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起变法(中国历史上四大变法)

80酷酷网    80kuku.com

吴起变法(中国历史上四大变法)

《史记》中孙武与吴起合并列传,吴起“用兵,司马穰苴不能过”,“为楚悼王立法……威服诸侯”,虽然政绩斐然、立功无数,但是司马迁好像并不待见吴起。

吴起本是牛人,用兵超穰苴,变革如商鞅,可惜品德太差下场悲催

司马迁记录吴起的大多是小事情,而且对于上马能打仗的场面没有过多的记录,对于下马能治国的功绩也没有详细描述,反而对吴起地人品以及爱兵如子、谈论“德政”琐事不厌其烦地记录。

这究竟是为什么?且随司马迁的笔迹慢慢寻觅。

人品低劣,口碑太差

对于《吴起列传》司马迁写作材料拼凑痕迹明显,既不是以时间顺序,也不是同类事件归纳,有点信马由缰的随意。

“吴起者,卫人也,好用兵。”司马迁给吴起作了简介之后,思维跨越到其老婆齐女身上,引出吴起杀妻以求将的故事;然后再次跨越,鲁国人对吴起的评价,这次从吴起小时候讲述故事。

吴起本是牛人,用兵超穰苴,变革如商鞅,可惜品德太差下场悲催

吴起本是卫国人却在鲁国人中口碑很差,“起之为人,猜忍人也”。“猜忍”,多疑而又残忍的意思。鲁国人这么评价有事实依据,而且评价中有明显重复内容,姑且理解为强调吧。

吴起年轻时家底比较殷实,由于到处游历求官不顺,以至于倾家荡产。同乡都嘲笑他是个败家子。吴起感觉自尊心受到了侮辱,竟然凶残地杀害了三十个同乡跑掉了。

吴起跟母亲诀别,咬破胳膊发毒誓:“我吴起如果不能封侯拜相,绝不再回卫国。”于是,随曾子学习。不久,母亲亡故,吴起都没有回卫守丧。曾子因此轻视吴起,逐出师门并与他断绝一切关系。

吴起辞别曾子到鲁国国君前求职,因为军事特长受聘用。齐国攻打鲁国,鲁国国君原本打算启用吴起作为将军,但吴起的老婆是齐国人,因此犹豫不决。吴起为了成就自己的功名,残忍的杀掉自己的妻子,向鲁国表明不会与齐国勾结。

残杀众同乡,母亡不奔丧,被逐出师门,杀妻以求将,这几条能占一条就足够人渣了,可是吴起却占全了。难怪“鲁人或恶(厌恶,憎恨)吴起”,然而如此不忠不义不仁不孝之人,却挤进了司马迁的列传。

善于用兵,屡立军功

吴起在鲁国为将,“将而攻齐,大破之”。春秋战国时,弱小的鲁军经由吴起训练统率,竟然一战击败素有强国之称的齐国。

翻阅世家、年表中都未能明确这是那一年的事情,有人据此怀疑吴起鲁国的战绩,但我相信司马迁应该不会胡诌,这足以证明吴起极具军事才能。

吴起本是牛人,用兵超穰苴,变革如商鞅,可惜品德太差下场悲催

鲁国国君认为小国战胜大国,诸侯都会敌视鲁国。况且鲁、卫又是姬姓兄弟国家,用卫人吴起,那就是不顾兄弟情。司马迁这个说法显然过于牵强,不过吴起从此不再受重用。如果说鲁国不能忍受吴起残忍,这个说法更合乎逻辑。

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吴起听说魏文侯是一个有作为君王,于是又到了魏国谋职。

魏文侯就此征求李克意见,“起贪而好色,然用兵司马穰苴弗能过也”。李克认可吴起军事才能,但是人品不受待见,好色兼“贪”,应该不是“贪财”,而是“贪慕功名”,或者两者兼而有之。

魏文侯自以为善于驾驭人才,能够用人之长,于是封吴起为将军。吴起果然不负所望,带领魏兵攻打秦国,竟然攻占了五座城池。随后,翟璜举荐下吴起为西河守,专门防备接壤的秦国、韩国。

魏武侯接班之后,丞相公叔排挤和诬陷吴起,吴起离开了魏国前往楚国。“楚悼亡素闻起贤,至则相楚”,吴起贤能已经闻名遐迩,一到楚国就被置于丞相的高位。

吴起当上了楚国丞相,除了变革之外,军事方面依然功勋卓著,“南平百越;北并陈蔡,却三晋;西伐秦”,楚国强大让诸侯国引以为患。

“太史公曰:世俗所称师旅,皆道《孙子》十三篇,《吴起兵法》,世多有,故弗论。”——《史记·列传第五 孙武 吴起》

世上人谈论行军打仗,都称赞孙子和吴起的兵法高妙,这样说的人太多了,所以对兵法不做评价。“太史公”自以为是真是太可惜了,对吴起兵法没有留下更多的评价。这又不应该仅仅是“太史公”司马谈的偏见。

为楚变法,威服诸侯

吴起投奔楚国,对楚悼王知遇之恩,吴起用大刀阔斧的变法来报答。“明法审令,捐不急之官,废公族之疏远者,以抚养战斗之士。要在强兵,破驰说之言纵横者。”

