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白遗产(我只想继承你的遗产)
封面新闻记者 罗田怡 摄影 雷远东
清清白白做官,清清白白做人,从古至今,历代皆有清正廉洁为官的优秀故事与思想流传至今,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清白文化”。
目前,由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发起的寻找天府十大文化地标活动正在火热评选中。4月8日,四川省社科院研究员、四川省历史学会会长谭继和向记者推荐了他心中的四川孝廉文化地标——清白文化馆。
“青白江以清白文化而得名,区内的清白文化馆更是全国第一个集中展示北宋赵抃清廉故事的博物馆。”谭继和表示,以该基地为基础,充分挖掘赵抃的“一清二白”做官为人的文化价值内涵,学习清白先贤,可重塑四川干部的清白形象,彰显四川人在新时代、新常态的崭新精神风貌。
历史底蕴深厚
青白江因清白文化得名
清澈透亮的江水流淌而过,青白江,这个与境内的河道名字相似的地域,早在千年之前便与清白文化密不可分。
宋代的“铁面御史”赵抃就是中国清白文化的杰出代表。据历史记载,赵抃四次入蜀,他最有名的清白故事则源于第一次入成都赴任时,身边仅带有一张雷琴,一只仙鹤,一只乌龟。除此之外,别无家财,可谓是“一清二白”。
途中,赵抃经过湔江时曾立下誓言道:“吾志如此江清白,虽万类混肴其中,不少浊也。”人们为纪念此事,便将此段湔江取名为“清白江”,今仍在青白江境内,从此为成都留下一个体现“清白文化”的重要地标遗产。
“青白江因清白文化而得名,文化底蕴深厚,不仅是尤为珍贵的地标遗产,也是清白文化的最佳体现。”谭继和告诉记者,而赵抃的清廉事迹,也是中华传统道德自律和廉政处事的践行准则,影响深远。
除了赵抃的清白文化历史资源外,在青白江区,近代的清白革命家彭家珍的清白革命文化资源也尤为出众。奇瑰磊落、清白为魂的巴蜀志士仁人,为国为民、清白磊落的清白政治文化,是青白江区值得传承弘扬的历史文脉,对青白江区作为清白文化教育的传承地和体验地具有重要意义。
推荐理由
清白文化的集中展示地
走进清白文化馆,赵抃生平的清廉事迹历历在目,给每一位到此参观学习的游客市民都留下了深刻印象。
谭继和说,在为官上,赵抃坚守清廉,拒绝送礼,治理公款吃喝的歪风邪气,“以身率之,蜀风为变”。并带头到穷城小镇中实地探访,在处理民生疾苦问题上,学会换位思考,以“中正”为原,严守清贫,体现公忠体国的儒家思想。
赵卞任上惩治贪官恶吏,不惧权贵,不顾个人安危,宁愿同归于尽,人称“铁面御史”。另一方面,他秉冰雪操守,琴书情怀。“他抱的是蜀中雷氏琴,弹奏的是蜀派古琴《流水曲》,忧乐天下际,一切以民生为怀。”
“在治理蜀地的过程中,赵抃以个人的品德与自身作为为蜀人做出榜样,践行了清白文化的理念,即便在当下社会,也值得很多人学习。”谭继和说。正如方志敏在《可爱的中国》中所说:“清贫清白朴素的生活就是共产党人的生活。”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清白文化的新的解读。
如何让更好的发挥清白文化馆的教育作用?
谭继和认为,清白文化是青白江区独有的廉政文化历史资源,是廉政文化建设中独有的资源优势。以该基地为基础,着重挖掘巴蜀清白文化资源和廉政历史资源,着力构建“以廉为荣,以贪为耻;以节为荣,以奢为耻”的清白文化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