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感应篇(太上感应篇原文)
看书的地点:可能让人有些难以置信,那就是(吉林市看守所516监室)简称“吉看”。
起因
2017年5月16日晚九点,在哈达湾林荫路夜市和朋友一起喝酒,那次是因为朋友和同桌的一位不相熟的人发生了口角(皆因醉酒)。刚开始两人相互谩骂,而后厮打到一起,我包括同桌的其他人上前劝说,拉架;不相熟的那个人后来报警,并且打电话找他的朋友过来帮忙。可以说出警的警察和他找来的三个朋友几乎是在同一时间到达的出事地点。
警察到达后,分别把打架的两个人分开询问了解情况,我和另一位朋友在一旁等待处理结果。本以为事情就此结束了;不料瞬间事态发生了重大的转折。
突发状况事态严重了
刚才说了,其中一个打架的找来了三个朋友过来帮忙,和警察几乎同时到达。这三人也是带着醉意来的(应该是刚喝完酒)。在等待警察处理结果的过程中,这三人可能认为我和一旁的朋友是帮凶,上前给我旁边的人一拳,这一拳直接打到眼睛上,他捂眼蹲下。当时我稀里糊涂的就和对方三人扭打到一起,被警察分开询问的两个人,也分别参与到一起扭打;甚至连出警的两名警察也卷入到其中(警察不是参与打架,就是事发突然,瞬间都围在了一起)。因为出事地点是夜市大排档,我随手摸起不知道什么东西乱划,结果造成对方头部手部受伤,出警的两名警察手部也有划伤(整个过程不到二十秒钟,可以说是大脑一片空白)。
我莫名其妙的成为了主要嫌疑人
当晚被带到了辖区派出所,刚开始是以相互殴打,一个普通的治安案件定性处理。
第二天分局刑警队参与办案,因为出警民警受伤,改为刑事案件,以妨碍公务的性质处理;按着这样的思路处理,整个事情虽然是其他人引起的,我也只是被迫参与到打斗当中;我即使是无心伤害警察,但因警察的伤毕竟是我造成的;其他人被行政拘留,而我被刑事拘留,送到了吉林市看守所。
我天都塌了
刑事案件就意味着要通过刑事判决来处理;第一次进看守所,感觉心里很紧张,毕竟这里面关的都是等待判决的嫌疑人。
40平米的房间,左右两面通铺硬板床,每个床上睡十四五人,夜晚睡觉都不敢翻身,因为翻过身来再想平躺,就不可能了,太挤了。过道一米五宽,洗手间也在屋里,两米多高的墙面上有一个小窗口,窗口用铁栏杆封着,房门一共两道,第一道是防盗门,还有一道是铁栏杆门,用锁头紧锁着。除了律师来访,办案机关询问,其余都不能出这间40平米的屋子(我足足被关了7个半月)
再看看周围的人,进来了就几乎不可能出去,看守所与拘留所不同,看守所家属不能会见,凡事只能通过家属聘请律师带话。我通过了解,妨碍公务的定罪是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管制或者拘役。听到这里,我的天都塌了!家里的老奶奶,父母,妻子,女儿才两岁,他们怎么能够接受的了啊?我自己也是接受不了的啊!我不服气,我觉得老天太不公平了,为什么要这样对我。
转到严管监室516(出事的日子是516,所在监室也是516)
从过度监室转到了严管监室,我抬头一看516监室,和我出事当晚的日子是一样的数字。我对数字十分敏感,也有感觉这是冥冥之中意味着什么。(后来才想明白,如果没有这场劫难,我一生也无法接触到太上感应篇,我将白白错过这一生修行的机会)
否极泰来,福祸相依。
516监室一共有二十多人,最重的是两名贩毒的都是死缓,然后是过失杀人的无期,还有诈骗,盗窃,醉驾,交通肇事,寻衅滋事,故意伤害,贪污的等等。最大的将近70岁(醉驾)最小的17岁(聚众斗殴)真可谓是:人上一百形形色色。
平日里早六点起床,晚九点睡觉(二十四小时不关灯)中午有一小时午休,晚上有一小时看新闻,上午下午都有室内的体力劳动(代加工产品)每个人都有计数工作量,很辛苦。一周给一顿大米饭,其余都是玉米面发糕,菜汤。
周末完成工作任务闲暇之余,也能看看书,下下棋,打打扑克什么的。
遇见了改变我一生的书《太上感应篇》
闲暇时我偶然看到了三本书,《弟子规》,《太上感应篇》,《了凡四训》这三本书是海南省监狱管理局的局长推广的,这位局长是转业军人,后到海南省监狱管理局任职;他推崇改造服刑人员要从心改造,从礼改造,从善改造。这真是一位大慈悲的大善人啊!
此时,我虽然已经适应了看守所的生活;但是内心还是极度渴望自由的,并且还是认为自己是无心伤害出警民警的,不应该给我定成妨碍公务罪,如果真的是这样给我判决,我决定以后破罐子破摔,甚至想到以后出去要报复和我打架的那些人。
当我翻开《太上感应篇》第一页的时候,上面赫然写着
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解释是:
祸和福是没有门路的,都是自己的心感召而来的;善恶的报应就像人的影子一样,永远都在跟着自己。
朋友们,这颠覆了我之前的想法啊;我之前认为我的灾难是别人造成的啊,我只是一个倒霉的被动参与者而已。怎么可能是我自己感召而来的呢?
