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速一节是多少(航速25节是多少公里)
说起一款战舰的速度,许多的小伙伴肯定都听过下面的描述,比如说,某某潜艇的水面航行速度是多少多少“节”,水下航行速度是多少多少“节”,这跟我们平常所认知的速度“千米/时”的概念完全不相同。那么,什么是“节速度”,为什么海军的舰艇要用“节”作为速度单位,而不是用我们所熟悉的“千米/时”呢?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的是,“节速度”是一种专门用来测量海上舰艇移动速度的一种速度单位,如果把他换算成我们所熟知的陆上速度的话,那么,一节速就相当于大约是1.845公里/时。现如今的大部分军舰,航速都在30节左右,也就是说,一个小时大约能够航行50多千米的航程。那么,这样独特的速度单位,又是怎样来的呢?
原来,在航海时代的早期,虽然航海技术日益发达,但是当时并没有时钟,也没有专门记录航程的仪器,所以很难确定舰船的航行速度。然而,有一位非常聪明的水手,他想到了利用向海面抛出有绳索的浮体,再根据利用沙漏计时的原理,用一段时间内内拉出的绳索的长度来进行计算,很快就能计算出当时的航速,为了准确的进行计算,后来,人们在绳索上等距离打了许多的小节,也就将整根记速绳平均的分成了若干个小节,只要测出在相应的单位时间内绳索被拉拽的节数,就能够推算出当时的相应航速。
就这样,“节速度”就成为了海上航行船只用来记录速度的独特单位。不光是海船,海水的流速,海上的风速等,都以“节”作为自己的基本单位。国际上简称为“节”。用英文“Kn”来表示。一节的速度就相当于是每小时航行一海里,换算成陆上速度,也就是1.854千米/时。
而我们所说的“海里”,实际上是海上的长度单位,本来是地球子午线上维度一分的长度,但是由于地球是一个略成椭圆的球体,所以说不同维度上的一分就有一定的差异性,比如说在赤道上,一海里就大约是1843米,而在两极地区,一海里的距离,则大约在1861米。
为了达到大家的共识,方便计算,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初,国际上承认1852米作为标准的一海里,我国也认定这一标准,用代号“M”来表示。不过现在的海船测速仪已经发展的十分先进,早已经不再利用绳结记速,虽然“抛绳记节”已成历史,但是,节速度还是被保留了下来。那么,按照这样的记速方式,我们“辽宁”舰33节的航速,如果要换算成陆上速度的话,大约就是61千米/时。按照这样的速度航行,我们的辽宁舰最远能够航行7000海里,也就是13000公里。
我们大家都知道,“辽宁”舰属于中型常规动力航空母舰,其主要的动力来源是舰上装备的蒸汽轮机,蒸汽轮机需要大量的消耗燃料,在海上的自持力有限,对于航空母舰来说,这也意味着需要很大的空间来存储燃料,搭载的人员,舰载机的燃料等就要随之减少,续航能力也有一定的限制。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海军“下饺子”一般的发展速度,在山东舰与大家见面之后的将来,肯定会有更加先进的核动力航空母舰在等待着加入到海军当中,他只需要考虑航空燃料和其他辅助设施的燃料供给,自身并不需要大量燃烧能量来提供动力。可以腾出更多的空间来搭载舰载机和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