制定法律并将其公布于众,使官民都明白知晓;淘汰并裁减无关紧要的官员,削减官吏俸禄;停止对疏远贵族的按例供给,将国内贵族充实到地广人稀的偏远之处;堵塞游说之士的门路。

经过吴起变法后的楚国国力强大,向南、向北、向西开疆拓土,诸侯都畏惧楚国的强大。秦国丞相蔡泽将吴起媲美商鞅、文种,并高度评价“定楚国之政,兵震天下,威服诸侯”。

吴起本是牛人,用兵超穰苴,变革如商鞅,可惜品德太差下场悲催

吴起变法对楚国影响,与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有相似作用,可惜司马迁并未做过多的记录,寥寥数语点到为止。而且将吴起变法都归总为促进军事发展,吴起节约的资金用来“强兵”。因为心存偏见,所以文字也有失偏颇。

吴起变法也招致了楚国贵族的怨恨,也为自己埋下了杀身之祸,这是后话。

“吴起为西河守,甚有声名”。其实,吴起的治国理政才能在魏国时就已经显现。“西河”是黄河以西区域,魏国从秦国掠夺的土地。

“西河之守,臣之所进也。君内以邺为忧,臣进西门豹”,翟璜与魏成争夺丞相之位,这两位能臣都是翟璜推荐给魏文侯的,翟璜以此为功,认为李克肯定会保举自己。西门豹治邺备受称赞,吴起治理西河应该有类似的成效。

对原本属于秦国的黄河以西地区治理,并能够让人拿出去作为成绩,可见吴起不仅可以上马打仗,还能下马治国的英才。

可惜,司马迁对吴起的军事才能没有过多的详细记录,鲁国战胜齐国、魏军抗击秦国、楚国开疆拓土,这些故事性强的内容一笔带过。而吴起的治国策略,仍然被轻描淡写地忽略了。

要说原因,只能归结于吴起人品太差了,差到没朋友。乃至于,五百年之后的司马迁继续鄙视吴起,因其品行差劲而心存偏见。

笼络兵心,言行不一

“论其行事所设施者”,只对他们自己生平所涉及的事情来讨论。司马迁对孙武和吴起列传避重就轻,不谈论军事方面成就,反而关注他们的生活琐事。司马迁记录了吴起三件生活事例。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吴起军营中官兵平等。吴起能以身作则,与手下甘苦与共。与最下等兵待遇一样,穿和吃标准相同,睡觉从不铺垫子,行军途中也不乘车马,还常常自背粮草。

司马迁还讲述了一个小故事。军中有一名士兵得了重病,伤口长脓疮久久不愈。吴起将军亲自为伤兵吸去脓液与血水,该伤兵的母亲知道后便嚎啕大哭。对于老太太哀嚎,别人都感到困惑。于是就问她为什么哭?毕竟,将军爱兵如子,对她的儿子又是这般好。

老太太说道:“当初孩他爹生病长毒疮,也受到吴将军如此恩待,于是孩他爹为了报恩便战死了。如今将军这样对待儿子,儿子战死沙场不久远了。”

司马迁不厌其烦地记录这些小事,无非是想告诉大家:吴起懂得如何带兵打仗,也懂得笼络人心让士兵为自己拼命。

吴起本是牛人,用兵超穰苴,变革如商鞅,可惜品德太差下场悲催

“山河之固,在德不在险”,吴起同魏武侯谈治国之道,主张“修政以德”。魏武侯听后很是满意,大加赞赏,“善”。或许,吴起在治理西河郡注重“修德”而“甚有声名”。

但是,吴起功利心太强,不服魏武侯选田文做丞相。吴起列举出“将三军”、“治百官”、“守西河”三项自己的功绩与田文作比较。

田文承认这些不如吴起,“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君主年幼新立,人心疑惧不安,大臣没有依附,百姓不能信任,当此之时,是把政事托付给您呢,还是应当托付给我?

田文这句话太犀利、太霸气了,以至于吴起自叹不如。

然而,吴起终究不甘人后。田文死后,又与新任丞相公叔产生了矛盾。公叔设计陷害,吴起只能逃离魏国。吴起变法直接触及楚国贵族的利益,因而楚悼王死后,楚国贵族趁机作乱诛杀吴起。

吴起的下场像商鞅一样,惨。商鞅被车裂,吴起被肢解。

所以,司马迁感叹“悲夫”,可悲的莽夫。“吴起说武侯以形势不如德,然行之于楚,以刻暴少恩亡其躯。”吴起告诉别人修德,而自己做事却残暴无情,所以导致身死。这是典型的言行不一。

吴起本是牛人,用兵超穰苴,变革如商鞅,可惜品德太差下场悲催

读完《吴起列传》,我一直在考虑一个问题: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这是当今人人所追求的。历史上不少人奉行“不患人不知,只患已不能”的格言,认为只要有才华,在任何地方都能施展和发挥。

如果楚悼王能够多活几年,或许吴起能够让楚国改换天地,或许一统天下的未必是秦国。有时候,人的能力固然重要,但是施展能力的平台更为重要。就像范睢、蔡泽,如果不是遇到秦昭襄王,可能仍是一介草民,而秦国仍然在无序的侵伐之中。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