那么我继续往下看。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解释是:
所以天地之间,有专管过错的神明,按照犯罪的轻重,来削减年寿。(人活一百天叫一算,十二年叫一纪)。不但年寿被减,而且罚他贫困损耗。患难的事情纷至沓来,大家都厌恨他,刑罚祸害跟着而来。吉祥之事,没有他的份儿。凶煞恶煞使他受灾殃。到了年寿已减尽时,就是死期。
看到这里,我突然感觉这些话像是在针对我的啊!这正是我这几年所遭受的生活啊!生活上贫困消耗,只出不进。忧愁忧患时常困扰。亲朋同事远离。刑法灾祸却跟随着我。好事吉庆却与我无缘。现在关在看守所里,感觉生不如死十分煎熬。难道这些事情绝非偶然,并且都是老天爷对我的惩罚?这是真的吗?我究竟犯了什么样的过错要遭受如此的灾难?一大堆问号在我眼前。我懵了,我想知道为什么,我更想知道具体什么是善是对,什么是恶是错。
我接着往下看,我看完了全文。
《太上感应篇》原文
太上曰。祸福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
是以天地有司过之神。依人所犯轻重。以夺人算。算减则贫耗。多逢忧患。人皆恶之。刑祸随之。吉庆避之。恶星灾之。算尽则死。
又有三台北斗神君。在人头上。录人罪恶。夺其纪算。又有三尸神。在人身中。每到庚申日。辄上诣天曹。言人罪过。月晦之日。灶神亦然。
凡人有过。大则夺纪。小则夺算。其过大小。有数百事。欲求长生者。先须避之。
是道则进。非道则退。不履邪径。不欺暗室。积德累功。慈心于物。忠孝友悌。正己化人。矜孤恤寡。敬老怀幼。昆虫草木。犹不可伤。宜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见人之得。如己之得。见人之失。如己之失。不彰人短。不炫己长。遏恶扬善。推多取少。受辱不怨。受宠若惊。施恩不求报。与人不追悔。
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
苟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以恶为能。忍作残害。阴贼良善。暗侮君亲。慢其先生。叛其所事。诳诸无识。谤诸同学。虚诬诈伪。攻讦宗亲。刚强不仁。狠戾自用。
是非不当。向背乖宜。虐下取功。谄上希旨。受恩不感。念怨不休。轻蔑天民。扰乱国政。赏及非义。刑及无辜。杀人取财。倾人取位。诛降戮服。贬正排贤。凌孤逼寡。弃法受赂。以直为曲。以曲为直。入轻为重。见杀加怒。知过不改。见善不为。自罪引他。壅塞方术。讪谤圣贤。侵凌道德。
射飞逐走。发蛰惊栖。填穴覆巢。伤胎破卵。愿人有失。毁人成功。危人自安。减人自益。以恶易好。以私废公。窃人之能。蔽人之善。形人之丑。讦人之私。耗人货财。离人骨肉。侵人所爱。助人为非。逞志作威。辱人求胜。败人苗稼。破人婚姻。
苟富而骄。苟免无耻。认恩推过。嫁祸卖恶。沽买虚誉。包贮险心。挫人所长。护己所短。乘威迫胁。纵暴杀伤。无故剪裁。非礼烹宰。散弃五谷。劳扰众生。破人之家。取其财宝。决水放火。以害民居。紊乱规模。以败人功。损人器物。以穷人用。
见他荣贵。愿他流贬。见他富有。愿他破散。见他色美。起心私之。负他货财。愿他身死。干求不遂。便生咒恨。见他失便。便说他过。见他体相不具而笑之。见他才能可称而抑之。
埋蛊厌人。用药杀树。恚怒师傅。抵触父兄。强取强求。好侵好夺。掳掠致富。巧诈求迁。赏罚不平。逸乐过节。苛虐其下。恐吓于他。怨天尤人。呵风骂雨。斗合争讼。妄逐朋党。用妻妾语。违父母训。得新忘故。口是心非。贪冒于财。欺罔其上。造作恶语。谗毁平人。毁人称直。骂神称正。弃顺效逆。背亲向疏。指天地以证鄙怀。引神明而鉴猥事。
施与后悔。假借不还。分外营求。力上施设。淫欲过度。心毒貌慈。秽食餧人。左道惑众。短尺狭度。轻称小升。以伪杂真。采取奸利。压良为贱。谩蓦愚人。贪婪无厌。咒诅求直。
嗜酒悖乱。骨肉忿争。男不忠良。女不柔顺。不和其室。不敬其夫。每好矜夸。常行妒忌。无行于妻子。失礼于舅姑。轻慢先灵。违逆上命。作为无益。怀挟外心。自咒咒他。偏憎偏爱。
越井越灶。跳食跳人。损子堕胎。行多隐僻。晦腊歌舞。朔旦号怒。对北涕唾及溺。对灶吟咏及哭。又以灶火烧香。秽柴作食。夜起裸露。八节行刑。唾流星。指虹霓。辄指三光。久视日月。春月燎猎。对北恶骂。无故杀龟打蛇。
如是等罪。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算尽则死。死有余责。乃殃及子孙。又诸横取人财者。乃计其妻子家口以当之。渐至死丧。若不死丧。则有水火盗贼。遗亡器物。疾病口舌诸事。以当妄取之值。又枉杀人者。是易刀兵而相杀也。取非义之财者。譬如漏脯救饥。鸩酒止渴。非不暂饱。死亦及之。
夫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或心起于恶。恶虽未为。而凶神已随之。其有曾行恶事。后自改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久久必获吉庆。所谓转祸为福也。
故吉人。语善。视善。行善。一日有三善。三年天必降之福。凶人。语恶。视恶。行恶。一日有三恶。三年天必降之祸。胡不勉而行之。
全文看了以后我更懵了
感应篇全文1000多字,列举了二十六条善行和一百七十条恶行。我看的出汗了,心跳加速,感到脸红羞愧;为什么呢?因为书中所列举的善行我没做多少,反而几乎所有的恶行,都或多或少的做货,或者是心里想要做,只是时机或者是环境没有促成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