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鸽子是什么意思(放鸽子是什么)
前段时间,微博中一个话题久居热搜不下——
当代人的交友现状是:
下次一起吃饭吧!(下次是哪一次?)
以后有机会一起玩!(以后是什么时候?)
改天出来聚一下!(改天是哪天?)
我吃完饭再跟你说!(一吃就吃一天)
有人精辟地总结说,当代人交友就是佛系交友,明明约定好的事情,说放鸽子就放。
网友打趣道:人类的本质就是鸽子精。
站在语文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比喻句,人为本体,鸽子是喻体。
为什么偏偏是鸽子?
“放鸽子”这一说法,其实由来已久。
不过,鸽子这样一个可爱的形象,为何会和“失信”联系起来呢?
《酉阳杂俎》中说:“鸽能飞行数千里,辄放一只至家,以为平安信。”
鸽子天生就有着认巢的能力,在没有电话、微信的古代,它自然成了千里传话的“通讯工具”。
古时候有种叫“赛鸽”的活动,将鸽子放飞、竞翔取乐。《广东新语》中就有记载说"岁五六月广人有放鸽之会,……择其先归者,以花红缠鸽颈"。在赛鸽活动中,鸽子最先飞回的一方,则为胜利,会系一条红绳在鸽子颈上。
比赛中,有人趁机用普通鸽子偷偷调换别家品质优良的鸽子,鸽子的主人到最后也未见自己的鸽子飞回,扑了一场空。
由此“放鸽子”便有了有去无回,爽约的意思。
在民间,还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一对好友相互约定分离后以鸽子保持通信。如果有想传达的话就放来一只鸽子,将写好的信件绑在鸽子脚上,好让对方知晓自己的近况。
谁知其中一方,在放飞鸽子时却全然忘记了绑信这回事。朋友收到他放来的鸽子,却没收到信,于是回信询问他“为何言而无信?”(为什么只放来鸽子,像是有话要说,但却又没见信纸)。
从此放鸽子便有了“失信”“言而无信”的说法。
当古人被放鸽子
“放鸽子”这件事情,其实古人也很难避免。
赵师秀的《约客》一诗,正是明明白白写了他被放鸽子的一次经历。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