君都拜他为正卿。可惜人无完人,这个季子文,也有个缺点,那就是过于谨小慎微,不管什么事,都要“三思而后行”,思考又思考,思考再思考,然后才动手去做。季子文的这个习惯,孔子听闻后便摇摇头,评价了一番。所以,在《论语》中,记录了“三思而后行”更为关键的下一句,那便是孔子所说: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我们知道,古人都是微言大义的,一句话,可能包含不同的意思。人们也认为孔子的话,有多种解释。首先,孔夫子所说,“再,斯可矣。”,其中的“再”,可以理解为,参考一下过去的经验就行了。也就是说,做事前只要稍微想一下,总结之前的经验,就行了。
还有一种说法呢,便是这个“再”,表达两次的意思,也就是说,做事不必犹豫不决,只要想两次就够了。或者讲,思考一下,这么做,有什么好的结果, 和最坏的结果。一件事情想了又想,想了又再想,可如果什么事都“三思而后行”不仅不利于事情的顺利进展,反而显得磨磨唧唧,还耽误事。
总而言之,孔子对季子文“三思而后行”的做事方法,是并不赞成的。而这种做事风格呢,在不同的情况下,也会有不同的收获。有人认为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应该速战速决。也有人觉得呢,不能莽撞冲动,要谨慎思考。不管是哪种方法,都没有一定的对错。我们生活中的百分之九十的人,一生都在“三思而后行”中碌碌无为,庸碌一生,有的人甚至到临终还在告诫自己的子孙要“三思而后行”,却不知道世上的富贵都是险中求的。其实这也是为什么大多数人秉承“三思而后行”却一生庸碌无所作为,而“再,斯可矣”的人却基本上都能取得不错的人生和成绩,所以我们在人生之中,遇事只需要因时制宜,选择适合自己的,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