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泰蓝是什么地方的特种工艺(景泰蓝是如何火遍中国的?)
景泰蓝的正式名称是“铜胎掐丝珐琅”,这个名称显然是指工艺流程说的。为什么又叫景泰蓝呢?目前流行的说法是它发展在景泰年间,并以蓝色为主,故名。
我国古代没有珐琅这个词,不仅如此,《辞源》中甚至没有法这个字。从这点来说,珐琅194好象是外来的。
事实上,这个词确实产生得很晚,而且与西洋物品进口有关。明清之际,西洋的机械产品与工艺品已进入中国。
国人看那些嵌着西洋美女和小天使之类的精美饰面挺新鲜,最初称其为“洋瓷片儿”,稍后认为它来自法兰西,便又称其为珐琅。
珐是取的法兰西第一个字的谐音, 换上个素来与玉有染的王字偏旁,而琅字在汉时就为玉石之意。
珐琅是指覆盖于金属制品表面的玻璃质材料。用石英、长石为主要原料,并加入钝碱、硼砂等为熔剂,氧化钛、氧化锑、氟化物等为乳浊剂,金属氧化物为着色剂,经粉碎、混合、熔融后,倾入水中急冷成熔块,再细磨成粉,或配入粘土湿磨而得浆。涂敷于金属制品的表面,经干燥,烧成即可。
若经掐丝等复杂工艺涂布于铜胎上,即是景泰蓝;如果简单地涂敷于一个小铁罐上,就是个搪瓷缸子。
长按识别二维码
↓学习更多知识↓
从这个工艺流程来看,所谓珐琅质,就是琉璃釉质,而我国在商代便已有釉陶(接近瓷器,近代又称为“原始瓷器”)了。
釉是什么?即是覆盖在陶瓷表面的玻璃质薄层。种类很多。一般瓷器所用的以石英、长石等为原料,经研磨、加水调制后,涂敷于坯体表面,再经熔烧而成。
我国古人发明釉的目的性很明确,且不说它能使陶瓷器更结实、更美观,起码它能使陶罐子更不易漏水。
作为一个最早与陶瓷打交道的国家,釉在我国极为资深。因此,在先秦的越王剑和汉朝的铜壳上饰以珐琅质,绝非偶然。
同样的或差不太多的玻璃质涂敷材料,涂數在金属表面称为珐琅,而涂敷在陶瓷表面则称为釉,其实二者基本上是一码事。
但清人始终没品出这个昧来。清康熙时开始烧造一种由彩釉加工堆造绘成的瓷器,雍乾时仍继续。因其底部有“古月轩”字样,俗称为“古月轩瓷器”,大名则是“珐琅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