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山归藏(为什么归藏易被禁止研究)
易经,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其中《连山》《归藏》已经失传,现存于世的只有《周易》。
王洋女士介绍说:《易经》蕴涵着朴素深刻的自然法则和和谐辩证思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智慧的结晶。其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即“天人合一”。
王洋女士又介绍说:《易经》长期被用作“卜筮”。“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易经》被誉为诸经之首大道之源,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总纲领。含盖万有,纲纪群伦,是中华文化的杰出代表;广大精微,包罗万象,亦是中华文明的源头。其内容涉及哲学、政治、生活、文学、艺术、科学等诸多领域,是各家共同的经典。王洋女士说:中国国学,中国传统文化,是指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与当代文化中的精华相融的学术精髓。
“三易说”是《周易》的核心,简易——大道至简,变易——时空、表象的变化,不易——宇宙规律不变。
第一个原则“简易”。汉代郑玄在其《易论》中说:“易者,日月也。殷代甲骨文书写“易”,上半部半圆形表示初出的太阳,中间弧线表示海的水平线,下半部三道斜线表示太阳的光辉。《周易》所表述的象都是宇宙万物的现象,如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等所阐述的义理,也是宇宙万物变化的法则,如震为雷,雷为动;巽为风,风为无所不入等。而组成八卦、六十四卦,演绎出宇宙、社会、人生无穷变化的却是两个简单的符号:阳爻(—)和阴爻(--)。“简易”,就是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抓住要点(主要矛盾)解决问题。《周易》统筹宇宙万事万物,以简驭繁,看似“简易”,却是大智慧。“易”虽然包罗万象,但却有一个简化的公式或模式,而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装进这个模式,叫“宇宙代数学”,比如阴阳之说。
第二个原则是“变易”。《周易》以“易”为名,易就是变,讲万事万物的变化之理。古代“易”字的起源有多种说法:一是说易就是蜥蜴,蜥蜴是个随环境而变色的动物,所以是变。二是说日月为易,白天太阳,晚上月亮,来了太阳,走了月亮,变!三是说筮占之术和筮占官名。“易”告诉我们,世上的事,宇宙万物,没有一件事物是一成不变的。在时空之中,万事万物一定在变,不可能不变。如果离开这种变化,宇宙间的万物就难以形成。“变易”是讲变化之道的,万事万物的变化虽然复杂,但又有规律可循,而《周易》就是一门寻找变化规律的学问。
六十四卦本身就是从自然现象变化中演绎出来的,如《损卦》,上卦是象征山的艮卦,下卦是象征泽的兑卦,它表示湖海中的山,在水的冲击和侵蚀中渐渐消损。“变易”还说明,自然万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如六十四卦每卦都有六爻,初爻、二爻代表地(下);三爻、四爻代表人(中);五爻、上爻代表天(上)。“变易”又说明,六十四卦显示了六十四种自然的静态现象,而其变出的三百八十四爻却演化出三百八十四种动态的变化。
第三个原则是“不易”。万事万物随时都在变动,可是却有永远不变的东西存在,即规律。国人常说“万变不离其宗”,所指就是此意。“不易”,是在宇宙万事万物皆变的前提下,还有唯一不变的东西存在,这就是“能变出万象的那个东西”,即“规律”是不变的。“易”虽然讲变化,但大道是永恒的,是不变的,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周易》,运用规律,以不变应万变。“不易”,是指永恒的自然法则,如八卦中的阴爻与阳爻,象征自然现象中的黑夜与白天、晴与阴、女与男、圆与缺等。同时还说明万事万物的变化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阴阳相辅相成,既对立,又统一。阴阳统一,所以有发展;阴阳有对立,所以物极必反。古往今来古圣先贤们受到“不易”这一哲理的启示:顺自然法则要有所作为,逆自然法则要有所不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