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果 复旦大学(复旦大学陈果处理结果)
王尔德说:“我们都在阴沟里,但依然有人仰望星空”。经过三年的挣扎,学生们终于挣脱校园里暗无天日的刷题走进向往的大学。本以为可以“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可以“红尘作伴,潇潇洒洒”,但是沉重现实又一次摆在眼前,繁重的课业和无休止的考试才是日后学习的主旋律,学生们又一次陷入了迷茫。
因此,“思修”也和“思休”画上了等号,一些过浓的鸡汤放在平时做消遣不可厚非,但是将鸡汤当做课来讲,每一节课都要启迪心灵,激发智慧,便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了。
走红网络
复旦导师陈果在网络上爆火是因为一则讲课的视频,视频中的她,洒脱的大波浪,鲜艳的大红唇,一手插兜,一手拿着粉笔在黑板上板书,一眼看去,就颇有一股与众不同、率性而为的味道。
她讲的课也与一般的思修老师有所区别,别的老师照本宣科,用着不知道沿用了多少代的PPT教导学生们生活态度,爱情理念,别说学生们不愿意听课,就是老师们在日复一日地讲课中,也被磨灭了热情。
突然有一个从穿衣打扮到言谈举止都与众不同的老师站上了讲台,不再单一的向学生们灌输知识,而是像朋友一样和学生们畅聊诗词歌赋,人生理想,教导学生们要与黑暗和解,与自己和解,为原本死板的课堂带来一抹亮色。
不出意外,这个老师立刻就火了起来,成了复旦学生口中的女神老师,甚至做客《开讲了》,为全国所有的中小学生上了一堂“好奇心”的课。
舆论风波
然而陈果只在网络上红了一年,就在各种批判与质疑中落下帷幕,不仅在上课时被学生哄下讲台,所教授的课程也被叫停。神坛坠落,从这短短的一年中,陈果究竟经历了什么,又因何落得如此境地?梁宏达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原因。
则是人红是非多。陈果短时间内迅速蹿红并不是什么好事,在还没有做好准备之时就被人推着走上神坛,无论是咪蒙,于丹还是陈果都是这样,喜爱者称之为“独立的灵魂”,不爱者批判其“哗众取宠”。尤其顶着高校教师的头衔,一举一动都更是会被无限放大,喜爱的人越多,嫉妒反对的人也就随之而来。
前段时间陈果在演讲中将 “耄耋”这两个字读错,更是给了黑粉狂欢的机会,批判陈果业务能力不精;然而清华校长不识瓠, 北大校长念鸿浩,读错一个词并不算什么大错误,错就错在陈果不仅是一个高校教师,更是网络红人。
身处是非之地 舆论旋涡中心,想抽身也来不及,只能任由舆论将其拉入黑暗,热度过去之后便很快查无此人,再提起也只是满嘴唏嘘。
二则是陈果的课程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别于其他思修课的老师讲解的内容,但是仔细分辨一下,不过是旧酒装在新壶中,换汤不换药罢了。
思修课程之所以难以受到学生们的喜爱,主要是因为思修课程里讲的内容虽然浅显,但是在生活中却难以运用,陈果讲的课程带有一种难以实现的虚幻美感。
她谈要与黑暗和解,却绝口不提不如和解;谈婚姻和爱情,但自己却没有恋爱结婚;她谈孤独和朋友,却反过来说道德也是无用的东西。只有理论,没有方法,她的话句句有理,却也句句毫无实际意义。
学生们想要如何解决困境的干货,陈果老师却一直输出要正确面对困境的态度,没有实质性的作用,不能与学生同频共振,即使口才再好,思维再敏锐,假大空的宣言也难以得到长期的认可和依赖。
三则是陈果的课程太过于理想化,陈果一路顺风顺水,从上学时开始就是学校的风云人物,做了讲师之后更是受到学生们的大力追捧,但不是每个人都像陈果一样从小就有好的生活环境。
不同学生都有自己的困境和挣扎纠结之处,因此在大家看来,陈果上课的内容过于理想化和不切实际,只按照自己的经历去讲述课程,不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这是老师的大忌。
见仁见智
无论是走红还是被叫停,陈果一直都没有改变,变的一直都是围观群众罢了,从开始单纯青涩的高校学生的狂欢变成鱼龙混杂的社会人士指点。但陈果一直都保持自己做老师、讲好课的初心,不过在网络的裹挟下艰难前行罢了。
很多老师都认为认为,思修课要想讲得好,太难了,它的本质就是一个讲大道理的课程,甚至连课本上都没有真正的解决方法,身为思政教师的她又如何能够观点鲜明的赞成学生们应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呢?
陈果希望将的思政课变成人人爱上的精品课程,本质还是“带着镣铐的舞蹈”,一方面没有满足于当前的安排和安逸的生活,按部就班的走大多数思政老师的路,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刚上大学时,学生从一个目标分明的高中过渡到迷茫无措的大学,总要有人给予指导和帮助。
作为很多大学生的“开学第一课”,陈果确实做到了这一点,一味地责怪陈果给学生们熬鸡汤,讲大道理,显得有些无理取闹了。喜欢者也好,讨厌者也罢,个人情况不同,本来就是见仁见智。
都说陈果是“小于丹”,但至少陈果对于名利没有那么看重,也没有急于像于丹那样频繁上综艺,收割韭菜,树立自己高知女性的人设。走红网络,是陈果没有预料的事,也是如今思政课饱受诟病下必然的事。 “既来之,则安之”,即使没有做好准备,陈果还是用心的上好每一堂课,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生命总要有裂缝,阳光才能照进来。”陈果也曾经说过,先“立德”,再“以德服人”,希望陈果在经历种种舆论和质疑批判之后,以更加宽阔的心态对待世界,能够为学生们输出更多有意义,有价值的观念和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