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感动中国(央视回应白芳礼感动不了中国)

80酷酷网    80kuku.com

2004感动中国(央视回应白芳礼感动不了中国)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教师这个职业一直都是神圣的,不仅仅需要时间,更需要耐心,爱心与责任。老师们将自己的时间、精力奉献给自己学生,用耐心、爱心与责任将教书育人这四个字来诠释,每一位老师都是园丁,辛勤呵护着祖国的未来。

在教师这个行业中,又有许多不同的类别,其中支教老师更是一抹独特的色彩。

支教老师,顾名思义就是指深入贫困地区,给那些在大山深处的孩子带去知识,让知识的光辉照耀每一块土地,让每一个孩童都感受到知识的力量。

那位感动中国的支教老师徐本禹,曾刺痛大众眼睛,如今过得怎样?

同时支教老师也是极为辛苦的,因为他们不仅要远离自己原来生活的地方,远离自己的亲朋好友,更有甚者会放弃自己继续深造,继续发展的机会,用自身的阳光温暖每个孩童。

徐本禹就是这样一位支教老师,他只身前往大山深处传道受业解惑,帮助更多孩子走出大山,帮助他们看到无比精彩的山外世界。

艰难求学

“富贵必从穷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从古至今,读书都是公认的改变人生的一条道路,在无数人心中,只有读书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只能读书才能改变自己和家人的命运。

那位感动中国的支教老师徐本禹,曾刺痛大众眼睛,如今过得怎样?

“再苦不能苦孩子,再穷不能穷教育。”无论家庭环境如何困难,家长都会想尽一切办法供孩子读书,让孩子有机会接触更加丰富多彩的世界,徐本禹的父母也是这样。

他的父亲是一名小学教师,母亲是一个农民,在那个年代,父亲收入虽稳定,但不高,母亲的收入则看天气,因此家中生活只能满足于温饱。虽然物质生活不富裕,但父亲经常会给徐本禹讲一些知识,让他见识到书中的世界,使他的精神生活富足。

那位感动中国的支教老师徐本禹,曾刺痛大众眼睛,如今过得怎样?

面对贫寒的生活条件,徐本禹从小便下定决心要靠自己改变生活,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清晰的规划:一定要考上大学,回报父母。

在树立目标后,徐本禹更加努力学习,“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每天起早贪黑,废寝忘食的投入学习中,在他日复一日的努力下,终于迎来了华中农业大学的通知书,他的辛苦没有付诸东流,他的投入得到了回报。

那位感动中国的支教老师徐本禹,曾刺痛大众眼睛,如今过得怎样?

虽然通知书已经到手,但学费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面对这些问题,徐本禹没有退缩,抱着能“多上一天是一天”的心态,步入大学。

在进入大学后,他勤工俭学,而且有许多爱心人士在了解他的情况下,向他伸出援手,就在这样的环境下,徐本禹靠着自己的努力,成功完成大学学业,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研究生。但出乎意料的是,他没有选择直接去完成研究生学业,而是选择先去支教。

那位感动中国的支教老师徐本禹,曾刺痛大众眼睛,如今过得怎样?

支教生活

在徐本禹大学期间,曾去云南参加支教,在这里,他看到了岩洞小学恶劣的学习环境:卫生条件差、住宿条件差、伙食差,但这些没有阻挡那些孩子们求知的眼神。

每当他讲课时,孩子们总是聚精会神的听着,生怕漏掉一个知识点;每当他讲外面的世界时,孩子们总是露出向往的目光,想象着自己走出大山的样子;每当他和孩子们聊天时,孩子们总是珍惜着和这位老师交谈的时间,短短几句话就露出满足的神情。

那位感动中国的支教老师徐本禹,曾刺痛大众眼睛,如今过得怎样?

虽然他们遇到了语言不通的障碍,但双方都能努力克服着,孩子们渴望知识的眼神和对大山外的世界的向往深深打动着他,在这短短的二十多天中,他与孩子们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当他离开时,孩子们眼含热泪,不舍的朝他挥着手,不断询问着他是否会回来,见此情形,徐本禹对孩子们承诺到“老师一定会回来。”

回到学校后他依旧努力学习,并且成功考取研究生,面对直接继续深造还是先完成约定的选项,他毅然决然地选择后者,决心在更需要他的地方散光散热。

那位感动中国的支教老师徐本禹,曾刺痛大众眼睛,如今过得怎样?

徐本禹再次踏上了支教的征途,但这条路比他想象的要更加艰难,因为他并不属于岩洞小学教师体制,所以他没有教书收入,只能依赖自己带来的钱来养活自己。

面对如艰难的环境,他没有选择退缩,而是全身心的投入到教书行业中,帮助孩子们了解到更多的知识,鼓励孩子们一步步走出大山,了解外面的世界,在孩子们幼小的心中埋下走出去的种子。

那位感动中国的支教老师徐本禹,曾刺痛大众眼睛,如今过得怎样?

突然有一天,有一位知道徐本禹事迹的好心人士写了一篇文章,在网上发表,让徐本禹的故事展示在更多人的面前。

感动中国

“明亮的火光刺痛了我们的眼睛,无私的爱感动了每一个人。”这是感动中国给徐本禹的颁奖词中的一句话,短短一句话,浓缩着对他行为的肯定与赞扬。

那位感动中国的支教老师徐本禹,曾刺痛大众眼睛,如今过得怎样?

在徐本禹的故事被人知晓后,他的故事刺痛大众的眼睛:选择去那么艰苦的环境中支教,需要多么大的勇气。他的故事也在互联网上被疯狂传阅,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他的故事,而且也鼓舞了一大波人去参与支教工作,奉献自己的能力。

在2004年,他被评选为“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之一,用他的行动鼓舞更多人关心贫困地区的孩子。如今的他已经离开支教岗位,已任县领导2年,积极投身于改善民生的工作中,同时他也不忘初心,在爱心事业中奉献自己的力量,将每一份爱心传递。

那位感动中国的支教老师徐本禹,曾刺痛大众眼睛,如今过得怎样?

小结: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一棵草去”因为一个约定,徐本禹毅然投身于支教事业,这样的行为令人赞扬,同时也告诉我们要学会奉献自己。

人生的价值不在于长度而在于深度,只有在社会中做出贡献,帮助更多的人,这样的人生才是难忘的,才是有意义的,新时代的青年要学会无私的帮助他人,在需要的地方发光发热。

分享到
  • 微信分享
  • 新浪微博
  • QQ好友
  • QQ空间
点击: