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是什么意思(乾坤象征着什么意思)
这是邵雍的《乾坤吟》:
道不远于人,乾坤只在身。
谁能天地外,别去覔乾坤。
邵雍,一个把易经算数化并用来推断天下的了不起人物,《皇极经世书》的作者,“皇极”,就是指无极或者太极。
北宋五子,是北宋初新儒家“理学”的五位开创人——周敦颐、程颐、程颢、张载、邵雍。邵雍是易学专家,精研《河图》、《洛书》与伏羲八卦,著有《皇极经世》、《观物内外篇》、《先天图》、《渔樵问对》、《伊川击壤集》、《梅花诗》等。
换句话说,邵雍是儒家周易学象数派的二祖宗(不能跟周文王比),是天下吃《易经》饭,推演八卦的祖师爷级别人物。
作为理学创始人之一,他是“理学诗”的重要倡导者,即在诗作中传达理学观念。朱熹曾说:“康节之学,其骨髓在《皇极经世书》,其花草便是诗。”
邵雍是五子中最喜欢写诗,作品也流传最多,对后世诗学产生了重大影响的理学诗人。
那么邵雍的这首《乾坤吟》,是讲了个什么道理呢?
这首五言绝句读起来朗朗上口,语言平直简单,既有音节美,又通俗好懂。
从平仄格律来说,整首诗的平仄关系是符合仄起入韵五绝格式的,但是前两句押韵“十一真”部,最后一句韵字是“十三元”部,按严格的格律来说,是出律的。
不过平水韵中的“十三元”部,本来就是本糊涂账,加上邵雍这首作品,有很明显的“偈子”特色——不过不是佛家偈子,而是理学顺口溜,估计更看重的是容易上口和深理浅说,所以对音律也就没有那么讲究。
字句确实很简单,仅有的一个生僻字就是“覔”,同“觅”,就是寻找的意思。
我们只需要搞清楚他诗中的“乾坤”是指什么,问题就迎刃而解。
“乾坤”是什么?
“乾坤”这个词被赋予了太多的含义。
一指《易》的乾卦和坤卦。二指天地。三指日月。四指阴阳,刚柔。五指国家,江山,天下。六指局势,大局。七指帝、后。八指玄虚,花招。
根据“乾坤只在身”,可以排除掉卦象、天地、日月、阴阳、江山、天下、局势、帝后,这七种说法,那就只剩下了一个结论,这里的“乾坤”是指“玄虚”。
这是怎样的一种玄虚?是不是我们说的“道”?为什么会藏在人身上?
作为一个易学家,理学家,邵雍同周敦颐一样,也从道家汲取思想材料,采取象数学的手法建立理学世界观。他认为宇宙的本元是“太极”,“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神生数,数生象,象生器。”太极是绝对的“一”,由一分化、设置出数、象,由象派生出宇宙万物。
太极不仅是宇宙的本元,还是主体意识的依据——“心为太极,又曰道为太极。”
道不远于人,乾坤只在身。
谁能天地外,别去覔乾坤。
邵雍的这首诗中,第一个字就是“道”,那么这个“道”按照他的思想就是“太极”,就是“一”,其实也就是老子的“道”,是不可捉摸的“无”——虽然“道可道,非恒道”,但是我们这里还是只能称之为“道”。
同时我们也清楚了,这里的“乾坤”必然不是代指“道、太极”。
邵雍在这里的“乾坤”就是指“太极一也,不动,生二,二则神也”中的“二”,也就是“神”这种玄虚。其实就是程颐程颢“理一元论”中的“理”,张载“气一元论”中的“气”,再往前面追寻,就是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到的“德”,是在“道”之下的可以通过努力获得,让修道者无限接近“道”的修为。
“德”、“理”、“气”、“神”是可以追寻的,因为“道”是无法捉摸的,我们只有不断通过修炼这些低一层次的“神”、“气”、“理”、“德”,来满足我们的向“道”之心。
相对世间实体来说,邵雍的“神”也是玄虚的,所以用“乾坤”来指代。就好像我们说“内里乾坤”,意思就是这里面的玄虚,这里面的奥妙——而这玄虚,这奥妙正是邵雍提倡儒生们去追求的。
这个比起张载的“人间有正气”的“正气”来,确实比较玄虚。
知道追求的是什么,那么这首诗就没有任何难度了。
“道不远于人,乾坤只在身。”
大道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周围,我们只需要从自身修为做起,追求“神”,就能无限接近大道。
“谁能天地外,别去覔乾坤。”
谁又能超脱到天地之外,离开当下去寻找那种奥妙,追求大道?
这首诗就是一首说理诗,更像是说理顺口溜,在最简单的字词中说明深奥的道理,就好像佛偈一样。
你懂不懂不要紧,你先念顺口了,有时间再慢慢想,慢慢领悟。
邵雍写诗传道的用心颇为良苦啊。
不过后世人很少真正去领悟,反而将他这后两句当作一种无法挣脱世事囚笼的感叹。明代画家陈录就曾经直接套用这两句为自己《中秋拔闷》:
晚有悲秋意,秋来此夜分。
可怜清夜酌,尽是白头人。
紫盖终携病,朱陵愿卜坟。
谁能天地外,别去觅乾坤。
和邵雍原句仅仅是“觅”字不同,意思在诗中却完全不一样。
这已经不再是理学诗,而是纯粹的感叹了。
专栏经典古诗词阅读赏析(二)作者:梧桐树边羽39.9币4人已购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